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之训,讷言敏行

孔子之训,讷言敏行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当说从六年私塾,及到长沙求学,毛泽东所熟悉的莫过于《论语》《孟子》等“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经典。对于孔子重行慎言、先行后言的言论,毛泽东在1913年长沙“一师”读书的课堂笔记《讲堂录》中也有记录,如:古者为学,重在行事。毛泽东把《论语》中这些言论摘录下来,或写给同学,或记在笔记中,时刻提醒自己的言语和行事。

毛泽东对孔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话比较欣赏,早在1915年8月,他在准备离长沙回家省亲前,给同学萧子升写了封信。在信中毛泽东写道:

尝诵程子之箴,阅曾公之书,上溯周公孔子之训,若曰惟口兴戎,讷言敏行,载在方册,播之千祀。今者子升以默默示我准则,合乎圣贤之旨,敢不拜嘉!(《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18页)

萧子升(1894—1976),字旭东,后来改名萧瑜,湖南湘乡人。他比毛泽东小一岁。两人都到东山高等小学堂读过书。这是一所新式学堂。萧子升的父亲萧岳英是湘乡有名的教书先生,曾留过洋,人很开明。1907年到东山学堂教书的时候,便把儿子也带到了东山。

毛泽东在东山学堂读书的时候,和萧子升的弟弟萧三关系很好。毛泽东和萧子升是这个时候相识的。他们在这里虽然同窗共读只半年时间,但由于志趣相同,两人感情较深。1911年两人先后又到了长沙,萧子升考入了省立第一师范,毛泽东先是进入湘乡驻省中学,1913年也考入了省立第四师范,第二年转入省立第一师范。萧子升1915年秋毕业,毛泽东1918年毕业,与萧子升在长沙“一师”同学近两年,他们结成了最亲密的朋友,并于1918年共同创立了新民学会,萧子升还担任过学会的总干事。

长沙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中,杨昌济老师有三位得意弟子:毛泽东、蔡和森和萧子升。他们品学兼优、志趣相投,人称“湘江三友”。他们之中,毛泽东、蔡和森两位后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成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的领导人。而青年时代的激进分子萧子升则坚持信仰无政府主义,一度在国民党 内任职,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旅居国外,先后在法国、瑞士及南美乌拉圭,从事文字教育事业。

在1921年夏新民学会解散前,毛泽东与萧子升发生过激烈争论。由于意见不合,信仰不同,他们最终谁也没有说服谁,而分道扬镳。

1915年8月毛泽东在长沙“一师”读书,时萧子升已毕业并在修业学校任教。他在写给萧子升的信中引用孔子“讷言敏行”的话,并誉之为“孔子之训”,“载在方册,播之千祀”。这说明毛泽东对孔子“讷言敏行”是很相信的,似乎把它当作自己人生的准则,时刻注重少说多做。

应当说从六年私塾,及到长沙求学,毛泽东所熟悉的莫过于《论语》《孟子》等“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经典。对于孔子重行慎言、先行后言的言论,毛泽东在1913年长沙“一师”读书的课堂笔记《讲堂录》中也有记录,如:古者为学,重在行事。毛泽东把《论语》中这些言论摘录下来,或写给同学,或记在笔记中,时刻提醒自己的言语和行事。从如今可以见到的毛泽东的大量早期文稿来看,他在长沙求学时期对孔子这些信条还是颇为推崇和相信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