首页 理论教育 民贵君轻,保民而王

民贵君轻,保民而王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孟子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即民贵君轻,这是一种公共价值观念。孟子的“民贵君轻”公共价值思想突出了黎民意志的重要性,这与他的“天”内涵中的有些思想吻合。孟子的民贵君轻、保民而王是公共价值思想,是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但孟子本身提出这一公共价值思想具有深刻的政治目的,即为了实现统治的政治目的,要成为天下的君王,但是君民之间因为存在利益的冲突,必须通过调节才能实现共存。

君王要实现以天下人的利益为公共价值的基础,必须以仁义为指导,但由于君王的地位高、权力大,如何调节君民关系是孟子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内容,政治关系中君民关系占重要地位,君民关系必须有一个价值选择才能实现君民关系的调节。孟子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即民贵君轻,这是一种公共价值观念。民贵君轻也是对民本思想的高度概括,是民本思想的精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15]国以民为本,社稷因民而立,国君的存在最终取决于民众与社稷的存在。君王易位,政权更迭是由于民众的选择。如果诸侯的行为危及社稷的存亡,则要变通调整,以适应黎民的需要。作为国君,国家政权和社稷的得失是政治得失的体现,政治得失的关键在于是否得民心。孟子认为民心向背是政治成败的标准,为此,“得民心者得天下”成了“民贵君轻”的价值根据。“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其民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16]孟子认为得到民心相当重要,它与天下社稷相联系,黎民百姓向往的是君王的仁义之心,君王要对黎民施以仁政,因而民心与仁义相关。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关键的不是“天时”和“地利”,最重要的条件是“人和”,“人和”就是民心向背的问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7]“人和”是政治在民众中成功的真实反映,“人和”与“有道”“得道”一致,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是否“有道”“得道”,正义的战争是得民心的战争,在此,“得民”就是得“义”,因此,“民”—“义”—“政”是自然的政治逻辑,由此看出,良好的君民关系是政治观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民贵君轻体现了价值观念的公共性质,君王为了社稷的发展必须以黎民的利益为公共利益。

孟子的“民贵君轻”公共价值思想突出了黎民意志的重要性,这与他的“天”内涵中的有些思想吻合。孟子“天”的内涵中包含了人民的意志即天的意志的思想,国君天子的地位是天之授意,不能强夺天意,更不能强夺民意,因此“民贵君轻”的价值观强调政治必须以民为本。《白虎通义》说: “天子者,爵称也。爵所以称天子者何? 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18]天子是天的儿子,代表“天”的旨意,但不能妄自决断和胡乱作为。“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 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 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 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19]天子有天下是天授予的,天子的作用是把人民的意思推荐给天,不能随便将天下送给他人,必须尊重天意,天意即是人民的意图,孟子引用《尚书》的话说: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20]。政权与君位不是由统治者个人决定的,是由“天”与“民”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而最终又是人民决定的,天意即是民意,民意就是天意,天意以民意为基础,“天”就成了“民”的后盾。

孟子提倡通过爱护黎民百姓实现统治,认为黎民百姓对社会的作用不可小视。孟子说: “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21]君子处于社会上层,黎民百姓地位低,但作用是养活上层社会的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朱熹注解说: “君子无小人则饥,小人无君子则乱。”[22]因此需要保护黎民百姓,使之享有起码的生活条件,“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23]。意思是要想实现理想的统治必须保护民众,关注民众的人本价值才能实现天下大治。“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24]孟子是民本思想非常突出的儒家代表,儒家提倡以民为本。孔子说: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25]孟子的民本思想得到后来儒家学者的广泛推行。西汉刘向说: “君子守国安民,非特斗兵、罢杀士众而已。不私其身,惟民足用保民,盖所以去国之义也,是谓至公耳。”[26]真正的“公”是守国安民,保民足民。张载说: “天视听以民,明威以民,故《诗》《书》所谓帝天之命,主于民心而已焉。”[27]民众是公共事业的核心,必须以民心为准,以民为本的价值是公共价值。张载将民众利益视为价值的核心,“民吾同胞,物吾与也”[28]。以民为本是一种公共价值的思想。

孟子的民贵君轻、保民而王是公共价值思想,是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但孟子本身提出这一公共价值思想具有深刻的政治目的,即为了实现统治的政治目的,要成为天下的君王,但是君民之间因为存在利益的冲突,必须通过调节才能实现共存。孟子作为上层知识分子,看到了黎民百姓力量的强大,不得已而提出民贵君轻、保民而王,客观上也起到了为黎民争取地位,实现为黎民服务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