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吉林人为京剧事业的发展繁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吉林人为京剧事业的发展繁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时间:2022-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其后的八十余年,在长白山区域并无京剧活动可言。至光绪末年,吉林、牛庄(今营口)、东兴镇、奉天(今沈阳)等也有了京剧的演出,并很快兴盛起来,遍及长白山区域的各大、中城市。光绪二十四年牛子厚在吉林城德胜门外修建了康乐茶园,邀请四喜班和小荣椿班部分演员来吉林演出,这是京剧第一次和吉林观众见面,之后一发而不可收,京剧的演出频繁出现在长白山区域各大、中城镇。
国粹京剧_中国长白山文化

京剧为中国的国粹,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大徽班”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戏曲界把这一年定为京剧的诞生年。但其后的八十余年,在长白山区域并无京剧活动可言。清光绪三年(1877),永陵(抚顺)督统府成立了黄皮班(京剧主要唱腔为二黄、西皮)该区域开始有了京剧。至光绪末年,吉林、牛庄(今营口)、东兴镇(今佳木斯)、奉天(今沈阳)等也有了京剧的演出,并很快兴盛起来,遍及长白山区域的各大、中城市。各中心城镇陆续成立了京剧班社、剧团、票社等,演员多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等地,在南派京剧的影响下,与地方曲艺相结合,形成了颇具地区风格和特色的流派。

出生于长白山区域腹地吉林城(今吉林市)的牛秉坤(1866—1943),字子厚,对中国的京剧发展功勋卓著。光绪二十四年(1898)牛子厚在吉林城德胜门外修建了康乐茶园,邀请四喜班和小荣椿班部分演员来吉林演出,这是京剧第一次和吉林观众见面,之后一发而不可收,京剧的演出频繁出现在长白山区域各大、中城镇。出于对京剧的爱好,牛子厚出资在北京创办京剧小科班,定名为“喜连成科班”,之后的数十年里,为京剧界培养了大批大师级人才。如: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等。1912年,牛子厚将小科班转让,易名“富连成科班”,后来发展成为“富连成戏曲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京剧人才。吉林人为京剧事业的发展繁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吉林也被誉为京剧的第二故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