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险业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联

保险业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联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经济发展内涵的丰富性,为了全面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程度,越来越多的人主张或赞成用若干个具体指标所组成的综合指标体系来衡量和评价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根据这一界定,本书认为,所谓保险业发展,就是指保险业产生、成长和进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包括了保险业“量”的增长,也包括了保险业结构、制度等“质”的方面的进化。

三、保险业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联

保险业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对保险业的影响和制约;二是保险业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与支持作用。在相关文献对保险与经济的相互关系进行一般论述的基础上,本书从发展的角度,对保险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探讨。

(一)经济发展、保险业发展的含义

1.经济发展的含义

经济发展的概念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关联,但二者也有区别。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物品和劳务生产总量的增加,经济发展则是一个反映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结构调整、制度变革和社会转型等,是“质”与“量”的统一。

在经济发展理论形成的早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并无严格的区分。之后,随着研究内容的拓广,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应当对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加以区别。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为经济发展的概念应包括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内容。例如,小朱维卡斯(C.Zuvekas,Jr.)写道:“经济学家一般用经济增长一词指一国在一时期中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出的增长,或者更恰当地说,人均实际产出的增长……经济发展是一个含义广泛的词。一些经济学家把它定义为增长伴随着结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政治结构的变化。”(14)谭崇台认为:“应当把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别。经济增长仅仅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一季度、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等)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output)的增长。经济发展则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投入结构、产出结构、产业比重、分配状况、消费模式、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参与等在内的变化。”(15)

在关注结构的同时,制度问题也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注意,认为经济发展还应包括制度在内。例如,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Kuznets)在1973年给现代经济增长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在这个定义中,他谈到了制度:“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它的居民提供种类日益增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意识形态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之上的。”(16)这里,库兹涅茨所谓的经济增长其实已经是经济发展的内容,只不过他仍沿用了经济增长的术语而已。赫立克(B.Herrick)和金德尔伯格(C.P.Kindleberger)也认为经济发展应包括制度,他们写道:“‘增长’和‘发展’在经济论著中有时作为同义词使用,尽管偶尔这样使用是可以接受的,却会引起混乱,这两个词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经济增长特指更多的产出。经济发展不仅指更多的产出,还指和以前相比产出的种类有所不同以及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安排上的变革。”(17)许多新制度经济学家更是把制度的选择看做是经济发展中的首要选择,如科斯(R.H.Coase)证明了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制度安排对资源配置及经济表现是相关的,认为解决市场失败的关键在于制度安排,“没有适当的制度,任何有意义的市场经济都是不可能的。”(18)诺思(D.C.North)和托马斯(R.P.Thowmas)在探讨了西方世界兴起的奥秘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制度提供了一种经济的刺激结构,随着该结构的演进,它规划了经济朝着增长、停滞或衰退变化的方向。”(19)

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经济发展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国民收入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量”的增加和扩张,还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等领域的结构调整和制度变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制度变革和社会转型的有机结合与统一。从现实角度看,保险业发展确实受到经济、社会、政治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但考虑到篇幅和研究的主要目标,本书中所涉及的经济发展主要是狭义的经济发展,这种狭义的经济发展也包括量和质两个方面,但与广义的经济发展概念不同的是,这种量的变化和质的改善主要局限在经济领域,而不包括或较少涉及社会、政治等非经济领域。

测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由于经济发展内涵的丰富性,为了全面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程度,越来越多的人主张或赞成用若干个具体指标所组成的综合指标体系来衡量和评价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从广义的角度看,测度经济发展的指标既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量的指标,也有C·莫里斯的物质生活质量指标(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PQLI;由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识字率组成的综合指数)、联合国编制的人类发展指数(HDI,由出生时预期寿命、知识(成人识字率与综合入学率)、体面的生活(人均GDP)等组成)等质的指标。由于本书论及的经济发展主要是狭义的经济发展,因此,衡量指标仅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恩格尔系数、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城市化水平等经济类指标。

2.保险业发展的含义

保险业是一个产业,是指各类保险公司(包括直接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及其活动的集合。既然保险业是一个产业,保险业发展的概念就应是产业发展的概念在保险业的具体体现。对于产业发展,苏东水教授主编的《产业经济学》给出的界定是:“产业发展是指产业产生、成长和进化的过程,既包括单个产业的进化过程,又包括产业总体,即整个国民经济的进化过程。这里所说的‘进化过程’,其核心就是一个结构变化的过程。因此,我们说‘产业发展’的概念类似于‘经济发展’。”(20)根据这一界定,本书认为,所谓保险业发展,就是指保险业产生、成长和进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包括了保险业“量”的增长,也包括了保险业结构、制度等“质”的方面的进化。由于一个国家保险业的国际化无论对保险业增长,还是对保险业结构和制度演进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保险业的国际化也应当被纳入到保险业发展这一概念的范畴之内。这样,保险业发展就主要包括了保险业增长、保险业结构、保险业制度、保险业国际化四个方面。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保险业的发展状况涉及很多指标,如规模指标、程度指标、速度指标、结构指标、制度指标、国际化指标等,本书将在下面第三节对此进行详细论述。

(二)经济发展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经济增长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

通常,考察经济增长的角度有两个:一是增长的速度;二是增长所形成的规模。经济增长对保险业的影响,首先表现在经济增长导致的风险增加上。人类的经济活动面临许多风险,如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等。这些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发生的数量一般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加。一个国家经济增长越快,经济规模越大,风险载体的数量就越多,发生风险事件的频数就越多。风险(指纯粹风险)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障碍性因素,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本身就要求必须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控制风险。保险业是进行风险配置的行业,尽管它不能够对经济生活中的所有风险进行承保,但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保险技术的不断进步,保险业可以承保的风险的规模也会相应增大,而消除或化解这些风险,需要保险业通过相应扩大承保规模予以配合。其次,经济增长对保险业的影响还表现在人们收入支付水平的提高上。经济增长状况决定了人们的收入水平,而收入水平决定了购买力大小。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在使风险增加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支付能力,从而提高了人们对保险的需求规模和购买力,这会给保险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经济结构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

经济结构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区域结构等,其中每一种结构的变化都会对保险业发展构成重要影响。

产业结构直接影响着保险业的险种结构。每一个新产业的出现都将人类经济活动拓展到一个新的领域,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及其局限性以及人文、社会、心理等方面的不可控因素,一般都会导致一些新风险的出现,对其中的可保风险,保险公司可以开发出相应的险种进行承保,这就促进了保险业的险种创新。翻开保险业的发展史,可以发现,非寿险险种结构的变化基本与产业结构的变化同步。现代保险首先从海上保险开始。海上保险的产生得益于海上贸易的繁荣,没有海上贸易的兴盛,海上保险的产生与发展是不可能的。产业革命发生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操作,工厂和工人遭受火灾、爆炸、损坏等意外伤害的风险大大增加,从而使各种工业意外险如蒸汽锅炉爆炸险、机器安装险、机器损坏险等相继出现,工业保险呈现出快速扩张和普及之势。工业革命后,工伤事故经常发生,于是出现了雇主责任险和劳工险,一些第三者责任险也逐步发展起来。19世纪后期汽车的发展和20世纪初飞机的问世,掀起了工业文明的新浪潮,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保险及相关责任保险也迅速发展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美等发达国家逐渐步入后工业化时代,高新技术创新活跃,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与此相应,高新技术保险、服务业职业责任险、保证保险等也迅速发展起来。产业结构还影响着寿险业的发展。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使越来越多的人由从事农业生产转向工业生产,脱离了土地的人们,其生存保障更多地依赖于社会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庭,这导致了人们对寿险需求的增加。

消费结构对保险业的影响也很大。根据马斯洛(A.Maslow)的“人类需要层次论”,人类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是依次递进的,只有在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而且已满足的需要不再是一种动力,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影响人的行为。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的手段,根源于人们的安全需要。安全需要包括人身安全、职业安全、经济安全和劳动安全等方面的需要。保险虽不能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但却可以通过补偿和给付保证人们的经济安全,因此,属于较低层次的安全需要的范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恩格尔系数的降低,人们首先要增加的就是对包括保险在内的安全方面的支出,这就给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此同时,在消费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伴随着人们其他消费的增长,对保险的附带需求也会大大增加。如私人轿车的增加将带动机动车辆险的发展,住房、汽车等消费信贷的增长将带动保证保险的发展,电视、冰箱、录像机、手机等家77庭财产的增加将有助于家财险的发展,人们外出旅游的增加会大大促进旅游保险的发展,社会零售消费品的日益丰富势必促进产品责任险的发展等。这就是说,恩格尔系数的降低,不仅使人们对保险的需求日益凸显,而且也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保源。

区域结构对保险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保险业发展的区域差异上。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保险业的发展状况,因此,保险业的区域结构与经济的区域结构必然呈现出基本一致的态势,即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发展速度越快,其保险业的发展水平往往也就越高,速度也就越快。在现实中,保险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以及城市;相反,不发达地区和农村保险业发展要相对落后得多。因此,一个国家的区域发展水平越高、越均衡,城市化程度就越高,保险业发展的水平相应也会越高。

3.经济制度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

经济制度是人们在经济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规则与习惯的总和,主要包括经济体制、产权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经济政策和法律制度等。

第一,经济体制对保险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大致可分为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两种类型。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很大。(1)保险业的发展空间不同。计划经济强调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淡化市场机制的功能,商业保险的发展往往受到抑制。市场经济强调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商业保险的发展得到鼓励和支持。(2)对商业保险的需求不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是“单位人”,生老病死等人生风险都由单位或国家承担,个人无需另行寻求保障。企事业单位本身面临的风险也主要由国家承担,企业自身也无需寻求其他保障的途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作用大大减弱,个人和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依靠市场进行化解,因而对商业保险的需求较大。(3)保险企业的类型和制度不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保险企业一般以国有企业为主,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缺乏经营自主权和发展活力,而且数量较少,往往只有一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保险企业一般以股份制公司为主,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而且通过长期的市场竞争,一般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且公司数量较多。

第二,社会保障制度对保险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并采取强制手段对其社会成员提供的基本保障制度,包括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商业保险是保障的市场机制,社会保障是保障的政府机制,两者之间在保障功能和保障对象上存在着明显的替代关系。这种替代关系既存在于商业寿险、健康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之间,也存在于商业保险与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之间。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越广,提供的保障水平越高,国民对商业保险的需求就越低。这意味着,政府提供保障计划直接影响着商业保险的发展空间,保障计划越广泛,保障水平越高,商业保险发展的空间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第三,法律制度对保险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保险业发展与法律制度、法律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这是因为:(1)保险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法律关系。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当事人的双方约定,一方承担支付保险费的义务,换取另一方对其因意外事故或特定事件的出现所导致的损失负责经济补偿或给付的权利的法律关系。(2)为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保险法律体系,包括保险合同法、保险特别法和保险业法、涉外保险法和保险企业投资法等。(3)保险产业政策很大部分是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来体现的,其中尤以法定保险最为典型。(4)一些险种如责任保险的发展高度依赖于相关法律制度和法律环境的完善程度。因此,法律制度与环境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非常大。推进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法律环境,提高经济的法制化程度,能极大地促进保险业的发展。

4.经济全球化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21)自1870年以来,人类已先后经历了三次全球化浪潮。第一次发生在1870~1914年,第二次发生在1950~1980年,第三次大约从198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贸易的全球化、生产的全球化、投资的全球化和金融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极为深远:(1)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保险业的国际化进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贸易和投资活动日渐活跃,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趋势直接推动了保险领域的跨国界活动,特别是大型跨国金融保险集团的出现,将保险经营的触角伸展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2)经济全球化为巨灾风险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分散提供了方便。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内部面临的许多纯粹风险的规模不断扩大,集中程度提高,迫切需要汇集国际保险界的力量以增强承保能力。如很少有哪个国家的保险市场可以为本国的自然巨灾、海上钻井平台、卫星、核电站、环境损害等风险损失提供足够的承保能力,要对这些风险提供充分的保险保障,进行国际间的保险服务贸易不可或缺,经济全球化导致的贸易壁垒的降低为保险服务贸易的开展提供了条件。(3)经济全球化为保险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提供了条件。当前,保险资源和市场潜力在世界各国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甚或是错位的,发达国家的保险业较为发达,但市场大多已近饱和,发展中国家的保险业一般较为落后,但市场前景广阔。在各国保险市场彼此分割的情况下,保险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是不可能实现的,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的保险市场的开放却为保险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提供了可能。

(三)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与支持作用

保险业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与支持作用表现为“抑退性”力量和“促进性”力量的叠加,它既可通过发挥风险配置功能抑制灾害和事故损失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也可通过改善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和制度发挥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

1.保险业增长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与支持作用

保险业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与支持作用源于其所具有的各种功能。保险业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与支持作用与其自身的规模正相关。保险业增长越快,所形成的规模越大,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与支持作用就越大。其一,保险业增长能够增强一国的风险偿付能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为有效管理这些风险,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需要一定的风险保障机制。风险保障机制包括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社会互助机制和个体机制等。在市场经济社会,市场机制通常占主导地位,保险业的规模越大,就意味着社会的总偿付能力越强、风险保障水平越高。其二,保险业增长能够提高一国的资金融通能力。保险公司通常将可运用资金通过适当方式投入到经济建设之中去,服务于经济发展对资金的大规模需求。显然,一个国家保险业的规模越大,积累起来的可运用资金余额越多,能够投资于经济建设的资金就越多。其三,保险业增长能够增强一国的社会管理能力。保险业具有重要的社会管理功能,这种社会管理功能不同于国家对社会的直接管理,而是一种辅助性社会管理手段,是对政府部门行政性社会管理的必要补充。保险业的规模越大,其参与社会管理的力度相应就会越大,就越能够促进社会的有序运转。其四,保险业增长能够提高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在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下,保险业与银行、证券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混业经营可以使各行业内蕴的风险在行业间得以扩散,进而增强金融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保险业的规模越大,其资产和综合实力越强,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度就越高,在金融系统内承纳和分散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其五,保险业增长体现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保险业对第三产业发展的贡献十分明显。有关统计表明,1990~1993年间,在全球服务业的8个类型中,除储蓄机构外,其他7类企业的资产或销售额均高于全球工业500强,其中总量增长最快的是寿险业,资产总额年均增长高达18.22%,居各类行业之首。另据有关资料显示,1998年,在世界大企业利润额最高的前10个行业中,财产和灾害保险业、人寿和健康保险业分别列居第7位和第10位,在第三产业中仅次于银行业(22)

2.保险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与支持作用

保险业结构主要包括产品结构、营销结构、市场结构和区域结构等。保险业结构对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支持作用,如果保险业的结构调整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其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与支持作用就会减弱,甚至会减缓经济发展的步伐。各种保险业结构都会对经济发展构成一定的影响。首先看险种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与支持作用。不同险种促进经济发展的途径不同,人身保险主要通过稳定人们的生活和为经济建设提供资金发挥作用,财产保险主要通过为生产、生活中发生的灾害或意外损失提供经济补偿发挥作用。从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看,相关险种的问世对新产业的产生与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支持作用。例如,工业意外险、企业财产险、工程保险、产品责任险、雇主责任险等对工业的发展功不可没,运输工具保险、运输货物保险、意外伤害险和职业责任险等对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目共睹。其次看保险营销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与支持作用。保险业的营销渠道主要有直销、个人代理、兼业代理、保险中介机构等,不同营销渠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尽相同。如发展个人代理可以促进社会就业,发展兼业代理可以实现范围经济,发展专业中介机构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风险管理与咨询服务等。再次看保险市场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与支持作用。现实中,保险业的市场结构主要有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三种类型。其中,完全垄断型结构的市场绩效最差,服务经济运行的效率最低。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少数几家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强,垄断利润也偏高,客户的利益容易受到侵害。在垄断竞争型市场上,保险企业数量众多,市场上虽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但竞争也十分激烈,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质量最高,因而最有利于促进保险业自身和经济的发展。最后看保险区域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与支持作用。一般说来,为了提高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率及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世界各国都会采取一些特定的区域发展政策,包括均衡性发展政策、非均衡性发展政策等,而保险业可以为实施区域发展政策提供相关配套服务,促进区域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

3.保险业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与支持作用

保险业制度主要包括保险组织形式、业务经营模式、资金运用制度和企业制度等。这些制度都对经济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首先看保险组织形式。保险组织形式包括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保险公司、互助保险公司、保险合作社、自保公司等。国有保险公司由于在决策机制、管理方式、用人制度等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机制不活,效率不高,从而使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受到削弱。股份制公司由于以市场为导向,竞争意识和服务观念较强,能够使保险业的功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因此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相对较大。互助保险公司和保险合作社比较适合农村居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因而有助于造就和谐的社会氛围,促进广大农村和城镇基层社会的稳定。自保公司能够承保一些保险公司不愿承保的风险,而且可节省保险支出,因而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经济保障体系的效率。其次看业务经营模式。保险业务经营模式包括保险分业与混业经营。分业经营有利于隔离各类业务的经营风险,促进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而在保险或金融混业经营模式下,消费者将能够得到更便捷、更宽泛的金融服务,并会出现为消费者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的保险企业,从而降低消费者在金融保险领域的交易成本,提高其金融行为的效率。再次看资金运用制度。资金运用范围宽泛、公司决策制度规范,能大大提高保险业资金运用的规模和效益,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反之,将会限制保险资金运用的效能,降低保险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度。最后看保险企业制度。保险企业制度包括公司产权制度、治理结构、内控制度以及公司文化等,它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通过提高保险企业的竞争力和经营效率,提升为社会提供保险服务的质量,彰显其本身所具有的各种功能;二是通过提高和扩大保险企业的整体实力与规模,促进整个保险业的快速成长,进而增强服务于经济发展的能力。

4.保险业国际化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与支持作用

保险业国际化包括保险市场国际化、保险机构国际化和保险监管国际化,这三个方面对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1)保险市场国际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根据开放的程度,可将保险市场分为完全开放、有限制开放和不开放几种。在开放性的市场上,由于拥有大量的外资保险公司,因而有利于引进先进的保险技术和管理经验,向社会提供更多、更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保险产品,保险服务的质量也更高,因此,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要。(2)保险机构国际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保险机构通过推进业务经营国际化如承揽跨国保险业务或到境外投资设点,可以为本国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提供更好的风险保障服务,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进而推动经济发展。(3)保险监管国际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保险监管的国际化可以增加保险监管的透明度,规范保险监管行为,使保险监管的法律法规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本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国保险公司前来投资,并促进本国保险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从而提高本国经济整体的国际化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