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奔马图》

《奔马图》

时间:2022-1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徐悲鸿,原名寿康,江苏宜兴人,自幼学习中国水墨画。在艺术上,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并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杰作,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奔马图》创作于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我方一再失利,日军占领了长沙。《奔马图》无论是构图、布局和整体美感都十分精妙。

画名:《奔马图》

作者:徐悲鸿

时间:1941年

尺幅:130×76cm

收藏:徐悲鸿纪念馆

入选理由

《奔马图》是著名爱国大画家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此画洋溢着画家本人不屈的意志和爱国的热情,令人奋进。

画家简介

徐悲鸿(1895—1953年),原名寿康,江苏宜兴人,自幼学习中国水墨画。1918年,他受蔡元培之邀,担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去法国留学,又到德国、比利时学习素描和油画,观摩、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他回到祖国,并担任过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49年后,徐悲鸿任首届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在艺术上,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并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杰作,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他擅长以马喻人、言物托志,借画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名画解读

《奔马图》创作于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当时的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让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因而竭尽全力多次发动战争,企图攻陷交通要塞——重庆。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我方一再失利,日军占领了长沙。此时,徐悲鸿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举办艺展募捐活动,忽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于是连夜创作了这幅作品,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

《奔马图》无论是构图、布局和整体美感都十分精妙。图中的奔马四蹄腾空,自画面右侧向左方驰骋,马鬃飘扬,马尾挥动,富有强烈的动感;马的骨骼结构准确,外形动态逼真,健壮而有生机,展示出了无穷的力量和奋发向上的动力。画家运用饱满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用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一气呵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极具弹性,十分生动。纵观全图,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爆发力,仿佛要冲破画面,表露了画家希望投身于革命,为中华的振兴而奋斗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