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俄罗斯宏观经济剧烈波动的成因分析

俄罗斯宏观经济剧烈波动的成因分析

时间:2022-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石油和原材料价格降低成为俄罗斯出口剧烈下降和预算收入减少的最主要根源。此外,俄罗斯经济对美元依赖度偏高。同时,这也说明俄罗斯经济体弹性较小,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能力较弱。俄罗斯银行系统资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约为61%,而发达国家超过100%。因此,私有外债成为全球危机影响俄罗斯经济的定时炸弹。

第二节 俄罗斯宏观经济剧烈波动的成因分析

俄罗斯经济危机综合征的引发因素很多,除了外部环境恶化外,更主要的是存在诸多内部软肋,正如俄罗斯科学院经济所所长、通讯院士鲁斯兰·格林贝格教授所指出的,“尽管此次危机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但危机的深度是由俄罗斯所选择的发展模式的脆弱性决定的”。[7]

一、高增长隐藏着经济“过热”症

追求经济翻番的高增长刺激政策使俄罗斯经济增长出现“过热”苗头。股市飙升,2003—2007年,俄罗斯股指上涨了631%,成为全球领涨股市。房地产价格高涨,特别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大中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持续暴涨。投资增长率高涨,2007年提高到21.1%,为近20年最高,财政预算开支过大。过去几年,国家预算经费年增长率达到35%,联邦预算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7年的15.9%增加到2008年18.1%。贸易顺差规模巨大及央行为此投入过量的卢布,加上国外投机资本涌入,导致货币流动性过剩加剧,经济货币化水平由14.2%增长到40%。近年来俄罗斯通货膨胀率一直为两位数,政府的通胀控制计划一直难以实现。俄罗斯长期平均工资劳动生产率的过快增长,是工业产品价格跳跃增长的重要因素(2007年同比增长超过1倍)。经济增长不断加速,从1992—1999年年均-4.9%提速到2000—2007年的年均7%和2007年的8.1%。这些均表明,俄罗斯经济中的过热现象加剧,外部危机只是将其掉进周期调整深坑推了一把。

二、对外依赖大和经济体弹性小

近年,俄罗斯出口依赖度不断提高,而且出口中矿物原料和半制成品占2/3左右。在国际油价上升过程中,源源涌入的石油美元不断吹涨俄罗斯经济肌体。石油和原材料价格降低成为俄罗斯出口剧烈下降和预算收入减少的最主要根源。同时,近年外资流入的迅猛增长也使俄罗斯经济对外资依赖度不断上升,如外资流入规模从1995年的30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200亿美元,外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从10多年前的0.5%提高到10%以上,而且,外资主要集中在能源和商业服务等少数领域。在危机背景下外资大量出逃,使经济的稳定性大为降低。股市中的大量投机性外资也在金融危机开始后套现出逃,仅在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冲突期间就有约350亿美元资本流出,对俄罗斯金融市场造成严重损失。此外,俄罗斯经济对美元依赖度偏高。作为世界第三位的外汇储备大国,俄罗斯外汇储备严重依赖美元和美国国债,到2009年年底俄罗斯购买的美国国债总额为1160亿美元,为世界第五大持有者。危机后美国大量发行货币导致国债利率下降和美元贬值,使俄外汇储备乃至整个经济成为美元“人质”。在“金砖四国”中遭遇外部打击最重的是俄罗斯经济和出口过度能源化的“荷兰病”症的一次大发作。同时,这也说明俄罗斯经济体弹性较小,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能力较弱。在目前尚缺乏一个完整的衡量经济体弹性的指标情况下,美国传统基金会等编制的“经济自由度指数”大体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经济体弹性。2009年俄罗斯经济自由度总指数仅5018分,在世界180个国家中排名第146位,低于“金砖四国”的其他三国(中国、印度和巴西得分分别为5312、5414和5617,分别排名第132位、123位和105位)。这说明俄罗斯经济中的暗伤严重,不能不制约其抵抗外部冲击的能力和灵敏度。

三、金融系统弱小和抗危机能力低

货币政策不当及长期投资偏少。“短”货币在经济中占主导作用,导致流动性不足和金融体系以及实体部门的普遍不稳定。俄罗斯现代养老金、保险和投资基金制度的缺乏造成财政资源严重不足。俄罗斯金融体系规模较小是最重要的问题所在。如俄罗斯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很低,约为40%,而发达国家达到80%~100%。俄罗斯银行系统资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约为61%,而发达国家超过100%。为了对付通货膨胀,俄罗斯中央银行采用了这样的政策,那就是将银行和机构的货币流动量减小到最低水平。而事实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的银行系统,俄罗斯银行体系本来就比较弱小。俄罗斯货币当局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验”通过增加货币和信贷政策的韧性、压缩货币供应量来对抗危机,但货币政策韧性增加为“金融不稳定”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按照汇丰银行经济学家研究部的研究,在全球17个大新兴经济体2009年风险排名中俄罗斯被排在第9位(排位越后风险越大),居中后位置。

四、债务水平过高

近年,在宏观经济形势较好的情况下,俄罗斯国家外债逐步减少,但企业,特别是一些成长性高的银行和大企业利用国际游资价格便宜(只有俄罗斯银行贷款的1/3左右)大量对外融资(借债),到2008年年底俄罗斯公司外债总额达到5100亿美元,仅到2009年年底前俄罗斯企业就需要归还1100亿美元的本息。但在投资母国发生金融危机时,外资突然撤资或停止注资,这些昔日的明星公司的股票价值一落千丈,突然面临着外国债主的追索或者抛售而无力接盘或清偿的困扰。多数企业经营困难且无法获得新的贷款,还款困难将使俄银行不良贷款率快速上升,势必对其经济稳定性产生负面冲击。因此,私有外债成为全球危机影响俄罗斯经济的定时炸弹。从世界银行提供的2006年总外债/国民生产总值比例看,俄罗斯为26%,在“金砖四国”中最高(中国为12%,印度、巴西分别为17%和19%)。由于担心俄政府拯救银行业的成本增加,标准普尔宣布把俄长期主权信贷评级前景由“稳定”转为“负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