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性本善,良知可能

人性本善,良知可能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公共价值,就是社会公众公共认同、共同享有和共同遵守的具有普遍性的价值观念。孟子的公共价值是仁、义、礼、智、信,这些价值是人应该具有的,具有公共性。孟子首先从人性上寻找公共价值的依据,其逻辑依据是人性可以产生公共价值的可能,人性本身决定了公共价值,人性的张力产生公共价值。

孟子的思想探讨了公共价值的建构问题,即建构公共价值何以可能。何谓公共价值? 所谓公共价值,就是社会公众公共认同、共同享有和共同遵守的具有普遍性的价值观念。公共价值在认同上具有较广泛的认可性,但与普世性并不能完全等同,普世性具有内心的契合性,但公共价值有可能并不完全符合内心的信仰或者关切,有可能是处于理性的需求而对价值观念产生的默认。某种宗教有可能是普世价值,但不一定是公共价值,法律制度是公共价值,但并不一定是普世价值,因为宗教可以得到某一社会人内心的完全信仰而具有普世性,但不一定得到社会较广泛的认可,法律制度虽然人人遵守而具有公共性,但一部分人并不完全认同,不能上升为普世性的东西,但是较好的法律制度尽管得不到所有人的认同,但却对所有的人有益,可以共同享有,可以视为公共价值。

公共价值何以成为可能? 哲学一般在思考这一问题时必须建构一个具有说服力的逻辑体系来证明这种价值导向是可能的。孟子的公共价值是仁、义、礼、智、信,这些价值是人应该具有的,具有公共性。仁、义、礼、智、信,可以理解为“行为善”,行为“应该善”,“行为善”从何而来? 孟子首先从人性上寻找公共价值的依据,其逻辑依据是人性可以产生公共价值的可能,人性本身决定了公共价值,人性的张力产生公共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