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齐桓公九会诸侯

齐桓公九会诸侯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会诸侯,令曰:“养孤老、食常疾、收孤寡。”九会诸侯,令曰:“以尔封内之财物、国之所有为币。”掌握不同货物的买进卖出,让社会因交易而互相依存。没有我齐桓公的命令,诸侯们不许打仗。桓公称霸的目的就是代天子传令。诸侯各国的度量衡不一样,影响经济交流。这是诸侯的职责,也许到齐桓公的时候有些已经停止了。齐桓公称霸,就要重振朝纲。齐桓公提倡四仪,可见忠恕孝悌这套伦理并不是儒家的专利。

【幼官·第五章 北方本图】冬行秋政,雾;行夏政,雷;行春政,烝泄。十二,始寒,尽刑。十二,小榆(逾),赐舆。十二,中寒,收聚。十二,中榆,大收。十二,寒至,静。十二,大寒,之阴。十二,大寒终,三寒同事。六行时节,君服黑色,味咸味,听征声,治阴气,用六数,饮于黑后之井,以鳞兽之火爨。藏慈厚,行薄纯,坦气修 通。

凡物开静,形生理。器成于僇(戮),教行于钞(眇),动静不记(纪),行止无量。戒审四时以别息,异出入以两(耦)易,明养生以解固(故),审取予以总之。一会诸侯,令曰:“非玄帝之命,毋有一日之师役。”再会诸侯,令曰:“养孤老、食常疾、收孤寡。”三会诸侯,令曰:“田租百取五,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毋乏耕织之器。”四会诸侯,令曰:“修道路,偕度量,一称数,薮泽以时禁发之。”五会诸侯,令曰:“修春秋冬夏之常祭食,天壤山川之故祀必以时。”六会诸侯,令曰:“以尔壤生物共玄官,请四辅,将以礼上帝。”七会诸侯,令曰:“官(馆)处四体而无礼者,流之焉莠命。”八会诸侯,令曰:“立四义(仪)而毋议者,尚之于玄官,听于三公。”九会诸侯,令曰:“以尔封内之财物、国之所有为币。”九会,大命焉出,常至。千里之外,二千里之内,诸侯三年而朝,习命;二年,三卿使四辅;一年,正月朔日,令大夫来修,受命三公。二千里之外,三千里之内,诸侯五年而会,至,习命;三年,名卿请事;二年,大夫通吉凶;十年,重适(嫡)入正礼义;五年,大夫请受变(辨)。三千里之外,诸侯世一至,置大夫以为廷安,入共受命焉。此居于图北方方 外。

方位是北,季节是冬,五行是水。季节已进入冬天,但气候还是秋天,多阴雾;冬季却像夏天的气候,多雷。春“行夏政,雷”,是因为阴乘阳。冬行夏政,阳乘阴,也会多雷。“行春政,烝泄”,冬季却出现春天的气候,一阳复始,阳气蒸发,叫做暖冬。冬天有七个时节,“十二,始寒,尽刑。”从秋天的“下酉”数起,十二天后是冬季的第一个时节“始寒”,政府不再行刑。到了后代有些变化,冬天可以行刑,只有春天不行。管子的时代只有秋天可以行刑。“十二,小榆,赐舆”,“小榆”时节,百虫蛰伏,要越冬了。“十二,中寒,收聚。十二,中榆,大收。”这两个时节,要储藏过冬的粮食物品了。“十二,寒至,静。”再过十二天是“寒至”,什么都不要做了。“十二,大寒,之阴。”“大寒”时节,隐藏不露。“十二,大寒终,三寒同事。”每年的最后一个时节叫“大寒终”。寒至、大寒、大寒终都一样,就是静,休息。到第二年的第一个时节“地气发”再开始准备春耕春播。这是农业社会的循环周期。“六行时节”,君主穿黑色衣;口味偏咸;音乐以征声为主旋律;养生以治阴气为主;吉利的数字是六;饮水取于北方的黑后之井,用青龙之火驱邪。心存慈厚,行为朴素,就可以修得浩然之 气。

第五章第二段又是一大篇政论。“器成于僇,教行于钞,动静不记,行止无量。”不努力者不成器。真正的教化深远玄妙,不能说得过于具体详细,因为那要靠潜移默化。如果动与静失去规范,该动的时候静,该静的时候动,行与止就没有规则。“戒审四时以别息,异出入以两易,明养生以解固,审取予以总之。”慎重地注意四季变化,区别万物的生长规律。一个季节内,有些植物需要水,有些需要阳光,各有不同。掌握不同货物的买进卖出,让社会因交易而互相依存。“两”,即“耦”,引申为连接。农民和手工业者因交易而互为依存,经济才能发展。要休养生息,不能永远使百姓负担沉重,这样才能避免危机。“解固”的“固”应作“故”,变故。不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君主早晚会大难临头。总而言之,从百姓那里拿的、给百姓的,都要非常审 慎。

“一会诸侯,令曰:‘非玄帝之命,毋有一日之师役。’”玄帝指颛顼,齐地是他的都城。所以这里的玄帝是借指齐桓公。没有我齐桓公的命令,诸侯们不许打仗。桓公称霸的目的就是代天子传令。没有天子的名义,但有天子的作用,调停诸侯之间的争战。谁不听话就一起去打他。“再会诸侯,令曰:‘养孤老、食常疾、收孤寡。’”给诸侯的第二道命令,是政府要把福利救济管起来,孤寡老幼病残都要照顾。“常疾”,长病假。为什么要有政府?政府就是做这些事的。现在的地方政府到处去商业谈判、引进外资,这应该由市场去做。政府不能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忙得不亦乐乎。“三会诸侯,令曰:‘田租百取五,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毋乏耕织之器。’”第三道命令是定税制:田税只能收百分之五,商业税只能收百分之二,进口税只能收百分之一。税制明确固定了,老百姓才不会穷到连农具都买不起。“四会诸侯,令曰:‘修道路,偕度量,一称数,薮泽以时禁发之。’”发展交通,统一度量衡。诸侯各国的度量衡不一样,影响经济交流。管理好沼泽地,发展副业,根据季节,规定封禁和开放给民众的时间。“五会诸侯,令曰:‘修春秋冬夏之常祭食,天壤山川之故祀必以时。’”第五道命令,是要求诸侯按传统惯例进行各种祭祀活动。这是诸侯的职责,也许到齐桓公的时候有些已经停止了。那么频繁的祭祀,既花钱又耗时间,大家忙于打仗就顾不上了。“六会诸侯,令曰:‘以尔壤生物共玄官,请四辅,将以礼上帝。’”给诸侯的第六道命令,用你们当地出产的东西供养宗庙,请四辅主持,举行祭上帝的典礼。“四辅”是周王朝德高望重的四个王官。“七会诸侯,令曰:‘官处四体而无礼者,流之焉莠命。’”在宗庙里,贵族们手脚乱动,放肆而不庄重者要流放。因为他们破坏侮辱了天子的教命。我想这是有针对性的,到了春秋时期,诸侯们已经不知礼守礼了,就是孔子说的“礼崩乐坏”。齐桓公称霸,就要重振朝纲。“八会诸侯,令曰:‘立四义而毋议者,尚之于玄官,听于三公。’”遵守四仪而不提出疑议者,可以推举到宗庙,请三公来表扬他们。“四仪”是天下都要遵守的准则。《逸周书·宝典》提到“四仪”:“一孝,孝子畏哉,乃不乱谋;二悌,悌乃知序,序乃伦,伦不腾上,上乃不崩;三慈惠,知长幼,知长幼乐养老;四忠恕,是谓四仪。”齐桓公提倡四仪,可见忠恕孝悌这套伦理并不是儒家的专利。“九会诸侯,令曰:‘以尔封内之财物、国之所有为币。’”最后一道命令,用你们封地上的特产作为给天子的贡礼。也许在此之前,很多诸侯已经不向周天子朝贡了,弄得中央捉襟见肘。齐桓公九会诸侯,发了九道命令,约定以后就成为常规,都要照着 办。

此外,齐桓公还重申周朝以前订立的规矩:“千里之外,二千里之内,诸侯三年而朝,习命;二年,三卿使四辅;一年,正月朔日,令大夫来修,受命三公。”距离较近的、离周朝王都千里之外、两千里之内的诸侯,三年要朝见一次天子,复习天子的教命。就像现在的官员,三年要进中央党校进修一次,不然地方官做久了,没有全局观念,以为自己就是土皇帝了。每两年,要派遣大臣到天子朝廷接受四辅的教育。每年的正月半,要让大夫到朝廷接受三公的开导。“二千里之外,三千里之内,诸侯五年而会,至,习命;三年,名卿请事;二年,大夫通吉凶;十年,重适入正礼义;五年,大夫请受变。”再远一点的诸侯,五年朝觐一次;每三年,重臣到朝廷述职;每两年,大夫要报告本国情况;每十年,诸侯要派嫡子到王都来学礼仪;每五年,诸侯要派大夫来看中央文件。“变”即“辨”,治言,也就是管理国家的指引。“三千里之外,诸侯世一至,置大夫以为廷安,入共受命焉。”三千里之外的诸侯,一辈子只要朝觐一次就可以了,但要派一个大夫到中央当代表,也就是现在的驻京办事处主任。来京的时候要带贡品。本图都讲完了,本图讲文事,后面的副图讲武 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