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赋海补遗》

《赋海补遗》

时间:2022-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赋海补遗》编于明末,选录先秦至唐代抒情咏物小赋272篇,另有周履靖个人赋作615篇,总数为887篇。《赋海补遗》是一部以辑选带动创作的赋集,将赋作按题材分为23部,自成体系。《赋海补遗》是一部总集而兼有别集性质的赋集,这可谓独树一帜。有万历刻本《赋海补遗》见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国家图书馆藏善本书目》,现收藏于国家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及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四处。

明代周履靖、刘凤、屠隆纂辑。周履靖,字逸之,初号梅墟,改号螺冠子,晚号梅颠,浙江椭李人,生活于明末嘉靖至万历年间。周履靖一生不屑仕进,常年幽栖于郁秀观。他善吟咏,尤喜临池,大小篆行草楷隶,无不各尽其妙,且精鉴赏,与文嘉、董其昌、王稚登、王世贞、周天球、张凤翼、项元汴等艺苑名流多有交往。著述甚丰,辑撰《夷门广牍》126卷、《梅颠稿选》20卷等。刘凤,字子威,江苏长洲(今苏州地区)人。家多藏书,有藏书楼日雕载阁。著有《刘子威集》52卷、《续吴先贤赞》15卷和《澹思》、《太霞》二集等。屠隆,字纬真,一字长卿,号赤水、鸿苞居士,浙江宁波人。屠隆风流豪放,既擅诗文,复倾心戏剧。著有诗文集《由拳集》等、杂著《鸿苞集》等、佛教哲学著作《佛法金汤》、传奇《昙花记》等,还有清言小品《娑罗馆清言》等。

《赋海补遗》编于明末,选录先秦至唐代抒情咏物小赋272篇,另有周履靖个人赋作615篇,总数为887篇。所辑之赋,始自汉初,迄于唐末,不收宋金元三代赋。明代赋较多,但皆为周履靖自撰。

《赋海补遗》是一部以辑选带动创作的赋集,将赋作按题材分为23部,自成体系。《赋海补遗》的分类方法在次序与门类上与《文苑英华》相近,只是将《文苑英华》中的43类缩减为23类:天文、时令、节序、地理、宫室、人品、身体、人事、文史、珍宝、冠裳、器皿、伎艺、音乐、树木、花卉、果实、芝草、饮馔、飞禽、走兽、鳞介、昆虫。之下又分606题,每题收赋1—3篇不等,其选录和创作标准十分明确:首重体裁、次重题材,即只收录与写作篇幅短小、文辞清丽、通篇韵文、句式灵活的咏物、抒情小赋。

《赋海补遗》是一部总集而兼有别集性质的赋集,这可谓独树一帜。更重要的是,该书所录周履靖自作赋615篇,清人编纂的大型赋集《历代赋汇》、《赋海大观》等皆未收录,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周履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存赋最多的作家。他的赋作,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明赋创作的盛况,进而反映出明末文人远离政治、啸傲自适的生活状态。

有万历刻本《赋海补遗》见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国家图书馆藏善本书目》,现收藏于国家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及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四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