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治初体验,倾情《莱茵报》

政治初体验,倾情《莱茵报》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莱茵报》是1842年创刊的,属于日报。到了1842年4月,马克思开始亲自为《莱茵报》写文章。没想到此举遭到了上千人的抗议,政府决定再给《莱茵报》三个月的时间,并且还苛刻地提出了很多无理的审查条件。《莱茵报》的股东们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都要求马克思低调,不要再写过激的文章。马克思当然不会向他们妥协,所以,他退出了《莱茵报》。

仿佛我在出航——

船儿离开岸旁,

到那山崖嶙峋处,

和海浪奔腾的地方。

我载走心愿,

满风鼓帆,

任凭暴风雨大作,

我不惧怕风险。

敏锐的视线,

把危险的路程扫看,

我热情满腔地勇往直前,

永不退还。

——《变化》

马克思

带着对燕妮的承诺,马克思去找鲍威尔帮忙求职。他记得鲍威尔在离开柏林大学时曾找过自己,让他一起到波恩大学共同讲授哲学

但是,事情总是没有想象的顺利,鲍威尔由于思想过于反动,政府早已将他列入了黑名单,禁止他在大学任职。这样一来,马克思通向大学讲堂的路就基本上被堵死了。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马克思一直都忙于求职,虽然每天的奔波很辛苦,但是他仍然进行了大量的哲学方面的阅读。也只有这样,马克思才能从找工作的疲劳中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费尔巴哈逐渐引起了马克思研究的兴趣,最让马克思狂热的是他的《基督教本质》,他对这本书可谓如饥似渴,很快就读完了,里面的很多理论都让马克思受益匪浅。

费尔巴哈和马克思一样也是德国人,他主要研究唯物主义,早年在爱尔兰根大学教书,费尔巴哈和黑格尔有着学术上的对立关系。

但是,客观地来讲,费尔巴哈并没有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黑格尔的学说。他在保守的哲学体系方面成功摧毁了黑格尔,不过很可惜的是,他也在这过程中抛弃了黑格尔哲学中的最精华部分——辩证法。

当然,费尔巴哈之所以能影响青年黑格尔派中的很多人,原因在于,他在恢复唯物主义的权威方面立下了很大的功绩。

费尔巴哈提出了很多正确的唯物主义的理论,他认为自然和人的意识不是依附关系,我们所拥有的思维是存在的一种反映形式。人类只是自然的产物,物质以空间、时间和运动的方式存在着,人是可以认识并总结客观规律的。费尔巴哈通过论证,正确解决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多部哲学著作对马克思思维的冲击和融合,使他这一时期的想法十分活跃,也让他的思想进一步地成熟起来。这一时期,马克思写了五本研究笔记,又称“波恩笔记”。

马克思经历了长时间找工作的不顺,他决定不再继续找给学生讲哲学的工作了,而是选择拿起笔来和政府“对话”。

有一天,鲍威尔来看马克思,马克思把自己的思想动态和鲍威尔进行了交流,马克思越谈越兴奋,他说出了自己想办杂志的想法。

马克思很想通过创办杂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把杂志打造成一面思想的旗帜,从而影响更多思想进步的人来共同发展科学的理论。

鲍威尔对此表示赞同,并且还说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通过创办新杂志还可以向黑暗的政府及其统治工具宗教进行抗争。鲍威尔还给杂志取了新名字——《无神论文库》。

此次谈话让马克思热血沸腾,之后他就一直为创办杂志的事儿忙碌着。可是突然有一天,鲍威尔改变了想法,并且推荐马克思和他一起为一本叫作《德国年鉴》的书发表文章。

鲍威尔说,《德国年鉴》的前身是《哈雷年鉴》,主编是一个受到当局迫害的人,叫卢格,他一直主张人道主义,所以他的办刊理念也是倡导自由民主,反对敌对政权。鲍威尔认为这与他和马克思的想法和观点不约而同。所以,他提出让马克斯和他一起发表文章。

“最近我在构思一本书,主要是批判当前宗教的黑暗和封建秩序的落后,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对黑格尔末日的宣告》,你觉得如何?”鲍威尔兴奋地和马克思说着。

“嗯,这样也挺好,那我们就开始写吧。”马克思回答道。

很快,两人就把《对黑格尔末日的宣告》写完了,该书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些热情的读者还提了建议,他们认为该书所阐述的观点都非常好,就是语言和笔法有些晦涩,很多理解能力有限的读者无法抓住主要思想。马克思和鲍威尔很高兴有这么多支持者,于是他俩决定按照该书的思路再写一个续篇,来弥补原先存在的不足。

可是,在写续篇的过程中,马克思又接触到了一些新的思想,再加上长期的积累,他在这一时期内的思维可谓有了质的提升。所以,他渐渐发现,他和鲍威尔的观点其实存在着大量不够科学甚至是错误的地方。所以面对鲍威尔对他的催稿,他一直借病拖延,直到1842年年初,鲍威尔实在等不下去了,于是他将自己写的部分先行出版了。

但是,鲍威尔不知道的是,马克思已逐渐脱离了青年黑格尔派所提倡的思想,转向了更为进步的思想。

简单来说,马克思认为,用哲学批判是远远不够的,不过是纸上谈兵,他开始思考直接地参与到火热的政治斗争中去,来直面风雨。

正当马克思为自己规划未来时,发生了一件事情:新国王带着民主自由的面具,说要缓和现在尖锐的阶级矛盾,提出了一个所谓的“新书报检查令”。

马克思时刻关注当局的一举一动,他很快就发现统治者面具下那赤裸裸的卑鄙目的。所以,他决定用文字揭露这一政策的虚伪。

所以在新书令颁布不久,马克思就发表了一篇评论性文章《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这篇文章写得相当犀利,这篇处女作也成为让马克思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一篇文章。

写完后,马克思寄给卢格,想让他发表在《德国年鉴》上,但是由于这篇文章的批判和反动色彩太浓,所以被禁止了。于是,卢格想通过载入《轶文集》的形式来发表,由于这种方式耗费的时间太长,取得的效果也不见得很好,所以马克思决定自己找报纸投稿。

马克思很快就注意到了《莱茵报》。

《莱茵报》是1842年创刊的,属于日报。由于骨干力量都是青年黑格尔派成员,所以大部分文章的批判色彩都很浓,常常触碰到当局的利益,但是《莱茵报》仍保持了这种风格,这也正是马克思看好它的重要原因。

到了1842年4月,马克思开始亲自为《莱茵报》写文章。写作之余,他还帮着打理报社的其他大小事情,很快他卓越的才能就被大家认可了,大家都一致推举他为主编。

1842年10月,马克思正式接任主编一职,在他的带领下,《莱茵报》的发行量和知名度都一再攀升,经济收入也越来越可观。

在这期间,马克思仍然孜孜不倦,成果颇丰。比如《摩塞尔记者的辩护》《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等文章都保持了马克思一贯的批判风格,马克思始终以捍卫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写作的主旋律。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莱茵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政府开始担心了,所以当局决定对其进行查禁。没想到此举遭到了上千人的抗议,政府决定再给《莱茵报》三个月的时间,并且还苛刻地提出了很多无理的审查条件。

《莱茵报》的股东们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都要求马克思低调,不要再写过激的文章。马克思当然不会向他们妥协,所以,他退出了《莱茵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