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禹会诸侯于涂山的传说

禹会诸侯于涂山的传说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禹其人及其在会稽的活动历来颇有争议,即有关其人其事的真伪辨。其中娶妻涂山、会诸侯于涂山两事,与安昌有较密切的关系。大禹致力于治水,及三十仍未娶。行至涂山,娶涂山氏之女为妻。大禹治水成功以后,会诸侯于会稽。说到大禹会诸侯于涂山时,不能不说防风氏,因为他被杀于涂山。
禹会诸侯于涂山的传说_古韵流淌:安昌古镇研究

一、禹会诸侯于涂山的传说

表面看来,将安昌的历史一直追本穷源到传说中的大禹时代,似乎有些勉强。因为4000多年前,虽经海进与海退的反复轮回,“海水离开南部丘陵山麓向北退去”,海面逐渐下降,“全新世时,还是一片浅海”(1)的会稽山地以北(大致相当于今山会平原)随之涸出,并“一直基本处于今天的高度上,中间短期小幅波动不会超过2米”,(2)但仍屡遭潮水倒灌、山洪暴发之害,水患频仍,一片沼泽。因卷转虫(ammonia)海进迁徙至会稽、四明山地的人类尚在原地活动,“人民山居”,“随陵陆而耕种,或逐禽鹿而给食”。(3)很明显,此时的安昌仅作为会稽山地以北浅海沼泽地的一部分,既无人类的活动,更缺乏文字资料,从历史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既无可能,也没必要。

局限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当时人类的活动完全依赖生产和生活的自然环境,而表现为对直接影响生产和生活的自然环境的执著崇拜。面对这片水患频仍的浅海沼泽地,人们梦寐以求出现神化了的英雄,整治滔滔洪水,让重回故土的愿望马上变成现实。“越族居民在会稽、四明山地的山麓冲积扇顶端,俯视这片茫茫大海,面对着这块他们祖辈相传的、如今已经为洪水所吞噬的故土,当然不胜感慨。他们幻想和期待着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神明,能驱走这滔滔洪水,让他们回到这块广袤、平坦、富庶、美丽的平原上去。”(4)于是,大禹的传说应运而生了。

大禹其人及其在会稽的活动历来颇有争议,即有关其人其事的真伪辨。但传说自有传说的价值,通过传说,隐隐约约可窥见当时人类生产和生活之一斑。“神话和传说本来不必如同历史一样的认真对待,但应该承认,它们仍然是值得研究的。其实,对于上古历史,特别是经过儒家们的打扮并且统一了口径的上古历史,它们与神话、传说的差距有时实在不大。”(5)在这个意义上,将安昌的历史追溯到大禹时代,应该无可非议。

大禹与会稽的关系,根据记载,至少可归纳为五件大事:宛委得书、娶妻涂山、功成了溪、会诸侯于涂山、崩葬会稽。其中娶妻涂山、会诸侯于涂山两事,与安昌有较密切的关系。

娶妻涂山。大禹致力于治水,及三十仍未娶。行至涂山,娶涂山氏之女为妻。其妻十月后生子启。在《尚书·益稷》中,大禹称:“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唯荒度土功。”(6)《吴越春秋》也说:“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取辛壬癸甲。禹行十月,女娇生子启。”(7)记载中出现地名“涂山”。涂山在何地?容后再叙,此不赘言。

禹会诸侯于涂山。大禹治水成功以后,会诸侯于会稽。《左传·哀公七年》记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8)说到大禹会诸侯于涂山时,不能不说防风氏,因为他被杀于涂山。《国语·鲁语下》谓:“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戳之。”(9)开会迟到竟招杀身之祸,的确十分罕见。有人分析这是大禹为树立自己的权威所采取的措施。而后唐马缟在《中华古今注》中提供了另一种说法,“昔禹王集诸侯于涂山之夕,忽大风雷震,云中甲马及九十一千余人,中有服金甲及铁甲;不被甲者,以红绢袜其首额。禹王问之,对曰:‘此袜额盖武士之首服,皆佩刀以为卫队,乃是海神来朝也’。‘一云风伯雨师。’”(10)有人推测这是防风氏所率军队形成的海市蜃楼。涂山若是临海,以此解释防风氏被杀的原因,也有一定的道理,而非无的放矢。

那么,涂山究竟位于何地?向来说法甚多。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谓:“嵞,会稽山,一曰九江当嵞也”;(11)晋杜预注《左传》》时,已有寿春东北之说;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中称:“禹娶于涂山……今江州涂山是也。”(12)所以,唐苏鹗在《苏氏演义》中综合上述几种说法:“涂山有四:一者会稽;二者渝州即巴南,旧江州是也……三者濠州……四者文字音义云嵞山……今宣州当涂县也。”(13)其实对涂山的争论,早在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孔子就有过结论。《国语·鲁语下》曰:“吴伐越,堕会稽,获骨焉,节专车。吴子使来好聘,且问之仲尼,曰:‘无以吾命。’宾发币于大夫,及仲尼,仲尼爵之。既彻俎而宴,客执骨而问曰:‘敢问骨何为大?’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戳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14)此事在《孔子家语·辨物》、《史记·孔子世家》中均有类似记载。而晋杜预注《左传·哀公七年》时,则否定了涂山在寿春东北的说法,说:“涂山在寿春东北,非也。”(15)又在引述《孔子家语》中孔子论大骨的记载后说:“盖丘明亲丞圣旨,录为实证矣。又案刘向《说苑·辨物》,王肃之叙孔子世孙孔猛,所出先人书《家语》,并出此事,故涂山有会稽之名。考校群书及方土之目,疑非此矣,盖周穆之所会矣。”(16)此外,《水经注·淮水》基本上也全文引用,肯定涂山应在会稽之说。

限于资料尤其是出土文物的印证,有关涂山在何地的争论仍将继续进行,一年半载难以形成定论。但据已有的资料分析,涂山在会稽的可能将大于其他诸地。

今涂山,位于安昌之东南,东西710米,南北755米,海拔116米,面积481亩。当时是一海边的小山丘。《越绝书》载:“涂山者,禹所取妻之山也,去县五十里。”(17)嘉泰《会稽志》云:“涂山在县西北四十五里,旧经云禹会万国之所。”(18)亦称西扆山或旗山。明诸万里《於越新篇》记载:“涂山一作西扆,谓禹负扆朝诸侯处。”扆是帝王宫殿上所设户牖之间的屏风,大禹以山为扆,大会万国诸侯,西扆由此得名。又因山坡由西向东略成45°,远望似三角形旗,故名旗山。涂山之顶原有禹庙,《郡国志》云:“《十道四番志》:圣姑,从海中乘石舟,张石兜帆至此,遂立庙。”(19)“秦始皇庙,在县西一里。会稽记云:始皇崩……像乃诉流而上,人以为异,兹庙遂废。”(20)嘉泰《会稽志》谓:“东海圣姑,弃石舡、张石帆至,二物见在庙中,盖江北禹庙也。”(21)“又有周时乐器,錞于,铜为之,形似钟,有颈映水,用芒茎拂之则鸣。”(22)《太平寰宇记》曰:“宋武修庙,得古珪,梁初又得青玉印。”(23)相传,明初刘伯温为破旗山帝王风水,令庙迁移山之东南麓。据明代万历年间《绍兴府志》载:山阴大禹庙在涂山南麓,宋、元以来咸祀于此。国朝始会稽山陵庙致祭,兹庙遂废。山之东另有斩将台,乃斩防风氏处。相传,防风氏被斩后,鲜血流至山下河中,染红河水,故有“红桥”之名。宋代潘江《红桥》诗曰:

略彴横溪畔,何缘独着名;
九州称甸服,多士号公卿。
跋扈诚无益,征诛非不平;
余波属玷秽,千载未澄清。(24)

小溪上横跨着无数简陋的独木桥,为何唯有红桥大名鼎鼎,那是因为防风氏的传说。千百年来,流水潺潺,仿佛看淡人间烟云,不停地洗刷着防风氏飞扬跋扈的骂名。

沧海桑田后的今天,过去的许多情境都被无情地替换,禹庙、红桥、斩将台等都已荡然无存,慢慢地离现实远去,幸好传说尚在民间,历史之笔也忠实地记着传说中的是是非非,而让我们又触摸到了4000多年前的安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