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永恒的对称》序

《永恒的对称》序

时间:2022-1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的,文明的立足之基就是人文。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基因”。但学校从2002年起,即编选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与课外的学生习作汇集出版,并取书名为《永恒的对称》,意在形成大学生平衡的素养与追求文明的心境,从而产生道德与品格健康、科学与人文交融、学识与技能打造、审美与人生天地关怀、社会的认知与承担的全面发展。

《永恒的对称》序

文明是人类社会持之以恒的追求,虽然梦寐以求的文明境界在历史长河里往往呈现为理想,但人类对文明的向往是极其重要的净化力,它维系着人们积极和谐生活并远离堕落放纵的价值目标,这样的力量大家称之为人文的力量。《周易·贲卦·彖传》深刻指出:“文明以止,人文也。”是的,文明的立足之基就是人文。

现代社会的一大特点是教育与个人成长模式的分科:为了炼就在一个精细分工的社会里谋求突破的能力,人们设计了专科式的学习成长通道,如物理、生物、机械、电子、法律、金融,以及更细化的凝聚态物理、分子生物学、微电子学、知识产权法,等等。由此,古典时期文明教养的整体性逐渐分解为单科学习的专业性,全人教育的通识性逐渐演化为职业教育的技能性。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基因”。胡锦涛同志2006年11月在全国文联、作协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得十分的透彻:“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文化,本质就是“人”化。人因文而化,从动物人发展成社会人,从低级文明人提升成高级文明人,乃至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教育就是以“文”化人的重要形式。显然,其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所以,教育就是素质教育;其手段,是以“文”化人,所以,教育就是文化教育。文化无论从其类型或其内涵上讲,就是整体的,作为文化的载体的知识,从而也就是整体的。然而,工业革命的出现,人们将文化、知识进行精细的分科,通过分科的教育模式来适应工业社会以来精细分工的社会作业需要,培育了大批擅一科文化、知识之长的精英,促进了现代社会的形成。但凡事得失相兼,过细的分科教育特别是对科学技术及经济市场类学科技能的偏重,对本为整体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人文文化知识进行了人为的割裂,对文明教养的平衡产生了很强的冲击,它使得立足于人全面成长的文化、知识教育在人文力量的滋养方面供给不良,从而给价值目标的完善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有鉴于此,中国教育界早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素质教育时,对高等学校即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这一任务,若干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宣导践行,终使这一切合中国当代特色的教育理想与模式生根、发芽并壮大起来,成为中国大学教育的必备构成。虽放眼世界各先贤经验,前路依然尚有大可丰富完善之地,但观此人文力量的培育布局,作为倡导者的一员,确也深感欣慰!

今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教育的学生作品,感慨良多!该校为中国一流的大学、著名的理工科高校,学生几乎清一色为理工科学生,均以擅专长之利器而为常规培养制度指向的主要目标。但学校从2002年起,即编选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与课外的学生习作汇集出版,并取书名为《永恒的对称》,意在形成大学生平衡的素养与追求文明的心境,从而产生道德与品格健康、科学与人文交融、学识与技能打造、审美与人生天地关怀、社会的认知与承担的全面发展。

《永恒的对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习作集》与《永恒的对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作品集》是姐妹篇,表达了该校理工科学生们在文化素质教育课堂及课外实践中的感悟与心得,以及丰富精彩的自由创作。明快锐利的感受、真实动人的表达,令人欣喜,启人心动,让大家看到了追求文明的年轻的心在跃动,看到了人文力量在精细分科的理工学子们身上浸润生发的进程!看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祝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这项人文事业能历久长青,探索并创造出更为高远的育人境界!

2011年11月1日

(陈初升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