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是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么我看还是世界改变了他

是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么我看还是世界改变了他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尼克松是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在他担任美国总统期间,为改善中美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就是说尼克松,他是代表垄断资本家的。我看还是世界改变了他。1994年4月18日,尼克松在家中突患中风,经抢救无效,22日在医院逝世,走完了他充满荣耀和坎坷的一生,终年81岁。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其思想和性格也不同于他的前任,毛泽东对他比较了解。1972年2月17日,尼克松乘“空军一号”专机飞往北京,与毛泽东进行历史性的会晤。

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么?我看还是世界改变了他

尼克松是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在他担任美国总统期间,为改善中美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中美关系的改善又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的发展。怎样评价尼克松这个人?怎样评价尼克松的历史性贡献?毛泽东说……

毛泽东评点原文

我欢迎尼克松上台。为什么呢?他的欺骗性也有,但比较地少一点,你信不信?他跟你来硬的多,来软的也有。[1]

现在我们的一个政策是不让美国人到中国来,这是不是正确?外交部要研究一下。左、中、右都让来。为什么右派要让来?就是说尼克松,他是代表垄断资本家的。当然要让他来了,因为解决问题,中派、左派是不行的,在现时要跟尼克松解决。[2]

你(指尼克松——编者注),作为个人,也许不在打倒之列。他们说,这个人(指基辛格——编者注)也不属于被打倒之列。如果你们都被打倒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你那本《六次危机》写得不错。[3]

哦?!是他改变了世界?哈哈!我看还是世界改变了他。要不,他隔海骂了我们好多年,为什么又要飞到北京来?[4]

尼克松简介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1913~1994),美国第37届总统(1969~1974)。

尼克松1913年1月9日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约巴林达村,出身寒微。1934年在惠蒂尔学院毕业后,前往北卡罗来纳州的杜克大学法学院学习。1937年毕业后回到惠蒂尔当律师,逐渐在当地崭露头角。1940年与P.瑞安结婚。1942年入伍,在海军服役到1946年1月,获少校军衔

1946年,当选为国会众议员。1950年,当选为国会参议员,并于1952年当选为艾森豪威尔政府副总统,1956年又同艾森豪威尔一起连选连任。

1960年作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1962年作为加利福尼亚州共和党州长候选人,参加竞选,均遭失败。1963年从洛杉矶转到纽约市去当律师,以便和东部权势集团加强联系,扩大自己的社会基础。1968年,尼克松在战胜党内极端保守派和自由派竞争者取得总统候选人提名后,战胜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终于入主白宫

尼克松上台时,滞胀现象已开始困扰美国,不久又发生美元危机。起初他采用削减开支、抑制货币供应量等紧缩措施对付通货膨胀,后来又不得不根据凯恩斯主义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维持美元地位。1972年繁荣恢复后,他放松新经济政策。1973年出现能源危机,通货膨胀又日益恶化,1974年陷入更严重的滞胀危机。

尼克松提出了新联邦主义,其核心内容是将部分联邦收入分给州和地方政府并让它们接管部分联邦福利事业的岁入共享计划。但成效不大。

在对外关系方面,尼克松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意识到美国实力相对削弱,无力再像战后一段时期那样向全球扩张。在H.A.基辛格的帮助下,提出并实行了以战略收缩和缓和外交为特点的尼克松主义,要求盟国分担负担,与苏联达成限制战略武器与柏林问题的协议,使中美关系走上正常化道路,并结束了印度支那战争。

从1973年起,尼克松日益为水门事件所困扰。1974年8月8日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迫辞职的总统。辞职后,尼克松回到加利福尼亚的圣克利门蒂,主要从事著述。他的著作有《六次危机》、《尼克松回忆录》、《领导人》、《真正的战争》、《真正的和平》等。

1994年4月18日,尼克松在家中突患中风,经抢救无效,22日在医院逝世,走完了他充满荣耀和坎坷的一生,终年81岁。

试析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毛泽东从中国人民的利益出发,鉴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考虑改善中美关系。作为总理的周恩来,坚定地执行毛泽东的这一决定。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其思想和性格也不同于他的前任,毛泽东对他比较了解。而要沟通中美两国隔绝了20多年的联系,改善敌对的关系,不是一件易事,需要通过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美国作家、记者斯诺。毛泽东通过会见斯诺,同斯诺谈话,来传达这一信息。

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同斯诺进行了长谈,诚恳地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他说:“我欢迎尼克松上台。为什么呢?他的欺骗性也有,但比较地少一点,你信不信?他跟你来硬的多,来软的也有。他如果想到北京来,你就捎个信,叫他偷偷地,不要公开,坐上一架飞机就可以来嘛。谈不成也可以,谈得成也可以嘛。”“现在我们的一个政策是不让美国人到中国来,这是不是正确?外交部要研究一下。左、中、右都让来。为什么右派要让来?就是说尼克松,他是代表垄断资本家的。当然要让他来了,因为解决问题,中派、左派是不行的,在现时要跟尼克松解决。”“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做旅行者来谈也行,当做总统来谈也行。总而言之,都行。我看我不会跟他吵架,批评是要批评他的。我们也要作自我批评,就是讲我们的错误、缺点了,比如,我们的生产水平比美国低,别的我们不作自我批评。”尼克松“他对那个台湾舍不得,蒋介石还没有死。台湾关他什么事?台湾是杜鲁门、艾奇逊搞成这样的,然后又是一个总统,那个里面他也有一份就是了。然后又是肯尼迪。尼克松当过副总统,他那时跑过台湾。他说台湾有一千万人。我说亚洲有十几亿人,非洲有三亿人,都在那里造反。中美两国总要建交的。中国和美国难道就一百年不建交啊?我们又没有占领你们那个长岛。”

自从毛泽东同斯诺这次谈话后,中美两方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实现了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来华访问。1972年2月17日,尼克松乘“空军一号”专机飞往北京,与毛泽东进行历史性的会晤。

毛泽东和尼克松,一个是最革命的左派,一个是最反动的右派;一个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潜力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一个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首脑。两国之间曾经用极端的语言,相互敌视,相互对骂,隔绝对峙了20多年互不来往。二者的意识形态是对立的,思想信仰是不相容的,价值观念是不一致的,文化背景是迥然相异的。而毛泽东对尼克松说:“我是世界上头号共产党人,而你是世界上头号反共分子,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他们两人走到一起,说明这个世界发生了变化,一个旧的时代过去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当尼克松来到中南海丰泽园毛泽东的书房时,毛泽东站起来,微笑地望着尼克松,眼光锐利,神态略带嘲讽。他因患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说话已经有点困难,他并不避讳地说:“我说话不太利索了。”他朝尼克松伸出手,尼克松也朝他伸出手。来自两个世界的头面人物紧紧地握手了。尼克松将左手也搭了上去握着,毛泽东也将左手搭上去握着。两人笑着握了好长时间,大大超过了正常礼节的握手时间,仿佛是想将20多年由于相互敌视而失去的握手机会弥补回来。

尼克松对于这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见,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有生动而详细的记述。他说,原本只安排会晤十五分钟,但是毛泽东完全被讨论吸引住了,延长到了一个小时。后因毛泽东疲倦而终止。会见时基辛格在座。当基辛格提到他在哈佛大学教书时曾经指定他班上的学生研读毛泽东的著作时,毛泽东谦虚地说:“我写的这些东西算不了什么,没有什么可学的。”尼克松说:“主席的著作推动了一个民族,改变了整个世界。”可是毛泽东却答道:“我没有能够改变世界,只是改变了北京郊区的几个地方。”

当谈到美国的总统选举时,毛泽东对尼克松说:“上次选举时,我投了你一票。”尼克松答道:“你是在两害之中取其轻的。”毛泽东接着说:“我喜欢右派。人家说你们共和党是右派,说希思首相也是右派。”尼克松颇为自信地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看到,美国的左派只能夸夸其谈的事,右派却能做到,至少目前是如此。”

接着,毛泽东谈到了这次会晤的历史背景,毛泽东说:“是巴基斯坦前总统把尼克松介绍给我们的。当时,我们驻巴基斯坦的大使不同意我们同你接触。他说,尼克松总统跟约翰逊总统一样坏。可是,叶海亚总统说,‘这两个人不能同日而语’。他说,一个像强盗——他是指约翰逊。我不知道他怎么会有这个印象,不过我们不大喜欢从杜鲁门到约翰逊你们几位前任总统。中间有八年是共和党任总统。不过在那段时间,你们大概也没有把问题想通。”

“主席先生”,尼克松说,“我知道,多年来我对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的形势;在我们这方面还认识到,事关紧要的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哲学,重要的是它对世界其他部分和对我们的政策。”

毛泽东还诙谐地谈到,他说话有时像放空炮。“比如这样的话:‘全世界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建立社会主义!’”毛泽东探身向前,微笑着对尼克松说:“你,作为个人,也许不在被打倒之列。”接着,毛泽东指向基辛格说:“他们说,这个人也不属于被打倒之列。如果你们都被打倒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

听到这里,尼克松接上来说:“主席先生,我们大家都熟悉你的生平。你出生于一个很穷的家庭,结果登上了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一个伟大国家的最高地位。我也出生于一个很穷的家庭,登上了一个很伟大的国家的最高地位。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我们具有不同的哲学,然而都脚踏实地来自人民,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实现一个突破,这个突破将不仅有利于中国和美国,而且有利于今后多年的全世界。我们就是为了这个而来的。”当尼克松结束谈话,起身告辞的时候,毛泽东说:“你那本《六次危机》写得不错。”尼克松微笑地摇摇头,由衷地感叹毛泽东读书之多。

陪同尼克松会见毛泽东的基辛格,对毛泽东留下了非凡的印象。他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就一个中国人来说,毛泽东的身材算得上是高大魁梧的。他凝视着客人,脸上露出一副洞悉一切而又带点嘲讽意味的微笑,神态之间似乎发出警告,他是熟谙人性弱点和奸诈的行家,如想欺骗他,那么就是徒劳了。我从未见过一个人像他那样散发出粗犷的凝集的意志力,可能夏尔·戴高乐是个例外。他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有一位女服务员在旁搀扶着他。他主宰着整个房间的场面——大多数国家都是用富丽堂皇的排场使领导人增添一定的威严,但他不是这样,而是靠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压倒一切的精神力量来胜过对方。

在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的当天晚上,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款待尼克松一行。尼克松在回答周总理的祝酒词中说:“我们在这里讲的话,人民不会长久记住。我们在这里做的事却能改变世界……。如果我们两个民族是敌人的话,那么我们共同居住的这个世界的前途确实是黑暗了。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进行合作的共同点,那么争取世界和平的机会就会无限地增加……”他还在结尾时引用毛泽东的诗词:“毛主席写过,‘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现在就是只争朝夕的时候了……”

1972年2月27日,当中美两国签署了《上海公报》之后,周总理在上海为尼克松举行了最后的宴会。尼克松端着斟满茅台酒的酒杯,走到麦克风前,作了在这次访问中从没有过的即席讲话:“……联合公报将成为明天全世界的头条新闻。但是我们在公报中说的话不如我们在今后的几年要做的事那么重要。我们要建造一座跨越一万六千英里和二十二年敌对情绪的桥梁,可以说,公报是搭起了这座通向未来的桥梁……”尼克松的答词博得了大家的掌声。尼克松又兴奋地说:“美国人民,要和中国人民一起,将世界牢牢地掌握在手中。”“我们访问中国这一周,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周总理送走尼克松之后,当天乘机返回北京。出了机场,直奔中南海,到丰泽园向毛泽东汇报说:“尼克松很高兴地走了,他说这一周改变了世界。”

“哦?!是他改变了世界?哈哈。”毛泽东伸手拿起一支雪茄,秘书给他点上火。他深深地吸了一口,将烟喷出来,接着说,“我看还是世界改变了他。要不,他隔海骂了我们好多年,为什么又要飞到北京来?”

周恩来说:“尼克松临走时还一再表示,希望能在美国与我们再次相会。他们国务院提出了一个邀请我们访美的名单。”

毛泽东说:“那青天白日旗不落,我们怎么去?公报是发表了,路还长哪!我和你,怕都看不到那一天啦。”说到这里,毛泽东有点喘,咳了两声。他又深吸了一口烟,盯着手中的烟卷,自嘲地说:“还说改变世界哪,我几次要改变吸烟的习惯,都改不了。”

客观地说,尼克松在担任美国总统期间,为结束中美长达20多年的对立、敌视,改善中美关系,为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交,发展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与他的价值追求、战略计划、高瞻远瞩和胆识有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民在毛泽东领导下站起来了,新中国的国力强大了,国际格局发生了变化,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强烈的愿望。在这个前提下,他才实现了与毛泽东的历史性会见,在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影响世界的访问。所以,毛泽东不同意尼克松的自我评价,认为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而不是尼克松改变了世界。在对尼克松的评价上,毛泽东鲜明地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首先是时势造英雄,然后才有英雄造时势,决不夸大个人的作用。[5]

【注释】

[1]摘自毛泽东:《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1970年12月18日)(见《毛泽东外交文选》,第592页,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2]摘自毛泽东:《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1970年12月18日)(见《毛泽东外交文选》,第592~593页,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3]摘自毛泽东1972年2月会见尼克松时的谈话(见宋一秀、杨梅叶编著:《毛泽东的人际世界》,第517~518页,红旗出版社1992年版)。

[4]摘自毛泽东1972年2月底同周恩来的谈话(见陈敦德著:《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第352页,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5]此文写作重点参阅、援引了陈毅德著:《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