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这种回避矛盾分析的方法相反,马克思对现代社会发展的研究,始终注重矛盾分析。其次,凡是在资产阶级学者看到事实存在的地方,马克思则看到问题的存在。同这些消除矛盾的做法相反,马克思不仅正视矛盾、揭露矛盾,而且从理论上科学地解释和说明矛盾。因此,矛盾分析方法是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理论建构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马克思的矛盾分析法对于当代现代化理论研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四、矛盾分析方法

西方现代化理论一般是拒绝矛盾分析,尤其是阶级分析的。现代化首先被看作是某些价值规范和行为动机的发展,看作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至于这种发展、交流与传播能否顺利进行,是否受到社会关系以及国际关系的制约,其结果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很少提及。与这种回避矛盾分析的方法相反,马克思对现代社会发展的研究,始终注重矛盾分析。对此,英国社会学者安德鲁·韦伯斯特曾经作过这样一个具体的说明,对于现代社会发展,“某些现代化理论家可能首先关心的是:‘有没有善于将剩余资本用于再投资的企业家?’而马克思关心的却是‘究竟是谁创造了这些剩余资本?’”[20]这就是说,凡是一般理论家停留在历史表象之处,马克思都看到了实质所在。所谓实质,就在于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揭示和认识这种联系,对于把握社会现象以及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整个社会就是在复杂的矛盾关系中发展、演进的,“一种历史生产形式的矛盾的发展,是这种形式瓦解和改造的唯一的历史道路”。[21]

那么,马克思在研究社会发展时究竟是怎样具体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呢?

首先,与黑格尔辩证法在对待社会事物的态度上所表现出来的浓厚辩护性相反,马克思的辩证法是批判性的。黑格尔的辩证法“在其神秘形式上,成了德国的时髦东西,因为它似乎使现存事物显得光彩”。[22]之所以“显得光彩”,就在于黑格尔的辩证法力图为普鲁士制度的合理性作论证。马克思的辩证法一开始就“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23]为什么?“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24]这种对待问题和理解问题的批判态度,决非像有些现代化论者所讲的那样,是什么“意识形态”分歧所致,而是如实地反映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本来面貌,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复合的矛盾体,在这种矛盾体中,各种矛盾的作用不可能使事物始终保持原有的状态,发展变化势在必然。因此,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才是认识和理解事物的科学态度,易言之,只有辩证法的批判性质才能保证研究上的科学性

其次,凡是在资产阶级学者看到事实存在的地方,马克思则看到问题的存在。任何科学无疑是以事实作为研究对象的,问题是对事实怎样进行研究。正是在这一点上,马克思与庸俗经济学和实证主义尖锐对立。庸俗经济学拒斥本质与规律的揭示,认为经济学的任务就在于对历史过程、历史现象进行描述;实证主义突出事实本身的重要性,认为收集事实、核对事实、解释事实就是自己的主要工作。实际上,按照庸俗经济学和实证主义的这种研究方法,真正的事实是绝对解释、说明不了的,因为事实本身并不完全是它所直接呈现出来的那样,其真相可能隐匿在现象背后;另外,社会生活的许多事实都是由某些人或某些集团参与完成的,这些人或集团把自己的特殊利益与目的直接与这些社会事实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事实本身变得模糊不清。因此,科学研究决不能停留在所谓的直接见闻的经验事实上,而是必须首先对事实加以批判地确定。离开了批判的考察,那怕是简单的事实也不可能得到透彻的认识。比如,离开内在矛盾的揭露,就连是资本家养活了工人还是工人养活了资本家这样一个现代社会的基本“事实”,也很难弄得清楚。

从事实的存在中发现问题的存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深入研究的结果。因为对象内在的矛盾既非不证自明的东西,也非直观感觉所能把握的东西,相反,它是理性思考的对象和科学探讨的对象。如商品这一人们经常遇到的并且经常与之打交道的东西,虽然在历史上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但真正发现、确定商品本身内在的矛盾并给予理论上的解决却是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才完成的。马克思认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最原始的细胞,它包含着该社会一切矛盾的萌芽,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关系都是由此产生和发展出来的。正因如此,马克思首先从商品内在矛盾的分析出发,一步步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生活以及它的产生、发展以至死亡的运动规律,从而完成对这一社会的具体解剖。

再次,不是在理论上消解矛盾,而是科学地理解和说明矛盾。发现对象自身的矛盾固然不易,而从理论上正确地解释和说明这些矛盾更难。一些庸俗的经济学家们不可能一点没有看到经济现象的内在矛盾,但他们不是正视矛盾、分析矛盾,而是力图“用空谈来回避事物本身的矛盾的规定性中包含的困难,并把困难说成思考的产物或定义之争”[25]。既然矛盾被说成了“思考的产物或定义之争”,那么矛盾的真实存在也就被否定、消解了。另外一些经济学家消解矛盾的办法也是希奇古怪的,如穆勒用来“消除矛盾的逻辑”是:要么是“强调对立的统一因素,而否定对立”,要么是“把对立的统一变成这些对立的直接等同”。[26]至于蒲鲁东先生消除矛盾的方法则更为离奇了,他认为每个矛盾都有好的和坏的两个方面,只要保存好的方面,消除坏的方面,就可达到消除矛盾的目的。同这些消除矛盾的做法相反,马克思不仅正视矛盾、揭露矛盾,而且从理论上科学地解释和说明矛盾。这种解释和说明在理论上主要通过概念范畴的矛盾分析及逻辑推演而得到具体体现。像《资本论》就是通过一系列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而对现代社会的内在矛盾给予理解性的说明和解决的。在这里,马克思既不是用统一排斥对立的方法,也不是用“消毒剂”的方法,而是按照对象自身矛盾运动发展的实际辩证法来说明事物矛盾的产生和解决的。因此,矛盾分析方法是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理论建构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马克思的矛盾分析法对于当代现代化理论研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像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的著名的依附理论在研究第三世界现代化问题时,运用的基本方法就是矛盾分析法。该理论深受马克思的影响,径直深入到国际间的复杂矛盾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认为非西方不发达国家之所以不发达和未能现代化,并不像西方现代化理论所说的那样是其社会内部的制度结构和文化传统所致,而是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不平等的世界经济格局和贸易关系控制和剥削不发达国家,使得它们不得不依附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状况所造成的。在依附理论看来,自重商主义到新殖民主义的整个过程,就是西方国家对非西方国家进行掠夺、搜刮的过程,同时也是西方国家发达化和非西方国家不发达的同步发展过程。因此,要改变不发达国家的落后状况,必须改变这种不平等的世界经济体系。除依附理论之外,其他有关第三世界的发展理论如世界体系论、发展主义等,也都程度不同地从马克思的理论中吸取了营养,尽管对其作了许多不确切的解释。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35~236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35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60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72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35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09页,注89。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30~231、226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64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8页,注33。

[12]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163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93页。

[14]桑托斯:《发达与不发达问题的政治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5页。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58页。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2页。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3页。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页。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页。

[20]安德鲁·韦伯斯特:《发展社会学》,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41页。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35页。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页。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页。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页。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42页。

[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