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民党人“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国民党人“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对于中国,则是对共产党“扫荡”,对国民党诱降。在上述严峻的形势下,国民党于1943年9月份,分别召集了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毛泽东针对国民党召集的这两次会议,写了这篇评论文章。毛泽东在社论中暗引《论语》语句,指出国民党人亦感到了这个变化。他们在这一形势面前,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接着毛泽东分析了国民党一喜一惧的原因。

1943年10月5日,毛泽东为延安《解放日报》写的社论,标题是“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

毛泽东在社论中说:总之,德国法西斯战争机构快要土崩瓦解了,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问题已处在总解决的前夜,而消灭法西斯的主力军是苏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问题的枢纽在欧洲;欧洲问题解决,就决定了世界法西斯和反法西斯两大阵线的命运。日本帝国主义者已感到走投无路,它的政策也只能是集中一切力量准备作最后挣扎。它对于中国,则是对共产党“扫荡”,对国民党诱降。毛泽东接着说:

国民党人亦感到了这个变化。他们在这一形势面前,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他们以为欧洲解决,英美可以腾出手来替他们打日本,他们可以不费气力地搬回南京。惧的是三个法西斯国家一齐垮台,世界成了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未曾有过的伟大解放时代,国民党的买办封建法西斯独裁政治,成了世界自由民主汪洋大海中一个渺小的孤岛,他们惧怕自己“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法西斯主义有灭顶之灾。(《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915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战场,德国法西斯以“闪电战”先后占领了欧洲14个国家。于1941年6月22日,又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联卫国战争中,在1942年年初苏军取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后,又于1943年2月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从此,苏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式,更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变,成为二战的转折点。1943年7月,苏军又粉碎德军进攻库尔斯克的“夏季攻势”,并转入反攻。

1943年夏,美英军队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9月,迫使意大利与美英签订停战协定,意大利在投降书上签字,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北非战场:1942年夏天,德意军队进逼阿拉曼,开罗告急。11月起,英军在阿拉曼一带发动反攻,大败德意军,扭转了北非战场的被动局面。1943年5月,美英联军从东路和西路发起进攻,迫使退至突尼斯境内的德意军投降,北非战事至此结束。

1941年12月,日本进攻美国珍珠港基地,把美国拖进了战争。1942年6月,日军军部为了彻底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进攻美军驻守的中途岛,美军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计划,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从而使太平洋战场的形势发生转折。

无论是苏德战场、北非战场,还是亚洲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局,均开始由盟军掌握主动。而在中国战场,由于日本海上交通线有被盟军切断而与南洋军队失去联系的危险。为此,日本决定打通中国至越南的铁路交通线,发动了豫湘桂战役。而国民党顽固坚持依赖外援打败日本、保存内战实力的方针。国民党对日本孤注一掷的冒险进攻估计不足,以致前方兵力薄弱,仓促应付,从而导致豫、湘、桂战役连续失利。

在上述严峻的形势下,国民党于1943年9月份,分别召集了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毛泽东针对国民党召集的这两次会议,写了这篇评论文章。毛泽东在社论中指出:国际局势已到了大变化的前夜,现在无论何方均已感到了这一变化。欧洲轴心国是感到了这一变化,希特勒采取了最后挣扎的政策。自意大利在投降书上签字起,在法西斯阵线面临灭顶之灾的前夜,日本帝国主义者已感到走投无路,它的政策也只能是集中一切力量作最后挣扎。

毛泽东在社论中暗引《论语》语句,指出国民党人亦感到了这个变化。他们在这一形势面前,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接着毛泽东分析了国民党一喜一惧的原因。毛泽东十分形象逼真地描绘出国民党一方面高兴、一方面恐惧的那种喜忧参半的神情,也十分辛辣地揭露和讽刺国民党政府那种既喜又忧的矛盾心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