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开辟科技创新治理的新格局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开辟科技创新治理的新格局

时间:2022-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完善科研信用体系建设和“黑名单”制度,建立对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工作人员的责任倒查机制,加强对科技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审计监督。财政科技资金重点用于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鼓励创新创业等方面,调整科技计划体系,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五是加快制定和完善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相关政策,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进一步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探索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

新常态、新形势下,建设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市场化的创新管理体系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在这场为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发生的政府变革过程中,科技管理部门需要审视自身的职能、组织、管理机制与方式,率先以更加开放、更加先进、更加有效的方式担当这场创新管理变革的先驱者和示范者。建设符合新常态特征和新时期要求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将会是“十三五”时期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是加快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改革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政府不再从事项目的日常管理和资金的具体分配,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管理科技项目。统一市级科技管理平台,建立科技报告制度,健全委托专业机构项目的管理规程、资质认定和监督办法。突出政府的顶层设计、评估和监管职能,加强科技发展规律、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研究,强化科技法规、规章、规划和政策实施,增强政策延续性和稳定性,发挥好规划的引导作用。完善科研信用体系建设和“黑名单”制度,建立对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工作人员的责任倒查机制,加强对科技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审计监督。二是要提高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效率,完善部门联席、区市联动制度,统筹各级各类科技财政资金,建立重大项目投入联合决策机制。财政科技资金重点用于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鼓励创新创业等方面,调整科技计划体系,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模式,强化预算资金与科技政策匹配,建立财政科技投入与社会资金搭配机制,扩大财政资金资本性支出范围,逐步提高科技资金的基金化和市场化比例,提高普惠性后补助投入比重,综合运用“拨、投、贷、补、奖、买”等多种方式,撬动各类社会资本共同支持科技创新。三是改革科技评价和考核制度,加快探索项目评审、机构评估和人才评价“三评”改革,基础研究项目向开创性、原创性研究倾斜,鼓励自由探索,完善同行评议制度,宽容失败。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坚持由市场决定研发方向、检验项目成果、评估项目绩效的管理组织方式,提高产业专家和产业化指标在项目评审中的比重,完善企业主体、院所支撑、政府扶持的技术创新协同组织模式。完善政府、机构评价体系,发挥科技创新绩效考核的导向标和指挥棒作用,探索建立包括创新投入、创新人才、创新成果、创新环境等指标在内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数,推行量化管理和综合考评。四是创新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机制,推动人才培育与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有机结合,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健全创新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促进科技人员柔性流动、服务企业。深入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全面推进“青岛英才211”计划,制定创新创业团队和人才柔性引进政策,完善房租补贴、设备购置、团队建设及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改革人才评价制度,推行人才分类评价,建立与单位职能、岗位职责、个人实绩相挂钩的综合评价机制,试点用人单位自行设置评价标准,充分给予用人主体评价人才、激励人才、吸引人才的自主权。五是加快制定和完善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相关政策,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落实扩大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小微企业免税、加快设备折旧等普惠性政策。进一步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探索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研究制定有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股权奖励等金融、财税、人才激励政策。加强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体系和监督评估体系总体设计,形成多种政策工具有机衔接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统一的政策法规评估监督和动态调整机制,构建全链条的监督评估体系。

编 写:王 栋

审 稿:谭思明 李汉清 王淑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