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律意识内涵

法律意识内涵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法律意识就是反映全体公民的法律内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实行法治”[5]的重要标志,是法律得以实现和执行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依法治国方略和建设法治国家的任务要求我们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制观念。然而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虽然总体上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法律知识欠缺、权力观念淡漠、法律意识层次较低等问题。

法律意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以及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知识和心理的总称”[2],“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3]。不但受社会政治经济条件所制约,而且还受到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而法治的内涵按照亚里士多德的阐述,应该包括两层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4]所以,“法律得到普遍服从”是构建法治国家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通过民众自我对法律的内在认同和信仰,并且外显于对法律的遵守和维护,构建法治社会、实现国家的法治化建设才具有现实可能性。而法律意识就是反映全体公民的法律内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实行法治”[5]的重要标志,是法律得以实现和执行的重要因素。作为对法律所持的理论和观点,法律思想总是根植于一定阶级的哲学观点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之上,深深影响着国家社会治理和人民意识。

当前我国依法治国方略和建设法治国家的任务要求我们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制观念。然而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虽然总体上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法律知识欠缺、权力观念淡漠、法律意识层次较低等问题。而且,在论述传统文化对法律意识的影响时,学者更多地侧重于其消极方面,对其积极作用的阐述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将基于历史现实视角,从正负两个方面探究先秦儒家法律思想对公民法律意识的辩证影响,以更好地弘扬儒家文化的优秀精髓,发挥其对建设法治国家的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