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题赠中的题画诗

题赠中的题画诗

时间:2022-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题赠中的题画诗,在写作时要全面思考人、事、地、图四方面的情况,然后有侧重地来加以构思。这是郑板桥赠人兰花图时题的一首诗。此诗的重点是在写人。薛媛得知这一消息后,想以画一自己的画像并题上诗寄去的方法,劝她的丈夫回心转意。这首诗的标题上注明是送人还玄元馆的,所以在画画和题诗时,作者的思绪已经先主人公到了玄元馆。这样,当被送的人拿到画和诗的时候就会倍感亲切。因此,考中进士的人,即可称作“琼林客”。

画家有时会把自己的画送人,为了表达情意,这时也需要题画诗的协助。

题赠中的题画诗,在写作时要全面思考人、事、地、图四方面的情况,然后有侧重地来加以构思。具体地说:人,就是在题赠中牵涉到的人我双方,一般又以受赠方为主体;事,就是赠画的缘由,如对方要远行、做寿、添丁等;地,如客我双方的所在地、行人远行的目的地等;图,即所赠之画,以及图中所画之物及其内涵。每首题画诗,或隐或显地包含着这四方面的因素,但又会有所侧重。下面,分别举例加以说明。

如:

兰  图

清•郑燮

知君本是素心人,画得幽兰为写真。

他日江南投老去,竹篱茅舍是芳邻。

这是郑板桥赠人兰花图时题的一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说:我了解你本心素洁,所以画一枝兰花送给你。后两句是说,老来到江南去,那时,我们就一起做好邻居。“竹篱茅舍”是形容这两户人家都是素洁之士。此诗的重点是在写人。又如: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郑燮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据清史列传,郑板桥调潍县后,“以请赈忤大吏,乞疾归”。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1版。" class="calibre13">[10]这首题画诗是临别时,面对潍县官民说的几句告白的话。与上一首不同,这首诗转而写自己。前两句写自己归去时两袖清风,什么也没有带走。后两句说,惟独带走了一样东西,那是画上的一枝清瘦的竹,并说,以后就用这枝竹做渔竿在秋风吹拂的江上钓钓鱼。如果说第一笔是画出了一般的清官形象,那后一笔就写出了一个特具个性的清官形象。又如:

题画与月楼上人

明•李日华

松响半天环珮。涧吹满耳笙簧。

知是前生迦叶,空山容我疏狂。

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此诗前两句专写月楼上人所在的寺院的环境,为后面的“空山”造势。实际上也在写人,在这样仙境一样的地方生活的人,也就带上了一些仙气。后两句初初一看,好像转而写李日华自己了,其实不是,还是在写月楼上人。一是这画、这诗都是送给这位上人的,从情理上说,决不可能是写自己。二是再从诗本身看,也是这样。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月楼上人知道我的前身是佛弟子(迦叶,佛学弟子有多人名字叫迦叶,这里泛指佛弟子),因此容忍我在他清静的道山上可以这样狂放。说一个和尚能知人前身,还有比这更重的奉承么!当然,这样的奉承话,因自己已先占了地步,且说得十分婉转,也不失身份。至于这幅画上画的是什么,诗中则没有明说,或许,意境与“松响”两句差不多。

如:

写真寄外

唐•薛媛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薛媛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的妻子,能诗善画。南楚材离家远游,被当地长官看中,欲以女妻之。薛媛得知这一消息后,想以画一自己的画像并题上诗寄去的方法,劝她的丈夫回心转意。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但终于成功了。那么,秘密在哪里呢?当然不可能是美丽的形象,诗中已写道,“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把已经动摇的丈夫拉回来的只能是情。诗中最能打动她丈夫的恐怕是这两句:“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这是老实话,也是深情话,一肚子的话,都意在言外。又如:

题画松石为吴赤含寿

明•李日华

昂昂石丈与髯翁,丘壑烟霞气骨同。

一自铢衣披拂后,紫芝瑶草领春风。

这首诗的事,很明确,为人祝寿。前两句是以画中的松(即髯翁)石(即石丈)比喻寿翁吴赤含。后两句的意思是说,寿翁穿着极轻的仙人穿的铢衣走过,地上的紫芝、瑶草被铢衣一披拂,好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样,长得特别兴旺。这首诗,如果只以松石来比喻寿翁吴赤含,那么,还显得一般。诗人紧接着添上一笔,说他们的气息又给周围草木带来蓬勃的生机,这就有了加倍的效果。

题  画

明•王绂

一官千里去江南,写赠筼筜竹半竿。

指日化龙挟飞雨,散将春意满湘沅。

这是送一朋友去江南为官的,画的是竹子。画家兼诗人的作者,想通过赠画赠诗这一行动,去劝说这位朋友做一个好官,像能化龙挟雨的竹子那样,为湘沅人民带去一片春意。

如:

题棘禽筠石图送高霞还玄元馆

元•倪瓒

烟雨萧萧墨未干,幽禽枝上语春寒。

玄元馆里多筠石,饭饱临池自在看。

这首诗的标题上注明是送人还玄元馆的,所以在画画和题诗时,作者的思绪已经先主人公到了玄元馆。这样,当被送的人拿到画和诗的时候就会倍感亲切。又如:

题画赠王仲和

元•倪瓒

曾住南湖宅,于今已十年。

丛筠还自翳,乔木故依然。

雨杂鸣渠溜,云连煮术烟。

何时重相过,烂醉得佳眠。

这和上一首稍有不同。上一首是送朋友到外地去,这一首虽也是题赠给朋友的,但这是回忆自己十年前住过的地方。最后表达了想回去再住一住的愿望。又如:

题画寄蜀中徐阆池

明•董其昌

青天蜀道不难攀,思入微茫杳霭间。

稍著一区扬子宅,居然秀甲九州山。

李白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那么,这里为什么又说“青天蜀道不难攀”呢?仔细看一下你马上就会明白,作者是在说画以及由画引起的思绪的飞越。不但如此,诗人以为再在画上加上一区扬子宅的话,那这幅蜀山图,就会秀甲天下。扬子,指汉扬雄。扬雄博学,著述丰富。据《汉书》记载,扬雄,蜀郡成都人,祖先在郫县“有田一壥(一百亩),有宅一区”。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第3513页,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class="calibre13">[11]这幅画和这首诗重点都在描写蜀地,这是因为徐阆池就在蜀中,诗人兼画家的董其昌是通过对蜀地的描写来寄托对朋友的怀念之情的。

如:

画树后呈浚师

唐•刘商

翔凤边风十月寒,苍山古木更摧残。

为君壁上画松柏,劲雪严霜君试看。

此诗一、二句写边地自然环境的严酷,三、四句写壁上画的松柏,比真松真柏更坚强,不怕劲雪严霜的侵袭。重点在图。又如:

题画赠别王使君

明•王世贞

杯酒踟躇日已曛,青山处处惜离群。

莫言秋色难分赠,君是青云我白云。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依依惜别,一直待到已近黄昏,两人还不愿放下酒杯。主要意思在后两句,说不要说秋色难以分赠,你看画上的青云是你,白云是我,我们不是把秋色平分了吗。诗重点亦在阐释图中隐含的意义——两人虽然马上要分离了,但在图上,青云、白云各作为秋色的一部分,却没有分开。又如:

兰竹扇面

清•郑燮

几笔新篁几笔兰,芳条翠叶碧琅玕。

老夫本是琼林客,只画春风不画寒。

清•郑燮《兰竹扇面》

此诗有不同版本。前两句一作“缀玉含珠几箭兰,新篁叶叶翠琅玕”(《韬光庵为松岳上人作画》三首之三),但后两句不变。可见,此诗主要意思在后两句。琼林,皇帝赐新科进士宴的地方,也叫琼林苑。赐宴的时间在春天。因此,考中进士的人,即可称作“琼林客”。郑板桥是乾隆元年进士。有资格这么说。后两句以琼林客的豪气把扇面中“几笔新篁几笔兰”传达的春的气息又尽量地加以了渲染。重点在图亦是较明显的。

四类题赠诗,大致的情况就是这样。还要重复说一下的是,分类的依据,只是侧重于某一方面而已,不是绝对的只写这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