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治关税思想

政治关税思想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在关税思想上依然推崇先秦时期“讥而不征”的理念。为了恢复已遭破坏的经济,国家采取放任政策,在关口上除了稽查商旅外,一般是免征关税的。这种重关税的政策,显然与当时的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有关。可见,在关市中对商品进口也是有控制的,任何人不得违犯政策规定。在关市中,这种商品进出口的原则是以汉王朝的政治、经济利益为标准的。这种将政治目的作为国家关税政策取向的思想,区别于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思想。

第一节 政治关税思想

从西周开始,关税的征收成了国君、封君的一项固定收入来源,但征收关税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而是国防等政治目的。这在秦代体现得尤为明显。据史料分析,秦代设关,目的是为了检查商旅往来,防止违禁事例的发生,重点是治安,而不是为征税。所以,在关税思想上依然推崇先秦时期“讥而不征”的理念。至汉代,关税征收的政治倾向也很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关卡的设置和关税的征停,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或补充形式

汉初,由于经过楚汉战争,国民经济凋敝,“齐民无藏盖”。为了恢复已遭破坏的经济,国家采取放任政策,在关口上除了稽查商旅外,一般是免征关税的。史称:“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商货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1],即可为证。文帝之时,在“无为而治”思想的指导下,继续实行了放任政策,所谓“除关,无用传”[2],“通关梁,不异远方”[3]。但到了景帝时期,因中央与王国势力的矛盾急趋尖锐,发生了“七国之乱”,故又“复置诸关,用传出入”[4]。这是汉初对关口的开停情况。同时,关税的轻重也与政治形势有关。“庚戌令曰:关津所以通商旅,池苑所以御灾荒,设禁重税,非所以便民,其除池苑之禁,轻关津之税,皆复什一。”[5]这是东汉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所下的一道令文。恢复“什一”之制,还认为是轻“关津之税”,说明东汉末年的关税在十分之一以上。这种重关税的政策,显然与当时的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有关。总之,在汉代,关卡时紧时松,关税时征时停,有时甚至很重。这充分说明关卡的设置和关税的征停,从来就是政治斗争的一个工具或补充形式。

二、边关对于进口和外销货物的管制、征税多出于巩固国防的目的

汉代和周边各族通市,一般在边关举行。这种在边关上的关市,只有在双方和好的时候才有可能。例如,“孝景帝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给遗匈奴。……今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通关市,饶给之”[6];“匈奴贪,尚乐关市嗜汉财物,汉亦尚关市之绝以中之”[7];东汉明帝时,“北匈奴犹盛,数寇边,朝廷以为忧。会此单于欲合市,遣使求和亲,显宗冀其交通,不复为寇,乃许之”。[8]从这些记载中,不难发现,周边各族与汉廷通市,是以双方和好为条件的,并且通市必须经过中央的批准。一般说,汉人不准私自出关进行贸易,未经官府允许,私自到边关通市,在当时被认为是非法的。

根据边防关系,同时为了统制对周边各族的贸易,汉廷在边关上,对进口和外销的货物管制得很严,曾经有过种种规定。

外销物资方面,首先是禁止铁器、铁农具出关。如“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9]。惠帝即位后,也下令“毋与蛮夷外粤金铁田器;马牛羊即予,予牡,毋予牝”[10]。这种情况在东汉也存在,当时北方鲜卑强盛,蔡邑说:“关塞不严,禁网多漏,精良铁器,皆为贼有。”[11]这说明不得在关市上出卖铁器,有时成了汉代的一大政策。其次,作为特种商品的兵器也曾禁止出关。武帝时,匈奴浑邪王率数十万之众来降,虽然汉廷对之甚为优厚,“虚府库赏赐”,但长安市中,“贾人与市者”,则按“阑出财物于边关”罪,“坐死者五百余人”。何谓“阑出财物于边关”?“阑,妄也。《律》:胡市,吏民不持兵器出关,虽于京师市买,其法一也。”[12]又《汉书·昭帝纪》始元五年条注引孟康曰:“汉法弩十石以上,不得出关。”当时在关市政策上的这些规定,大概是为了不让汉王朝的利兵劲弩等先进兵器落到异邦之手。

至于进口物资,也有所选择,不是什么商品都可以进关的。据记载:“宋子惠侯许瘛。孝景中元二年,[嗣]侯九坐买塞外禁物罪,除国。”[13]塞外什么“禁物”,交代不明。但因为买了禁物进关,而除国,则很清楚。可见,在关市中对商品进口也是有控制的,任何人不得违犯政策规定。

在对周边各族的通市中,当时大量输出的物品是丝绸。输入的则是各族的特产,如牛马等。在关市中,这种商品进出口的原则是以汉王朝的政治、经济利益为标准的。汉代是否征收过国境关税?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但在两汉时,确与外国、外族发生过来往和贸易关系。当时同汉王朝有贸易来往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对西域的贸易,对罗马帝国的贸易,对朝鲜的贸易和对日本的贸易等。国际贸易行为是国境关税的前提和基础。

以上分析说明,秦汉时期的关市和关税政策,在“讥而不征”的基础上,更加鲜明地体现出政治特征。尽管在整个秦汉时期,关税是组成财政收入的一个来源,但征收关税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即使因为国家财政告竭而苛征关税,也是依附于政治斗争的需要。这种将政治目的作为国家关税政策取向的思想,区别于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思想。它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