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价膨胀的类型

物价膨胀的类型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些学者认为这种温和物价膨胀,给予企业家利润诱因,可以促进投资,对经济增长及充分就业很有帮助。成本推动的物价膨胀是各国货币政策心中的最痛。成本推动产生的衰退及物价上扬又称为“停滞性通货膨胀”,其中停滞指的是经济增长减少,通货膨胀指的是物价持续性大幅度上涨。“央行”通常会提高再贴现率以抑制物价膨胀。近年来,由于世界贸易的更快速往来,输入性物价膨胀已成为小型开放经济的重要问题。

第二节 物价膨胀的类型

一、依物价膨胀的程度来分

依物价膨胀发生的程度来区分,物价膨胀通常可分为“温和物价膨胀”(creeping inflation)与“恶性物价膨胀”(hyper inflation)两种。兹说明如下:

(一)温和物价膨胀

温和物价膨胀又称为“爬升式物价膨胀”或“潜进性物价膨胀”,系物价水准长期间以温和速度上涨的现象。所谓“温和”仍是一个相对名词,因各国情况及时间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大致应不超过5%。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英国为2%及4%;日本为2%及5%,这都属典型的温和物价膨胀的例子。有些学者认为这种温和物价膨胀,给予企业家利润诱因,可以促进投资,对经济增长及充分就业很有帮助。如图29-1所示,当总需求从图中的AD1增加至AD2时,虽使得物价水准从P1温和上涨至P2,但此物价上涨给企业更多诱因去生产,使产出从Y1增加至Y2,故此时物价膨胀可以说是有助于社会走向经济增长及充分就业。不过,虽然这种温和物价上涨对经济体制似乎有正面效果,但它可能成为刀的双刃,如果不谨慎小心,它可能成为经济的乱源。特别是对那些行政体系不够严密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稍有不慎,温和物价膨胀会如滚雪球一般,容易失去控制,最后造成恶性物价膨胀。

img693

图29-1 温和物价膨胀

(二)恶性物价膨胀

又称为“奔驰物价膨胀”(galloping inflation)或“超级物价膨胀”,系物价水准以极高速度持续地上涨的现象。其主要特点有二:第一,物价与货币流通速度相互追逐上升,形成恶性循环(vicious cycle)。此时物价先是数日一涨,同时货币流通速度开始快速增加,接着物价一日数涨,货币流通速度增至最快,人们重货轻币的情绪,达到极点,最后可能回到物物交换体制,此时货币制度完全崩溃。第二,物价与工资相互追逐上升,形成“物价螺旋上扬”(inflation spiral)。由于物价不断地快速上涨,工人名义工资购买力不断下降,因而不断要求厂商调高货币工资,这对物价的上涨,更是推波助澜。

根据历史经验,解决恶性物价膨胀的对策之一是“币制改革”(monetary reform),即以新货币单位代替旧货币单位,甚至以贵金属与货币单位加以联系,藉此重建人们对货币的信心而恢复货币秩序。例如1948年,台湾省的物价上涨率高达1 044%,当局乃于1949年6月15日发行新台币,不但以新台币1元兑换旧台币4万元,藉降低货币单位而产生惜用心理,以降低货币流通速度,而且以银币铸造一元硬币,甚至规定在一定额度得以新台币储蓄存款领取黄金,以提高人们对新货币的信心,藉以达到消除恶性物价膨胀的目的。

近代央行抑制物价快速上扬(但不是恶性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一般性做法有:

(1)宣布货币中间目标区,并遵守它

(2)改钉住物价水准为中间目标。

如此做的目的都是为了宣示央行不会任意发行通货,以重建人们对央行的信心。

二、依物价膨胀的原因来分

物价膨胀的现象,依其主要原因可分为下列几种:(1)需求面的需求拉动(demand pull)。(2)供给面的成本推动(cost push)。(3)产业间的结构性原因(structural)。(4)输入性原因(imported)。兹分述如下。

(一)需求拉动的物价膨胀(demand-pull inflation)

这是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发生需求过多所导致,是过多的货币追求太少的财货与劳务的现象。图29-2说明这种物价膨胀的特性,当AD不断右移,造成物价不断上升。

img694

图29-2 需求拉动的物价膨胀

(二)成本推动的物价膨胀(cost-push inflation)

这又称为供给物价膨胀(supply inflation),指的是“成本增加”,使总供给曲线往左上移动,如图29-3所示。图中,供给曲线由SRAS1移到SRAS2,使物价上升,GDP下降。有关成本增加的原因有:工人通过工会,要求过高的工资;厂商利用独占或寡占的力量,要求过高的利润;或者石油原料价格上涨等均是。

img695

图29-3 成本推动的物价膨胀

成本推动的物价膨胀是各国货币政策心中的最痛。成本推动产生的衰退及物价上扬又称为“停滞性通货膨胀”(stagflation),其中停滞指的是经济增长减少,通货膨胀指的是物价持续性大幅度上涨。停滞性通货膨胀陷货币政策到一个“两难”(dilemma)的局面,即:

(1)物价上升,故央行应紧缩;

(2)GDP减少,故央行应宽松。

在1981年的“王蒋大战”讨论的主题即是当经济面临这两难时的货币政策该何去何从?在下一节将有详细介绍。

图29-4画出了我国台湾省的物价上涨率与再贴现率。在第一次石油危机,物价上涨高达40%以上,在第二次石油危机,物价上涨达20%以上,是历年来最高的两次。“央行”通常会提高再贴现率以抑制物价膨胀。

(三)结构性物价膨胀(structural inflation)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部门发展不均衡。有些部门蓬勃发展,对生产要素有旺盛需求,而有些部门日益萎缩,有生产要素需求减少的现象,但由于在各部门之间,生产要素,如劳动力的移动并非十分容易,则在发展的部门内,工资可能急剧上涨而发生物价上涨的现象。在另一方面,在日益萎缩的部门内虽有失业现象,但工资因往下调整有刚性,而无法调低。此种一方面工资易上涨,一方面工资不易下跌所造成的物价膨胀被称为“结构性物价膨胀”,亦被称为“需求转移的物价膨胀”(demand-shift inflation)。

img696

图29-4 台湾省通货膨胀率、再贴现率与景气循环图

(四)输入性物价膨胀(imported inflation)

这系指输入品价格的上涨使国内物价上涨的现像。近年来,由于世界贸易的更快速往来,输入性物价膨胀已成为小型开放经济的重要问题。例如,进口品昂贵,影响国内物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