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贡献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贡献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包括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说,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八个字最早的表述。所以,这十个不是社会主义代表了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判断。社会主义本质论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观。二是把建立社会主义的目的和实现的手段相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开创于什么时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包括毛泽东思想?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些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给予比较准确的、比较深刻的回应。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月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专门解释了这个问题,为什么是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从毛泽东那个时候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说,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不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而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那是因为小平同志“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开创就开创在这里”。他还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恢复邓小平原来担任的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务。时年73岁的邓小平在全会讲话中说: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要“做点工作”。邓小平“要做点工作”,当然不是一般的行政事务,而是关系到国家兴衰成败、民族发展前途的大事——改革开放。

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致了开幕词,这个开幕词篇幅不长,但是非常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来。在十二大的开幕词上,邓小平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八个字最早的表述。这句话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强调要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通过“相结合”来回答和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

邓小平首先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一切问题都没办法解决。这个命题是很难回答的。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毛主席,毛主席自己都回答错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邓小平没有正面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而是采取排除法,先讲什么不是社会主义。他说,我们既然不知道社会主义是什么,那我们总应该先要搞清楚社会主义不是什么,所以他提出十个不是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是社会主义,照搬外国经验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这样利用排除法,排除了不是的,剩下的就是社会主义。所以,这十个不是社会主义代表了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判断。

在1992年南方谈话当中,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作了一个科学概括,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五句话。社会主义本质论最能反映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从他的大量论述看,他讲社会主义首先是从优越性讲起的。他认为,我们为什么不搞资本主义而非要搞社会主义呢?就因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如果不优越,搞社会主义干什么?这是他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逻辑起点。那么,社会主义的优越表现在哪里呢?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一个是生产力发展的成果要落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个道理,他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讲,一路讲下来,到南方谈话时就有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段话强调了两个意思,一个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个是共同富裕。显然,他认为这两条是社会主义最重要的东西,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是逐步推进的历史过程。他一再强调,我们一定要搞能够体现比资本主义优越的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社会主义本质论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观。传统的社会主义观有三大要素: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而社会主义本质论并不包括以上三条。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它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来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以前往往是离开生产力来谈社会主义的,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就和传统的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有着本质的不同。原来认为,社会主义只管平均分配,好像跟生产力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实际上不是这样子。以前我们是对立思维,只要是资本主义有的我们绝对不会采用,资本主义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我们就不谈生产力。总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就可以很快进入共产主义。

二是把建立社会主义的目的和实现的手段相统一。过去我们往往把手段当成目的,比如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本来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却被当成了目的。只有有了一个好的目的,才会吸引人,才会有人为之奋斗。有人曾经问基辛格,美国人愿不愿意搞社会主义?基辛格回答说,美国的中产阶级不会放弃优越的条件,搞像越南苏联那样的社会主义。美国的中产阶级是指年收入4万美元以上,住在郊区(富人住郊区,老人、穷人住城里),拥有一座二层小楼的阶层。美国的中产阶级占总人口的70%。美国人口结构是橄榄型的,而不是以前的哑铃型的,这也是美国社会比较稳定的原因。所以搞社会主义必须有一个好的目的。老百姓怎么看这个问题呢?华西村的党总支书记吴仁保说了12个字:生活富裕、身体健康、精神愉快,说这就是社会主义。所以说看一个制度优越与否,主要是看它能否给人民带来实惠。社会主义本质论做到了目的和实现手段的统一,也就是说,要通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手段,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三是体现了公平和效率的统一。现在大家都在研究资本主义为什么垂而不死的问题。为什么呢?(1)它利用每个人对自己利益的关心,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使社会充满活力。(2)如果只追求个人利益,就会损人利己,所以要用法律来调节。法律很详细。(3)注意培养中产阶级。如美国共和党代表中产阶级上层,民主党代表中产阶级中下层。(4)在社会控制上,实行科学加信仰。日常生活中主要靠科学,科学解决不了还有上帝,有信仰。但是,资本主义制度解决不了社会公平问题,贫富差距大,普通工人年薪4万美元,而总裁能达到1500万。而我们要做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四是从功能和作用上来解释社会主义,用了动宾结构,解放什么,发展什么,消灭什么,消除什么,把本质实现看作一个过程。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没有做过,是邓小平同志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对于指导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邓小平不仅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而且还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判断我们所有的工作究竟到底是不是社会主义?就看它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其实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他就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一文中,有另外三个“有利于”的提法,一是要有利于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效率,也就是说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二是有利于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更切实的民主,民主政治建设也要超过资本主义社会;三是有利于比资本主义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所以,我们说邓小平重新确立了丈量社会主义的新的尺度。

(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现实中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当初设想的较高发展阶段的社会主义不同。对于这一点,我们过去认识得不是很清醒,超越阶段是过去犯错误的主要原因。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结合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实际,明确提出并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他指出:“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关于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必经的一个阶段,而是特指像中国、朝鲜、越南这样一些落后的国家必经的阶段。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说明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这实际上是重复我们过去一贯的观点。二是说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不发达的阶段。这一层含义纠正了过去我们对国情估计过高的错误,是新认识、新贡献。讲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一句话:搞社会主义,我们还不够格。这句话被外国一些人抓住不放——既然邓小平都说了中国不够格,那为什么你们还说你是社会主义。那么,如何看这个问题呢?薄一波对此有个说法,他说不够格就是不成熟。这样一来问题就解决了。我们是社会主义,但还不是成熟的社会主义。

讲到初级阶段理论,有这样一种错误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共产党领导的资本主义。我们当然不同意这种说法。共产党当然要领导我们搞社会主义,不是领导我们搞资本主义。问题是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要有新的见解。或者说,共产党能不能在一定条件下,领导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服务。从历史上看,在新民主主义阶段,我们党领导了民族资产阶级,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我们党也领导了民族资产阶级,来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今天,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在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居主体地位的条件下,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资本主义呢?我们鼓励境外资本来中国投资,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利用和领导国内外资本主义因素来为社会主义服务,有什么不可以呢?所以,不能把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说成是共产党搞资本主义。

中国为什么不能搞资本主义?一是由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如果完全按照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搞,那么财富会更多地聚集到少数人手里,这样就会引起社会动荡,国家不安宁。二是社会主义制度有它的优势,可以集中精力办大事,比如申办奥运,能形成举国体制。三是在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上,我国属于后发式,而不是像英国和法国的原发式那样自然、缓慢地(历时两个世纪)进入现代化。后发式是采取赶超发展战略,需要集权式的体制,即硬政府,软经济,强行推广现代化。后发式国家基本上都选择了集中制,少数选择了分散式,但不成功。但后发式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又都转向了民主政治制度。四是社会主义可以形成一个共同的理想,形成一个长期的战略。小布什最多只能制定八年的规划,而我们可以制定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发展规划。五是世界局势、国际力量对比决定了我们只能走一条社会主义道路。搞资本主义,只能成为资本主义的附庸。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日本虽是经济强国,但没有外交,美国外交就是日本的外交。

讲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们还要对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有清醒的认识。邓小平在1992年的政治遗嘱中(三卷终篇)有一段话:“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但是这段话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江泽民1998年在中央党校讲到,他曾经给邓小平讲,中国的一代大概就是20年,几代,按4代就是80年,十几代,按15代就是300年,几十代,按40代算,就是800年,感觉时间太长,提出是不是把几十代去掉,邓小平不同意。江泽民讲,现在看来,邓小平是正确的。在七一讲话中,江泽民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结束,大约需要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只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始阶段,接下来我们要在一个比初级阶段更长的历史过程中(可能是几百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为实现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项目标而奋斗。

邓小平同志要求一切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同时强调不能忘记远大理想。他说: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我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些重要思想,使我们在思想认识上和改革举措上的很多重大突破有了理论依据,能够更加大胆地把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向前推进。

2.关于小康目标和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

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邓小平还提出了小康目标和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实现现代化,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梦寐以求的目标。但是长期以来,存在着现代化标准过高、要求过急的问题。对此,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谋划改革开放的同时,就在考虑对现代化目标和步骤做适当调整的问题。

建设小康社会,是邓小平作为“中国式的现代化”在1981年提出的。1984年3月,邓小平将小康社会与国家的发展战略联在一起,视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概念。邓小平指出:“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个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他在同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谈话中进一步提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5年之后,1984年,邓小平又对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说:“我们提出的到本世纪末翻两番的目标能不能实现,会不会落空?从提出到现在,五年过去了。从这五年看起来,这个目标不会落空。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其内涵在不断丰富,标准在不断提高,时限也有所变化。1987年3月以后,邓小平多次指出:从1981年开始到20世纪末,花20年时间,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我们国家在1997年提前3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任务后,党的十五大提出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党的十六大宣布,人民生活实现了总体上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要求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明确规划了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实现途径。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基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十八大提出坚决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方面要取得新的跨越发展。从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来看,只要不发生意外事件,不爆发战争,到建党100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个目标能够实现。

邓小平所说的“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等核心概念,都是他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独特贡献。不仅如此,邓小平还为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提出了“三步走”战略。邓小平在与党内同志交流,或与外国政要谈话中,多次讲到改革开放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他认为,我们搞的现代化,只能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因为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科学技术落后,不能与发达国家比,发展目标不能定得太高,不能重犯急躁冒进的错误。邓小平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20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进入小康水平;第三步是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步走”战略的时间跨度为1980年至2049年。在这70年间,第一步,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时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个任务也已经实现。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在这个现代化的整体构想中,“小康社会”是一个关键性概念。它犹如一个中转站,把现代化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把国家富强同人民小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使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看到了改革开放的光明前景和美好未来,受到很大的鼓舞,调动了亿万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积极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正是按照总设计师绘制的这个宏伟蓝图一步步推进的。

3.关于党的基本路线

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邓小平不仅提出了小康目标和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并且提出了保证这一战略目标实现的一整套“相互关联”的“管用”的路线方针政策,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这些路线方针政策的核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的完整表述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对党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同志非常看重。他多次讲:“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他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我们的政治路线,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始终扭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离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没有根,没有方向”,“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今天回过头来看,邓小平同志是多么的英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奥秘就在于始终遵循了他当初为我们确定的这样一条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规律,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条红线。说邓小平同志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最重要的就是确定了这条基本路线。

正是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使中国真正地活跃起来,发展起来,繁荣起来。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特别是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