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花鸟画中的题画诗

花鸟画中的题画诗

时间:2022-07-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些花鸟虫兽传统上有些特殊的含义,画家或诗人需要有所了解,才能在作画或题诗时运用自如,如牡丹代表富贵,萱草令人忘忧等等。画中题诗和书上所引诗,文字上稍有出入,这在古人的题画诗中是常见的。有些花卉一经文人在诗书中颂扬,就和这一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也是花鸟画题画诗常用的材料,不可不知。这样的题画诗,读了会使人会心一笑。

花鸟画中的题画诗在内容上除和一般题画诗有相同的部分外,也有一些特殊之处。下面分别作些介绍。

有些花鸟虫兽传统上有些特殊的含义,画家或诗人需要有所了解,才能在作画或题诗时运用自如,如牡丹代表富贵,萱草令人忘忧等等。如:

花卉杂画卷题墨牡丹诗

明•徐渭

五十九年贫贱身,何曾妄念洛阳春。

不然岂少胭脂在,富贵花将墨写神。

明•徐渭《人物山水花卉册页》

一、二两句说,由于自己一生贫寒,对有富贵花之称的牡丹,从来未曾有过攀附的妄想。这里“洛阳春”,指牡丹。三、四两句是从画画的角度来加以证明。说,如果不是这样,我一定已画了不少富丽堂皇的牡丹了。但现在没有,有的只是墨写的牡丹。这不是我缺少画牡丹的颜色,而是我不想那样画。画中题诗和书上所引诗,文字上稍有出入,这在古人的题画诗中是常见的。可以注意一下的是“四十九”和“五十九”的不同,这是题诗时画家的年龄增长所致。这也为后面要讲到的“一诗多图”,预先提供了一个例子。又如:

题墨花卷•萱草

明•徐渭

问之花鸟何为者,独喜萱花到白头。

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

这首诗,与上一首题牡丹诗,均出自徐渭之手,但对这两种花,徐渭是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对牡丹因是富贵之身,真如徐渭在另一首诗中所说,“真无学画牡丹缘”,而对萱草,则十分喜欢。“独喜萱花到白头”,是说从小到老,一直很喜欢。下一联是述说喜欢的原因。说不要把这画着萱草的画看轻了,这画中在祝颂着长寿。“无声诗”指画,“千秋”是祝寿的敬词。那么,是在向谁祝寿呢?应该是母亲。因为萱草一直与母亲有联系。《诗•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即“萱”,“背”,传统的解释是北堂,北堂,古为母亲居处。这样,萱堂就用来指代母亲。从徐渭另一首题萱草的诗中,则可以看出与解忧有更直接的联系。

明•徐渭《墨花图卷》局部

题墨花图卷•萱草

明•徐渭

庭前自种忘忧草,真觉忧来笑辄缘。

今日貌侬欢喜相,烦侬陪我一嫣然。

徐渭在这一首诗中表达的喜欢萱草的原因,是能让人忘忧。从徐渭的生平和性格看,忧愁重重,真需时时忘忧。因此,不但要把它种在庭前,而且,要把它画到画上。这样,可时时陪他“一嫣然”。

由于点出了不同的象征意义,同一画家同一题材的画,就有了不同的含意。

有些花卉一经文人在诗书中颂扬,就和这一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也是花鸟画题画诗常用的材料,不可不知。如屈原和兰蕙、陶渊明和菊花、林和靖和梅花、周敦颐和莲花等等。请看诗例。如:

题杨次公春兰

宋•苏轼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这首题画诗,有关兰花的描述,都和屈原的《离骚》带上了一些关系。如蓬艾,在《离骚》中是兰蕙这样的香草的对立面,如“户服艾以盈要(古“腰”字)兮,谓幽兰其不可佩”。《离骚传》是汉淮南王刘安奉汉武帝之命为《离骚》作的传注。灵均,是屈原的字,《离骚》开篇中就说:“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这里的意思是说,对着兰花,如面对着屈原本人,做官的人,对着兰花不敢饮酒作乐。“燕”即“宴”。由于这样的联系,一般的兰花图就有了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又如:

题 画 梅

元•王冕

疏花粲粲照寒水,玛瑙坡前春独回。

却忆去年风雪里,吹箫曾棹酒船来。

玛瑙坡在杭州西湖孤山,林和靖曾隐居孤山并在此种梅,因而王冕在题画梅时就很自然地想到了玛瑙坡。一、二两句是说,这画上的梅花就是玛瑙坡前的梅花,它在西湖早春寒水的映照下,粲粲开放,使玛瑙坡前的春天来得比别处早。三、四两句是说,由画想起,在去年早春的风雪里,自己曾吹着箫驾着酒船来游过西湖。同样,点出这样的背景,所画之梅也就开在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中了。

花鸟往往和时令有关,如春兰开在春天,黄菊开在秋天,荷花夏天当令,水仙冬日给人以温馨等等,鸟也一样,什么季节,什么鸟鸣。这些情景,年复一年,和人们的情感紧密联系着积淀下来。时间一长,什么花鸟,就代表着什么季节和什么情绪。这些材料被题画诗采用,有时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

婪尾花香图

清•汪士慎

婪尾花香绿已肥,老人纵笔驻芳菲。

泼残红粉春心满,不趁东风卸舞衣。

清•汪士慎《婪尾花香图》

宋陶谷《清异录•花》:“唐末文人有谓芍药为婪尾春者。婪尾酒乃最后之杯。芍药殿春,亦得是名。”这首诗的意思是,当芍药花开的时候,已是绿肥红瘦,花事已到了末尾。现在我纵笔画出芍药花,就不会像真的芍药花那样枯萎(“卸舞衣”),能使芳菲永驻,春天永驻。此诗的构思就是完全围绕着芍药殿春这一时令展开的。又如:

雪蕉梅竹图

明•徐渭

冬烂芭蕉春一芽,雪中翻笑老梅花。

世间好事谁兼得,吃厌鱼儿又拣虾?

虽说“老夫游戏墨淋漓,花草都将杂四时”,但写起诗来,诗人还是四时分明的。而且利用四时花卉各有其时的自然规律,

明•徐渭《芭蕉图轴》

说出一番哲理来。诗中说,冬天时芭蕉烂掉了,但随着春天的到来,芭蕉又抽出芽来,变得欣欣向荣。而老梅花呢,反为芭蕉所笑。(此诗有多个版本,前面抄录的是题在《雪蕉梅竹图轴》上的,在一幅不画雪的《芭蕉图轴》上(如图),这一句则为“隔墙似笑老梅花”,“谁兼得”作“难兼得”,“似”另一本又作“自”,“吃厌”又作“喫尽”)最后用诙谐的口气,写出一个生活哲理:“世间好事谁兼得,吃厌鱼儿又拣虾?”这样的题画诗,读了会使人会心一笑。但诗人要能写出这样的题画诗来,除对蕉、梅两种植物的时令、习性有所了解外,更重要的是,在运用植物的固有的时令、属性写作时,不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妙悟。这一首诗,如人云亦云,很可能会写出赞扬老梅花能傲雪开放的诗来。

花鸟的一些形态特性也是题画诗的素材,平时要做个有心人,这样,灵感来时,即可成诗。如:

水村佳味

幸自江湖可避人,怀珠蕴玉冷无尘。

何须抵死露头角,荇叶荷花老此身。

这幅画是清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李画的,画上画的是藕、菱角等水乡佳味,但画上题的诗,不是李自己写的,是借的宋朝杨万里的诗,名字叫《食老菱有感》。菱角原在江湖,环境清冷,本可避人,安安静静终老一生,但因喜“露头角”(抓住老菱有角这一形态特征),结果被人采来作了餐桌上的佳味。正如在生活中,有的人,本不为人所注意,但由于自己好表现自己,最后祸事临头。后一点,诗中并不明说,让读诗看画的人自己去体会,更显含蓄。又如:

清•边寿民《芦雁图》

芦雁图

清•边寿民

孤飞随意向天涯,却傍江湖觅浅沙。

恐有渔舟邻近岸,几回不敢宿芦花。

芦雁怕人,这是它的习性,加上这是一只孤雁,就更小心翼翼了。它怕有渔船靠过来,不敢宿到可以遮风避雨的芦花丛中,却要在无法遮风挡雨但视野开阔的浅沙上息歇。诗人平时如果没有细心的长期的观察和体认,是写不出这样的诗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