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银行业的停业清理

银行业的停业清理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18条规定,“银行解散时,应将营业证书缴呈地方长官,转送财政部注销之”。第19条规定,“银行停业后,非停业事故消灭并经财政部核准,不得复业”[127]。财政部同时公布《停业各银行钱庄监督清理办法》6条。

第四节 银行业的停业清理

一、抗战前银行停业清理的规定与实施

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银行通行则例》,强调由地方政府负责管理银行停业的具体事宜,但同时必须纳入财政部的统一监管范围内。《则例》第15条规定:“凡银行因折阅或有别项事故情愿歇业者,应举定办理结帐人,禀报地方官将存欠帐目结算清楚,照商律办理,地方官具录事由,速报度支部查核,不得延误,并一面由该行自行禀报度支部查核。”[125]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财政部认为,清理旧设官银钱号款项及兑换所是各地行政长官的职责,并于1912年3月20日致电各省都督:“查旧设官银钱行号大都存有公款,而外欠亦不少;既归尊处清理,应请责令原经收人迅即收还,专备兑换该官银号从前行用之钱票,俾昭民国信用,而免商民吃亏,是所盼祷。”[126]

1924年,北京政府起草的《银行通行法》对停业清理的规定更为具体。其第16条规定,“银行如有违背法令章程,或有妨碍公益之行为时,财政部得令其解散或停业或改选职员”。第17条规定,“银行如因破产或其他事故停业时,除依其法令规定办理外,应即开具事由,呈请地方长官转请财政部查核;银行遇有停止支付时,除详具事由呈具地方长官核办外,并应呈报财政部查核”。第18条规定,“银行解散时,应将营业证书缴呈地方长官,转送财政部注销之”。第19条规定,“银行停业后,非停业事故消灭并经财政部核准,不得复业”[127]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进一步加强了对银行停业清理的监管。

1931年3月国民政府颁布的《银行法》,注意到债务的清偿以及清算顺序。其第41条规定,“银行改营他业,其存款、债务尚未清偿以前,财政部得令扣押其财产或为其他必要之处置;其因合并而由非银行之商号承受银行之存款与债务时,亦同”。第42条规定,银行清算时,其清偿债务依下列次序:(1)银行发行兑换券者,其兑换券;(2)有储蓄存款者,其储蓄存款;(3)1 000元未满之存款;(4)1 000元以上之存款。第43条规定,银行如因破产或其他事故停业或解散时,除依其他法令规定办理外,应即开具事由,呈请财政部或呈由所在地主管官署转请财政部核准后,方生效力;银行停止支付时,除详具事由呈请所在地主管官署核办外,应即在总分行所在地报纸公告之,并呈请财政部查核。第44条规定,银行解散时,应将营业证书缴呈所在地主管官署转送财政部注销[128]

在专门的清理办法未正式公布之前,财政部主要通过训令形式提出各种监管要求。

1935年4月29日,财政部钱字第21号训令指出:“查近年以来,每于市面紧急之际,均由本部函令中中交三银行拆放巨款,以资调剂,各钱庄得此扶助,营业自应发展。殊近来仍时有钱庄倒闭及停业清理情事,察其内幕,倒闭停业各庄,未必纯由放款呆滞,每有不良经理滥用亏款或营私舞弊,以倒闭倒业为掩饰打劫之手段,外人不察,每以钱庄倒闭为金融紧迫之征观,以致摇动人心,影响市面,殊堪痛恨。查钱庄组织,概系无限公司或合伙,各股东或合伙人自应当负无限清偿责任,经理及执行业务人员,亦应连带负责,倒闭及停业之钱庄,非将全部债务清偿完竣,经理及执行业务人员与股东或合伙人同属不能脱离责任,断非委托一清理员即可逍遥法外;其经理及执行业务人员如有滥用亏款营私舞弊情事,更应依法严惩,不能宽假。”为此,财政部要求上海市钱业同业公会迅速查明近来倒闭停业各钱庄详细情况,如有上述情事,应即据实上报财政部,以凭依法究办,并转知全体同业,“不得藉词率尔停业,致滋纷扰”[129]

对银行亏蚀倒闭,财政部同样给予了严切关注。财政部认为,“近以各地新设立之银行,多为投机者利用为吸收社会存款之工具,藉此作投机事业,盈利则以饱私囊,亏蚀则倒闭了事,行同骗局;若不严加惩处,社会金融必致受其整个扰乱”。为此,财政部特规定,“此后无论任何银行宣告清算时,第一须严查其经营之业务,第二须彻底核算其所收之股本。如因主持人投机失败,或股款尚未收足时,除主持人应负责赔偿外,股东亦应连带负责”。1935年初,浙江省嘉兴商业银行突然宣告清理,经财政部派员清算后,发觉其亏蚀极巨,“而核其股本,且尚未收足,实属有意欺朦社会”,浙江省政府将彻查真相咨复财政部后,财政部咨请地方政府转令嘉兴商业银行,“勒令承认各股东缴足股本,充实资产,再行清算,以儆效尤”;并强调,“嗣后全国各地银行如有类似情事发现,均将严厉制裁,以保存户利益”[130]

为全面规范银钱业停业清理事项,财政部于1935年6月5日发布训令,称:查银行钱庄营业,关系社会金融甚巨,偶有倒闭,不惟债权人身受损害,往往牵动市面,发生恐慌,凡属银钱同业,应各妥慎经营,不得投机冒险,自蹈危途;其有一时周转不灵,因而停业者,尤应从速整理,不得故意拖延、乘机取巧,致碍债权人之利益,徒增债权人之损失、债务人之负担,而尤易滋生流弊,引起纠纷,殊非政府保全人民财产、维持社会信用之道,亟应严定期限,派员监督,务期切实清理,早日结束[131]。财政部同时公布《停业各银行钱庄监督清理办法》6条。其主要内容为:(1)停业银行钱庄,除经法院宣告清理者外,均由财政部指派专员会同该同业公会清理;其经法院宣告清理之银行、钱庄,亦应指派专员调查清理情形,随时报部备查。(2)清理期限,自停业之日起,以3个月为限,非有正当特殊事由,不得呈请延展;但在本办法令行以前停业者,自本办法令行之日起算。(3)清理期内,如查有经理人或董事、监察人有违法舞弊情事,即行看管,依法惩办。(4)资产折实后,存欠不能十足相抵时,股份有限公司组织之银行,应即依法申请宣告破产;其余银行或兼营储蓄之股份有限公司组织之银行或钱庄,应依法课经理人、董事、监察人及股东等以连带无限责任,限期清理。(5)清理期间,经理人、董事、监察人及无限责任股东人等,不得离开其居住地,如有意图逃亡或匿隐毁灭财产之行为时,得加以看管;其已逃亡者,并得由财政部所派专员呈请通缉。(6)专员监督清理一切手续,得准照《商人债务清理暂行条例》办理[132]

根据上述规定,财政部以沪钱字第33号令,分别委派了前往各有关银行、钱庄的清理员,包括宁波实业银行罗宗孟,明华银行邱正伦(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江南银行黄中(懋业清理处),永兴钱庄、正泰钱庄朱旋章(中央银行稽核处),寅泰钱庄、益昌钱庄王季森(中央银行稽核处),永丰钱庄、益康钱庄陈俊敕(中央银行稽核处),信康钱庄、荣康钱庄周瀚(中央银行稽核处),德昶钱庄、宝大裕钱庄王卿熙(中央银行发行局)[133]

1935年7月20日,财政部公布了《财政部监督停业行庄清理专员办事规则》,共8条,规定监督清理专员职权包括:(1)审核各种帐表事项;(2)检查资产事项;(3)审核动产及不动产之变卖或处分事项;(4)审核清理款项收付事项;(5)执行财政部命令及查复各事项。监督清理专员得随时向各该主管人员查询,并得指挥办理。前项主管人员对于清理监督专员查询事项,如有推诿隐匿及故意延宕情事,得由监督清理专员呈报财政部依法惩处。清理监督专员于必要时得前往各该银行、钱庄之分行号督促清理;应将每旬监督清理情形,详细编制报告书,于次旬3日内呈报财政部查核,如有重要事件,并应随时陈报;其应需车马办公等资,应在清理所得款项内尽先支领[134]

二、抗战期间银行停业清理的规定与实施

抗战爆发后,尤其是政府军队西撤后,战区不少银行也逐渐撤往内地安全地带,此外还有一些银行因损失惨重而无法继续营业,这就给战区存户利益带来不小影响。如何妥善处理这一问题,是监管机关必须要考虑的。

至1938年8月前后,战区各银行中已将分支行或办事处迁至安全地带继续营业者,为中央、中国、交通、中国农民等国家银行,以及浙江兴业、浙江实业、上海、国货、通商、四明、垦业、中国农工、盐业、金城、大陆、中南、中国实业、农商、上海绸业、国华、聚兴诚、新华、江海等银行,以上各银行战区分支行或办事处,大都迁移至上海,归总行办理,其存款均照常准予提取。而其总行所在地仍在战区以内者,包括:杭州的两浙商业、浙江建业、浙江商业、浙江储丰、浙江典业等,南京的南京商业储蓄、南京市民等,崇明的大同商业银行,太仓的太仓银行,常州的武进商业银行,南通的汇通银行,苏州的吴县田业银行,嘉定的嘉定商业银行,崇德的崇德县农民银行,海宁的海宁县农民银行,嘉善的县地方农民银行,嘉兴的县地方农民银行,徐州的徐州国民银行,松江的松江典业银行,以及浙江地方、江苏、江苏农民等银行。战区各行除浙江建业银行已迁上海营业外,其他各行对于各户存款以及各项放款,均由各行经协理负责设法办理清偿及追索,惟有若干银行因损失太重,暂时无法恢复,对于放款,因追索困难,以致存款无力清偿,虽经各存户一再向其请求发还无效。对此,财政部命令战区各银行,依法妥为处理,储蓄、商业、信托各部存款,应依法办理[135]

此后,因迭次据沦陷区域及逃避内地人民纷纷请求,财政部明令各商办储蓄银行遵照国府明令,归还人民储蓄存款,“以活民命”。财部同时电令各国营银行调查真相,并咨各省府调查各商办银行负责人住址。财部复于1938年8月出示布告称,凡在1937年10月16日以前,遵奉国府明令迁移安全地带及暂停营业各商办储蓄银行,其已在内地继续营业者,不得再收储蓄存款,并禁止吸收长期新户;其暂停营业者,应即妥觅存户较近之安全地带,即日恢复营业,或设立办事处,发还人民储蓄存款,不得借词因战事损失,匿避拖延不理。至于1937年10月16日以后,确因何种关系,不及事前迁出,而遭受重大损失者,统限于9月底以前,将失事情形详细述明,并须经国营银行两家以上之证明,连同损失详数及善后办法,呈由财部核夺后,限期发还人民储蓄存款全部。该布告强调,查在此长期抗战期间,政府对于人民权利,固未尝稍忘,而于流离失所之人民,亦正在积极设法拯救之中,“储蓄存款多为人民血汗所得,务各体念时艰,各尽其责,倘敢故违,或意存观望者,政府当执法以绳,决不宽贷”[136]

对于有些一般商业银行,或借词停业,或消息杳然,企图吞没人民血汗等情况,政府当局严令其依照所颁法令,在中、中、交、农国营银行所在地从速恢复营业,“期受战祸人民仍能藉平日之血汗,作最后之挣扎”。然而,仍有不少银行对政府法令置若罔闻,除少数已有复业者外,尚有大多数仍在观望中。沦陷区人民迭次呈控,要求中央妥定有效办法,严厉督促此等商业储蓄银行,即日恢复营业,全数发还存款,以救民命。为此,国民政府责成财政部拟定办法,责成四行会同当地法院机关严饬各该银行复业,尽量受理此案,或由债权人扭交各该银行负责人,依法追究,保证发付存款,后者依现行军律从严惩处。“闻中央对此事极为注意,必要时将以通缉方法,务使此辈丧心病狂者难逃法网。”[137]

三、抗战结束后银行停业清理的规定与实施

抗战胜利后,对日伪银行的清理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关于日伪银行的具体情况,并非本书讨论重点,此处仅就涉及战后接收与清理的部分,择要叙述如下:(1)“华兴银行”,总行在上海,成立于1939年5月16日,资本5 000万元,由伪维新政府与日银团三井、三菱、住友、正金、朝鲜、台湾等银行各出资一半,发行“华兴券”,初与法币联系,1939年起名义上改与英镑联系,每元合为6便士。(2)“中央储备银行”,总行在南京,成立于1941年1月20日,资本1亿元,发行中储券,流通于上海及津浦、京沪、沪杭路线,以及长江华中区及广州等地,自中储券发行,华兴券即告收回;(3)“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总行在北平,成立于1938年2月11日,资本5 000万元,由华北伪临时政府与华北各华商银行各出资一半,发行“联银券”,与日圆等价联系,流通于天津、北平、青岛、济南等华北一带;(4)“蒙疆银行”,总行在张家口,成立于1937年12月1日,资本1 200万元,由察南、晋北、蒙古各“自治政府”分别出资400万元,发行“蒙银券”,亦与日圆等价联系;(5)“满洲国中央银行”,总行在长春,成立于1936年1月1日,资本300万元,为“满洲国政府”所办,发行“满银券”,亦与日圆等价联系[138]

1.对日伪银行的接收

对日伪银行的清理首先从接收金融机构入手。1945年9月6日,行政院平伍字19231号公函,向四联总处抄发了《收复区敌伪财政金融机构财产接收办法》8项。该办法规定,凡收复区内敌伪财政金融机构财产,由财政部各区财政金融特派员接收之。接收敌伪财政金融机构财产,应通知当地军警机关协助办理;其程序为:(1)警卫;(2)点验造册;(3)查封;(4)保管。所接收之财产属于现金、票据、证券及珍贵物品者,应交当地国库或指定之当地财政金融机关保管之;其为民生日用或易于腐败之物品,得经报部核准,公开拍卖,保管其现金[139]

1945年9月,京沪区财政金融特派员公署订定《伪中央储备银行清理办法》12条,并报经财政部备案。该办法规定,伪中央储备银行之清理工作,由财政部京沪区财政金融特派员设立伪中央储备银行清理处负责办理[140]。9月19日下午3时,京沪区金融特派员公署委派刘天可、李筱庄2人,由第三方面军司令部派员协助,至南京西路四川路口接收朝鲜银行,接收工作较为顺利。接收日方银行之办法如下:(1)台湾银行由中国农民银行接收;(2)正金银行由中国银行接收;(3)住友银行由交通银行接收;(4)三井、三菱银行由中央信托局接收[141]

9月28日,财政部驻京沪区财政金融特派员办公处发布公告:收复区经敌伪核准设立之金融机关,应从速清理,并自公告之日起不准再行收受存款及放款贴现等一切新交易行为[142]

10月12日,财政部以14774号快邮代电,抄发了四联总处拟订的《接收敌伪银行处理办法纲要》,要求各区财政金融特派员办公处参照办理。其主要内容如下。

接管敌伪银行时办理事项。(1)饬敌伪银行交出各部门负责人员名单,同时编送接收日之日计表及现金库存表、资产负债净值损益科目各分户明细表、敌伪性质各项存放款明细表;(2)调查其组织系统,饬令编送有关图表;(3)敌伪银行之发行钞券者,应调查并饬切实报告发行数额及准备情形;(4)立即封存库藏现金,加贴封签,并于封条上加盖接管人员签章,非经接管人员之允许,不得启动;(5)点收各种有价证券、房地产契据、放款契约及其抵押品暨其他实物资产等,并饬造送清册;(6)点收印信、图记、文卷、单据等;(7)点收会计簿籍、凭证、报表,妥为存置,以待查核,敌伪银行之附有仓库保管箱或其他附属业务者,参照前条办法处理,敌伪性存放款,应严饬原主管人员负责填报,如有浮报隐匿情事,即予依法严办。

检查帐册注意事项。接收人员于检查帐册时,应严格办理。遇有怀疑各点,应向该行查究,并抽取传票及有关文件查核,务至完全明了为止;并注意下列各项:(1)检查各项存款帐户时,对于最近期内收付频繁、数额较巨之各户,应特别注意并将各户摘录分别抽取传票核对;(2)检查各项放款帐户时,除应将各户帐项详细审核外,并应审查各户订立之契约。对于该放款户之经理及各董监事姓名、职业等,应调查清楚。此外,接收期中,对于敌伪银行原有债权、债务,应遵照政府法令处理;凡被敌伪劫夺之行局,由原行局接收清理,其损失财产报请政府责令敌人赔偿。接收后清理时,其资产负债与前往复业之行局,应绝对划分;接收人员于检查完毕后,应将检查情形密呈核办。在检查期间,遇有特别事故,并应随时具报[143]

1945年10月20日,财政部公布《东北九省敌伪钞票及金融机关处理办法》共6条,规定:东北九省内敌伪设立之金融机关,由政府指定国家行局接收清理;东北九省内商营金融机关,除经该区财政金融特派员查明主持人员确系地方正当人士、业务健全者,得准予重行注册外,其余一律停止营业,限期清理[144]。同日,国民政府公布《台湾省当地银行钞票及金融机关处理办法》6条,规定:台湾省敌人设立之金融机关,由政府指定国家行局接收清理。台湾省商营金融机关,除经该区财政金融特派员查明负责人确系地方正当人士、业务健全者,得准予重行注册外,其余一律停止营业,限期清理[145]

1945年11月1日,财政部驻京沪区财政金融特派员办公处发布公告:本区各金融机关自公告之日起,对其债务之给付,不论债权人系属日伪机关或其主管长官,以及任何团体个人公司商号,应由各该金融机关之负责人员(如已实行清理即由其清算人员)切实查明。如有汉奸行为,即将该债权人应受给付,报请本办公处核办,不得擅行支付。各金融机关如有不遵上项规定办理,或为隐匿及虚伪之呈报,一经查明,即由负责人(或清算人)负其全责[146]

2.对日伪银行所发钞券之清理

清理日伪银行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日伪银行所发钞券的清理。这方面的工作量巨大,仅伪中央储备银行及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之发行数字,就有伪中储券4 199 342 939 000元、伪联银券195 102 897 116.82元[147]

1945年9月9日,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发布法字第四号公告,称:政府机关暨国营事业,以及一切税款之收支,自我政府所派人员接收后,应即完全使用法币,不得再用伪钞;京沪区各银行,自1945年9月12日起,凡一切往来交易,应一律使用法币;其以前用伪钞记帐者,无论债权债务,着即自行清理;至于民间现有伪钞停止流通之日期,候另行公布施行,统仰切实遵照,违章严惩[148]

1945年9月27日,财政部修正公布《收复区敌伪钞票及金融机关处理办法》6条,规定除台湾省及东北九省外,收复区内敌伪钞票及金融机关之处理,依本办法之规定行之。其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1)关于收复区内敌伪钞票的处理,除伪钞由政府分别定价限期收换外,敌钞由持有人向指定之银行或机关申请登记,不得在市面流通;收复区内人民持有之伪钞,应于政府规定期限内,向指定之银行或机关请求收换,逾期未持请收换者,一律作废,收换办法另定之;政府因伪钞发行所受之损失及登记之敌钞,向日本清算赔偿。(2)关于收复区内敌伪设立之金融机关,规定由国家行局接收清理;收复区内经敌伪核准设立之金融机关,其执照一律无效,并限期清理[149]

9月28日,财政部公布《伪中央储备银行钞票收换办法》,该办法规定:(1)伪中央储备银行钞票,准以200元换法币1元,由中央银行及其委托机关办理收换事务,收换规则另定之;(2)自1945年11月1日起至1946年3月31日止为收换期间,逾期未持请收换之伪钞,一律作废;(3)伪中央储备银行钞票票版,业经接收销毁,其已发行之钞票种类及发行总额,并据财政部京沪区财政金融特派员查报,如有超过原报数额以外及种类不符之钞票,不予收换;(4)凡操纵牟利,故为高下,违反本办法第一条规定者,以扰乱金融论罪[150]

1945年11月2日,财政部驻京沪区财政金融特派员办公处,公布了财政部制定的《收复区敌钞登记办法》,该办法规定,登记敌钞由财政部授权中央银行办理;各地开始登记日期,由财政部分区核定,于开始登记一星期前公告之,自开始登记之日起,以一个月为登记期间,期满即行截止[151]。此后,中央银行以沪字第三号发布关于补充伪钞收兑办法之公告,定于12月1日起始实行,收换数额,每人每次以国币10元为最低限额,10万元为最高限额;除原有代兑行局外,部准继续营业之各银行钱庄,均得代为收换机关。各该行庄得为中储券以200作1折合法币记帐,照收存款,转存本行;各种券类分别整理清楚,凑成整数,均可交兑或缴存[152]

1945年10月20日,财政部公布《东北九省敌伪钞票及金融机关处理办法》共6条,规定除伪钞由政府分别面额定价分期收换外,敌钞由持有人向指定之银行或机关申请登记,不得在市流通;东北九省内人民持有之伪钞,应于政府规定期限内向指定之银行或机关请求收换,逾期未持请收换者,一律作废;政府因伪钞发行所受之损失及登记之伪钞,向日本清算赔偿[153]。1945年10月20日,国民政府公布《台湾省当地银行钞票及金融机关处理办法》6条,规定由政府分别面额,定价分期收换;其定价及收换期间,由财政部公告。台湾省内人民持有之当地银行钞票,应于政府规定期限内,向指定之银行或机关请求收换,逾期未持请收换者,一律作废;政府因收换该项钞票所受之损失,向日本清算赔偿[154]

3.对商营金融机关之清理

在抓紧对日伪银行清理的同时,对收复区商营金融机关的清理,成为财政部的另一工作重点。“敌伪核准设立之金融机构,一律勒令停业清理,限期结束,其在战前经本部核准设立,战时仍继续营业之行庄,则一面暂准营业,一面派员清查其过去业务,如查有与敌伪勾结,危害国家,或专营投机,业务不正常者,或则吊销执照,饬令停业清理,或则改组董监事会,刷新人事,以别顺逆而资整饬。”[155]

1945年9月28日,财政部渝财叁字第3532号令公布《收复区商营金融机关清理办法》12条,除东北九省及台湾省外,收复区商营金融机构之清理,悉依本办法之规定。其要点如下:第一,关于清理分类。收复区经敌伪核准设立之商营金融机关,应一律停业,依照本办法规定清理;收复区战前经财政部核准设立,战后仍继续营业之银行,应由财政金融特派员查明过去业务,报部核办;在清查期间,暂仍继续营业,而在战时(即陷敌时期)之债权债务,仍应依照本办法规定清理;财政金融特派员派员监督清理时,如查明债权人系敌伪机关或其主管人员以及团体或个人,助逆有据者,对其应受给付,予以扣留,报请财政部处理。第二,关于清理程序及清偿顺序。收复区商营金融机关于本办法公布后,应即造具当日资产负债平衡表,连同资产明细表、负债明细表及当日日计表、股东名册、董事、监察人、经理人员名册,呈送该区财政金融特派员查核,并派员监督清理;收复区商营金融机关之清理,除由财政金融特派员派员监督清理外,以有限公司之董事、无限公司及合伙之股东为清算人,其应行遵守事项,依公司法及民法之规定办理。经敌伪核准设立之金融机关,一律视同合伙组织,其股东负无限责任;收复区商营金融机关清偿债务时,应依下列次序:(1)有储蓄存款者之储蓄存款;(2)5万元未满之存款;(3)5万元以上之存款。第三,清理时间。收复区商营金融机关之清理,自开始清算后,应于3个月内办理完竣,呈报财政金融特派员核转财政部查核,但因事实需要得呈请财政金融特派员核准展延;收复区商营金融机关,于本办法公布前已自行停业而尚未清偿全部债务者,仍应由财政金融特派员勒令限期清理,并得请地方政府协助。此外,办法还规定,如收复区商营金融机关清算人不依前二条之规定实行清理者,送该管司法机关究办;收复区同盟国或中立各国之外籍金融机关,经敌伪接收或侵占者,应由财政金融特派员先行接收,于查明主权后,发还自行清理[156]。1945年10月20日,财政部公布《东北九省商营金融机关清理办法》12条,其精神与《收复区商营金融机关清理办法》基本相同,规定清偿债务时,应依下列次序:(1)有储蓄存款者之储蓄存款;(2)1万元未满之存款;(3)1万元以上之存款[157]

根据财政部要求,上海特派员公署制定并公布了《上海市商营银钱业清理办法》,自10月1日起实行。该办法分为银行和钱庄两个方面,要点如下:第一,清理银行办法为:各商业银行凡领有财政部执照者,准予继续营业,惟仍须再行清算各该行债权债务;(2)未领有财政部执照之商业银行,一律停业,并即成立清理处,依照部颁办法,办理清理手续。各该行董事,应负清算之无限责任;负责清算人名单,并应呈报财部特派员办公处核准。第二,清理钱庄办法为:(1)领有财政部执照,或经财政部核准设立之钱庄,准予继续营业;(2)八一三以后成立之钱庄,一律停业清理,办理办法与银行同;(3)八一三以前成立而未领有财部执照者,静候财部核示办法[158]

关于金融机关清理后应办事项,财政部也作了相应安排。1945年12月3日,财政部驻京沪区财政金融特派员办公处发布公告:各停业银行、钱庄及信托公司、保险公司,于债权债务清理完竣,对于剩余资产之处理办法应事先呈报本办公处核准,方可申请结束;各停业银行、钱庄及信托公司、保险公司,有附逆分子之股权者,应将各该股权应得之股值,送缴中央银行保管[159]

1945年12月12日,财政部驻京沪区财政金融特派员办公处发布训令:凡各继续营业及停业清理之银行、钱庄及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应即遵限清理完竣,并缮具详细报告,呈报本办公处,以凭核转财政部;各停业清理之银行、钱庄及信托公司,对于存户迄未依限提取之存款及存款尾数,应将该项存款及印鉴,交由银行、钱庄及信托业公会,分别指定一家或数家继续营业之行庄及信托公司代办其清偿事宜,并开具明细表,送本办公处备查,同时登报公告客户洽取,并以1946年3月20日为截止提取日期,逾期未经提取之存款,概解缴国库[160]

1946年1月17日,财政部驻京沪区财政金融特派员办公处公告:所有各停业清理之银行、钱庄及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在清理完竣后应即登报公告。自公告之日起一个月内,其债务如未清偿完毕或有纠葛,债权人仍得申理清楚。再,各行庄公司等有附逆分子之股权者,应将各该股权应得之股值,送缴中央银行保管,前经公告并通令饬遵有案,特再重申前令,应各切实遵办。如有隐匿不报情事,其清理代表人应负连带责任[161]

对财政部的规定,银行业存有一些不同意见。1945年11月30日,上海市商会、地方协会、银行同业公会整理委员会暨钱业同业公会整理委员会等联合电呈行政院及财政部、财政部驻京沪区特派员办公处,请求准许地方正当商人组织内容充实之停业行庄,于清理期满后补行注册或另行组织。呈电称:“此次财政部颁布之《收复区商营金融机构清理办法》,旨在去劣留良,纳金融于正轨,惟沪市银行因此只存三分之一,钱庄只存十分之二。并闻苏州百余家钱庄自上述清理办法颁布以后,只存二家。是徒以设立年份之先后及已未注册,为许其继续营业与否之标准,必致与实际需要不相吻合”;并特别指出,对工商业而言,“两月以来,因行庄大多数停业,失其平日融通资金之途径,咸感恐慌;如果日后停闭各厂相继恢复,则需要金融业之资助,其范围当更扩展”。呈电最后提出建议:“凡系正当商人所组织而内容充实者,于清理期满之后,准其补行注册,继续营业,或另行组织,既纳金融于正轨,并合实际之需要,似于战后复兴工商不无裨益。”[162]但财政部并未作根本性调整。

根据中央银行金融机构业务检查处的调查,至1946年2月,上海市金融机构分布情形为:已清理银行116家、钱庄179家、信托公司9家、保险公司54家,继续营业之银行76家、钱庄48家、信托公司9家、保险公司43家、外商银行16家,新核准之银行18家、钱庄1家、保险公司32家[163]

4.对银行停业清理的进一步规范

1947年9月1日,国民政府公布的《银行法》,对银行停业清理作了进一步规范,其第40条规定,银行因不能支付其到期之债务,经中央银行停止其票据交换时,中央主管官署得令其停业,限期清算。第41条规定,银行解散清算时,应将其营业执照缴销。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银行法》第44条规定:“银行为保障存款人利益,应联合成立存款保险公司之组织。”[164]虽然这只是一种设想,但也体现出对存款人权益保护的超前意识。

1947年9月8日,财政部以财叁字第5431号令公布《银行停业清理办法》9条。该办法规定,银行停业清理时,除依《公司法》办理外,悉依本办法之规定办理(第1条)。银行之清算,其由股东决议所定之清算人或由股东会所选之清算人,应为合法执行会计师职业者。其由股东或董事为清算人者,并应选定会计师一人同为清算人;前两项所列清算人,除应向法院依限呈报就任日期外,并应分报财政部备案(第2条)。不能依前条之规定选定清算人时,财政部得声请法院选派清算人(第3条)。银行各项资产经执行清算之会计师估值后,应即将估值情形,分报法院及财政部备案(第4条)。清算人应将银行库存之现金、收回之各项债权、联行调拨之款项及财产之变价,在当地中央银行开立专户,随时存储,以备随时提取,偿付负债;提取时之支票,必须由担任清算人之会计师签章(第5条)。清算人应优先将银行所收之存款、汇款全部清偿,于清算之日起3个月办理完竣;如某项债权债务或某种财产尚有纠葛时,仍应于专户存储款项内,尽先清偿存款、汇款(第6条)。清算人应将清算情形,按月呈报财政部查核,并应抄附有关表册案件,于翌月5日以前送出(第7条)。银行清算完结或依法宣告破产,均应呈报财政部备案(第8条)[165]

根据上述办法精神,财政部进一步加强了对停业行庄的管理。

对停止交换行庄,财政部严令吊销营业执照。1947年8月22日,中央银行济南分行以总字第2312号代电,向财政部报告了济南福丰厚银号验资一案。随后,财政部又接到中央银行稽核处10月27日稽字第7238号代电,报告了济南福丰厚银号停止交换一案。经财政部核查后发现,济南福丰厚银号由于业务不合、营运失当、头寸短绌无法补足等原因,实际停止交换时间是在7月10日。而中央银行济南分行事后并未立即报告财政部,并称“拟俟层峰对该号业务决策后,再行决定其能否复业”。对此,财政部明确指出:停止票据交换后之恢复,必须报请财政部核办;“自经济紧急措施方案公布后,一经停止交换,即须吊销营业执照,自无恢复之可能”。财政部批评中央银行济南分行“关于本案措施似属不明本部管理银行之规定”,要求“予以纠正”[166]

对行庄分支机构停业逾期清理,财政部严令总分支机构一律停业清理。1947年12月24日,财政部财钱庚三字第42326号代电强调,为保障存户利益,振肃风气起见,对于停业清理之行庄延不清理者,自有严予取缔之必要。该代电同时指出:“停止交换者,若系分支行处,依照规定,虽仅勒令该分支行处停业清理,并由部撤销该分支行处核准设立原案,其清理责任自应由其总行庄负责。若该行庄未能于限期内完结其清理,则该行庄实已不能继续营业,已可认为有应解散之理由,自可吊销执照,勒令该行庄及其分支机构一律停业清理。”[16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