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计核算的目的就是通过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反映,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会计主体指会计核算的对象。会计核算必须首先明确为谁核算,只有明确提出会计主体这一前提,才能界定会计核算的范围,才能把某一会计核算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独立反映出来,所有者、债权人及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才能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会计信息。货币计量前提是会计核算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村合作经济组织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第二节 会计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目的就是通过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反映,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会计信息。为此,就必须对会计核算的对象和会计核算方法本身做出基本的规定,即建立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基本前提即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决定会计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制约条件。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中,只有明确了科学的会计核算前提,才能用科学的方法对会计主体的各种经营活动进行正确的记录、反映和计算,在把握真实情况的条件下,对其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前提、持续经营前提、会计分期前提和货币计量前提。会计主体前提明确为谁核算及核算谁的经济业务;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前提使收入与费用的核算成为可能;货币计量前提使历史成本原则成立。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指会计核算的对象。《企业会计准则》明确指出:“企业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会计核算必须首先明确为谁核算,只有明确提出会计主体这一前提,才能界定会计核算的范围,才能把某一会计核算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独立反映出来,所有者、债权人及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才能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反映的是一个特定主体的经济业务,而不是某个所有者的财务活动,也不是其他主体的业务活动。所以,会计主体必须是独立于或相对独立于所有者之外的会计核算单位。

会计主体与企业法人是不同的。法人是在政府部门注册登记,具有独立的财产,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实体,主要反映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法律关系。而会计主体主要反映企业与所有者以及企业内部之间的关系。所有的法人都是会计主体,而每一个会计主体并不都是法人。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连续下去。会计主体的经营在时间上有可能在近期破产,也可能持续经营下去,不同的结果要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但会计主体的本质是持续经营下去,即使有破产、清算的风险,但其时间是不可预见的。而实践证明,绝大多数会计主体是持续经营下去的,因此,会计主体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应当以会计主体破产、清算为前提。

以持续经营为前提进行会计核算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只有设定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下去,才能进一步选择和确定会计核算的方法。如会计主体按历史成本原则计价确定入账额,而不能按解散清算价入账,因会计主体购进的设备及原料,目的是为了使用,而不是转让和销售,因而对变现价值并不过分关注。2.确定了固定资产价值不能一次全部计入成本,而采取折旧形式,分次分批地计入产品成本核算原则。3.为权责发生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当会计主体在不设定持续经营的情况下,会计主体必然以收到现金为收益实现的标志,而无需确定应收应付项目,只有持续经营,才有必要解决经济业务何时计入账户和计入什么账户的问题。4.只有持续经营的存在,才发生了资本保全问题,会计主体只有持续经营下去,并通过获得的收入弥补已发生的费用,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利润,资本和收益区别开来并加以核算才具有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破产不是绝对不会发生的。在会计主体不能持续经营的情况下,以持续经营为前提而采用的资产计量和收益确认标准、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就不应再采用,而要采用清算价值等其他方法反映会计主体的资产及财务状况。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把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出期间,以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管理活动。

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是连续不断的,会计要对连续不断的经营活动进行会计计量和报告。有两种可能,一种待会计主体的全部经营活动都结束,结算账目,计算收益;另一种就是在连续经营期间划分一个个会计期间,在每个会计期间结清账目,编制报表。在实际工作中,第一种情况是不可能的,财会人员不可能等到会计主体全部结束了经营业务后,才编制报表,也不可能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因此,只有第二种情况是现实可行的。从某种意义说,会计分期与持续经营是联系在一起的,会计分期依赖持续经营,持续经营需要会计分期。我国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每季度第一个月1日至该季度的最后一天为一个会计季度。每月的第一天至最后一天为一个会计月份。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会计期间按年度划分。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前提是会计核算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第一,要求对所有经济活动,采用同一货币作统一的尺度来予以计量。会计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的经营业务,既表现为一定的货币形态,也大量地表现为一定的实物形态,而实物形态的计量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想系统、连续且全面反映经济业务,无法采用各种不同的实物单位进行计量,必须采用一个统一的计量单位作为会计核算的计量尺度。而货币作为商品的一般等价物,即可以在价值上反映不同商品的同质性,因而产生了货币计量前提。由于货币计量也有其局限性,一些不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就无法在会计报表中反映,所以,在必要时,在会计报告中可以其他形式加以补充说明。第二,在多种货币存在条件下,要确定某一种货币为记账本位币。所谓记账本位币,指会计主体有多种货币收支活动,而选定一种基本货币单位,对资产、负债、资本、费用和收入的计量,都要按照一定汇率折算为基本货币。《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在期末编制会计报表时,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村合作经济组织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