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柱石图》

《柱石图》

时间:2022-1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郑板桥才华横溢,精于诗书画,长兰竹,尤精墨竹,所画墨竹刚劲挺拔,干湿并用,布局疏密有致,以少胜多。郑板桥多以画竹抒发内心情感,强调个人“真性情”“真意气”。郑板桥以画竹著称,但画石也独具特色。只有在郑板桥的画笔下,石头才活了,也人格化了。另外,郑板桥还作了第二幅《柱石图》,其中有一高一矮两个石柱,题句云,那是象征苏东坡和他的弟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画名:《柱石图》

作者:郑燮

时间:清代

尺幅:140×91.5cm

收藏:南京博物馆

入选理由

《柱石图》是郑燮画石的杰作,画上的题诗也广为流传。

画家简介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因开仓赈济灾民,得罪上司,辞官后居扬州,因生活穷困而以卖画为生。郑板桥才华横溢,精于诗书画,长兰竹,尤精墨竹,所画墨竹刚劲挺拔,干湿并用,布局疏密有致,以少胜多。其取材多为文人画“四君子”范围,但由于其擅于诗词,诗与画相搭配,寓情于画,更显新意。郑板桥多以画竹抒发内心情感,强调个人“真性情”“真意气”。他重视诗文点题,并将书法诗词置于画中,达到诗书画三者的统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名画解读

郑板桥以画竹著称,但画石也独具特色。他认为,兰、竹、石都能代表人的坚贞不屈、正直无私、坚韧不拔等高尚品格,因而在其画作当中的诗词多借物抒情,意境深远。前人的画中也多采用石头为题材,但没有把它当作主题。只有在郑板桥的画笔下,石头才活了,也人格化了。这幅作品中,画家将一块孤立的石头置于画中心,周围也没有其他的景物,似有直冲云霄的气概。这种独特的画石手法,也唯有郑板桥所有。

画家还在画上题有四句七言诗:“谁与荒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此诗画龙点睛,点破主题,将石头与人品相结合,可谓“画不足而题足之,画无声而诗声之。诗画互相为用,开后人无数法门。”郑板桥借石来赞美陶渊明刚正不阿、清高孤傲的品格,但同时也表现了其自身的节操。由此,画中的石头更具有深层次的意味,不仅代表了人物形象,也蕴含着高尚的品质。另外,郑板桥还作了第二幅《柱石图》,其中有一高一矮两个石柱,题句云,那是象征苏东坡和他的弟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