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电商扶贫

甘肃省电商扶贫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17个专项配套方案中,有一个创新和亮点就是电商扶贫计划,计划明确提出了电商扶贫的目标任务、主要措施、重点工作等,是甘肃省电商扶贫的纲领性文件。事实上,在甘肃省出台电商扶贫计划之前,陇南市在“433”发展战略之中就率先提出电子商务集中突破,让电子商务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一、精准扶贫概说

精准扶贫是相对粗放扶贫说的,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中国扶贫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以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确的问题较为突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全国农村贫困居民8249万人,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7.40万户农村住户调查样本数据推算出来的。这个数据对于研究贫困居民规模、分析贫困发展趋势比较科学,但在具体工作中却存在“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怎么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又怎样”等不确定问题。由于甘肃省乃至全国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对于具体贫困居民、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就存在许多盲点,真正的贫困农户和贫困居民没有得到帮扶。

与精准扶贫相对的是粗放扶贫。长期以来,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然后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如: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居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但因为补助资金少,所以享受扶贫资金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农户根本搬不起。新农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换句话说,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贫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千万不能拿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贫困区域的发展,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

二、甘肃省电商扶贫简介

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了“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1”指1个意见——《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17”指17个一揽子专项配套实施方案。在这17个专项配套方案中,有一个创新和亮点就是电商扶贫计划,计划明确提出了电商扶贫的目标任务、主要措施、重点工作等,是甘肃省电商扶贫的纲领性文件。

事实上,在甘肃省出台电商扶贫计划之前,陇南市在“433”发展战略之中就率先提出电子商务集中突破,让电子商务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可以说,陇南市开了全省、全国电商扶贫的先河,基于此,陇南市也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电商扶贫试点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