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计内容的时空范围

会计内容的时空范围

时间:2022-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计实体假设明确了会计核算工作的空间范围。会计实体被清算变卖所得的全部现金按有限责任先用于偿还债务,若有剩余则归属于会计实体的所有者,清算结束后,会计实体履行注销手续不复存在。这些不同的年度时间段落,称为会计期间。会计核算应该针对某一会计期间内发生的经营活动加以记录。一系列的会计概念以及相关的会计原则就是在会计分期假设的基础上产生的,进而发挥积极作用。

三、会计内容的时空范围——会计假设

假设,也称假说,在科学发展历史进程中假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假设就是根据现有的经验与材料,对事物产生原因与规律性所作的设想与推测。假设只有得到实践证实之后才能成为科学原理。会计假设就是根据会计经验与材料,对会计实体进行经营活动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作的设想与推测,从而确定会计核算工作的前提条件,即会计的基本假设。一般认为,公认的基本会计假设(accounting assumption)有四个:会计实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

(一)会计实体假设

会计实体假设,也称为经济主体假设(economic entity assumption)。会计实体假设明确了会计核算工作的空间范围。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存在着很多经济单位、机构或组织。这些经济单位、机构或组织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事实上它们之间会经常发生各种经济往来,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会计实体假设要求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某一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应该与其他会计实体的经营活动相区别,还要与其所有者的经营活动相区别,而仅对该会计实体的经营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

例如,不能把一个公司的货币资金记作另一个公司的货币资金,不能把一个企业的营业收入或营业支出记作另一个企业的营业收入或支出,也不能将一个单位拥有的财产或承担的债务划归到另一个单位的名下。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具有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合一的特征,应当严格禁止将独资企业业主和合伙企业合伙人的个人财产、债务及其变动记作企业的财产、债务及其变动。

(二)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going concern assumption),要求进行会计核算时假定会计实体的经营活动应该是连续不断进行的,会计实体会按照既定的目标持久地经营下去,不会进行清算关闭。

社会通常期望所建立的会计实体能够长期地存在下去,那些为完成临时任务而建立的会计实体除外。公司制企业作为会计实体有着永久长期存在的可能性。由于公司制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相分离,所有权的变动也就不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活动。因此,上市公司的股东可以在二级市场上出售所持有的公司股票,收回投资,而不会影响公司的日常经营。

然而在现实市场经济中,会计实体所处的经营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会计实体的经营活动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严重的危机而难以为继,会计实体就会破产进而被解散清算。这些原因包括国家法律要求解散清算,会计的实体自身经营期限的到期、破产、被合并,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影响等。

会计实体一旦破产被清算,除了被合并的会计实体的经济资源能够并入其他会计实体继续使用之外,解散清算的会计实体必须确定各种经济资源的现行价值,一般将其按照现行价值变现,不再按照原有的用途使用。会计实体被清算变卖所得的全部现金按有限责任先用于偿还债务,若有剩余则归属于会计实体的所有者,清算结束后,会计实体履行注销手续不复存在。

对被清算的会计实体进行的终结义务是清算活动,持续经营的会计实体进行的是连续不断的筹资、投资以及供产销的经营活动,它们的经营活动内容不同,使用的会计方法也就不同。会计信息系统中由专门的清算会计对会计实体的清算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而账面价值与企业的清算决策无关,设备的变现价值则是清算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三)会计分期假设

首先,应该明确会计分期假设(time period assumption)是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前提的。会计分期假设,指的是对于会计实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在时间上进行人为的划分。这样,持续的经营活动就由先后继起的不同时间段落中所发生的经营活动构成。这些不同的年度时间段落,称为会计期间。

一般认为,会计期间可以分为会计年度和会计中期。会计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如半年、季度和月份。会计年度(fiscal year)可以采用日历年度,从1月1日到12月31日,我国采用的是日历年度。会计年度也可以采用自然年度,例如从4月1日到次年的3月31日等,西方一些国家中,企业采用自然年度,它们一般以企业经营的淡季作为自然会计年度的结束,例如处于圣诞节和新年假期之后的1月末。

会计核算应该针对某一会计期间内发生的经营活动加以记录。在会计期末,一般假设经营活动就此中止,总结和报告本期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期末的财务状况。将客观持续的经营活动人为地进行分割,可以及时提供决策者所需的会计信息。会计期间越短,会计信息就越及时,与决策越相关。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可能会促使会计期间更短,帮助决策者获取更加及时以至实时的会计信息。但是,越及时的会计信息,由于频繁的变化,就像股票交易所里挂牌上市公司的股价,对于决策来说,越不可靠。相反,会计实体清算之后得到的最终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信息,虽然可靠,却与会计实体经营期间的决策不那么相关。因此,需要确定适当的会计期间长度,平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

会计分期假设为会计核算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如何正确划分不同会计期间的经营活动,不能将前期的经营活动滞后划归当期或将以后期间的经营活动提前划归当期,以保证会计实体在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情况得到正确的反映。一系列的会计概念(如收入、费用和利润)以及相关的会计原则就是在会计分期假设的基础上产生的,进而发挥积极作用。

(四)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monetary unit assumption)指的是会计信息系统接收会计实体的货币量化的经营活动数据,通过加工、处理和转换,输出货币量化的对决策有用信息,也就是以财务报告为主的财务信息。

一般认为,对于会计实体经营活动的描述可以采纳非数量形式和数量形式。非数量形式包括对经营活动进行文字叙述以及采用图形或图像的描绘。数量形式中则有三种计量单位可供选择:货币计量、实物计量和劳动时间计量。例如,某工厂某月生产了产品1 000件,产品生产成本共计50 000元,耗费劳动工时300小时,这里就使用了三种计量单位对企业的产出进行了描述。以货币计量所表示的数据,称之为财务数据。

由于会计实体的经营活动纷繁复杂且变化多端,为了提供生产经营决策有用的信息,就需要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实体的经营活动加以记录、分类和汇总,形成综合的信息。

当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多种计量单位描述会计实体的经营活动时,由于非数量形式资料无法与数量形式资料汇总,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也不能相互汇总,所以对于经营活动的反映应该以数量形式为主,并采用统一的价值计量单位。

在商品经济社会中,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价值尺度。会计实体经营活动中所需的各种经济资源基本上都可以使用货币计量,所以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采用货币计量。

在货币计量假设条件下,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货币计量假设要求币值相对稳定。由于会计实体经营活动的持续不断性,会计信息系统中处理的财务数据会来自不同的时间。而不同时期的货币购买力——币值通常是变化的。同样的货币量,在通货膨胀时期的币值要低于非通货膨胀时期的币值。因此,对来自不同时间的财务数据汇总需要建立在相同的币值基础之上,汇总的结果才有经济意义。在币值相对稳定、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货币计量假设才能成为会计进行正确核算的前提。而在币值变化较大,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情况下,会计核算如果坚持货币计量假设,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将财务数据折算为具有共同币值基础的财务数据,然后汇总产生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通货膨胀会计就是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

(2)货币计量假设关注非货币量化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对会计实体的经营活动主要采用货币计量,但并不排斥非货币量化的形式。一些会计实体经营活动所需的经济资源是难以货币量化的,有些根本不能按货币计量,有些不能准确或全面地进行货币计量。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人力资源。企业经营活动离不开人的参与,人力资源对于会计实体的价值是多少?人力资源的取得和使用成本是多少?应是会计信息系统加以回答的重要问题。然而,由于技术等多种原因,现在的会计信息系统只能对其作出零散的而不是全面准确的计量。例如,我们可以看到职工培训支出和职工工资支出,却无法从会计信息系统中了解企业家能力的价值(以货币量化的)。而企业内部形成的商誉也是一项较难使用货币准确计量的且很有意义的经济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