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其他相关账户的稽查

其他相关账户的稽查

时间:2022-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已述及,存货稽查在整个财务报表稽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实现以上稽查目标,稽查人员需要实施相应的稽查程序。对大额材料采购,追查至相关的购货合同及购货发票,复核采购成本的正确性,并抽查期后入库情况,必要时发函询证。②在以计划成本计价时,将其单位成本与被稽查单位制定的计划成本核对,同时关注被稽查单位计划成本制定的合理性。

第五节 其他相关账户的稽查

前已述及,存货稽查在整个财务报表稽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存货进行稽查,需要达到的稽查目标是:确定存货是否存在;确定存货是否归被稽查单位所有;确定存货和存货跌价准备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存货的计价方法是否恰当;确定存货的品质状况,存货跌价损失是否真实、完整,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是否合理;确定存货和存货跌价准备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存货和存货跌价准备的披露是否恰当。

为实现以上稽查目标,稽查人员需要实施相应的稽查程序。在前面几节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存货监盘、存货计价测试等稽查程序,然而仅仅实施这些稽查程序尚难以达到存货的全部稽查目标。下面,我们在前面几节的基础上,介绍除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和营业成本以外的各种具体的与存货相关的账户的实质性程序。

一、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材料采购(在途物资)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检查期末材料采购(在途物资),核对有关凭证。对大额材料采购(在途物资),追查至相关的购货合同及购货发票,复核采购成本的正确性,并抽查期后入库情况,必要时发函询证。

(3)查阅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增减变动的有关账簿记录和收料报告单等资料,检查有无跨期现象,如有,则应做出记录,必要时提出调整建议。

(4)对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审核材料采购项目有关材料成本差异发生额的计算和处理是否正确。

(5)审核有无长期挂账的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如有,应查明原因,必要时提出调整建议。

(6)确定材料采购(在途物资)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原材料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原材料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同时抽查明细账与仓库台账、卡片记录,检查核对相符。

(2)执行实质性分析程序:

①编制本期主要原材料增减变动表,分析其变动规律,并与上期比较,如果存在差异,分析原因。

②将主要原材料的本期各月间及上期的单位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其波动原因,对异常项目进行调查并予以记录。

(3)执行存货监盘程序。

(4)检查原材料的入账基础和计价方法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一致;自原材料明细表中选取适量品种:

①在以实际成本计价时,将其单位成本与购货发票核对。

②在以计划成本计价时,将其单位成本与被稽查单位制定的计划成本核对,同时关注被稽查单位计划成本制定的合理性。

(5)对于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以及接受捐赠等取得的原材料,检查其入账的有关依据是否真实、完备,入账价值和会计处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6)检查投资者投入的原材料是否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入账,并检查约定的价值是否公允,交接手续是否齐全。

(7)检查与关联方的购销业务是否正常,关注交易价格、交易金额的真实性及合理性。

(8)了解被稽查单位原材料发出的计价方法,前后期是否一致,并抽取主要材料复核其计算是否正确;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原材料以及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原材料,检查是否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成本;若原材料以计划成本计价,还应检查材料成本差异的发生和结转的金额是否正确。

(9)结合期末市场采购价,分析主要原材料期末结存单价是否合理。

(10)编制本期发出材料汇总表,与相关科目钩稽核对,并抽查复核月度发出材料汇总表的正确性。

(11)审核有无长期挂账的原材料,如有,应查明原因,必要时提出调整建议。

(12)查阅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原材料增减变动记录和原始凭证,检查有无跨期现象,如有,则应做出记录,必要时提出调整建议。

(13)结合原材料的盘点,检查期末有无料到单未到的情况,如有,应查明是否已暂估价入账,其暂估价是否合理。

(14)结合长、短期借款等项目,了解是否有用于债务担保的原材料,如有,则应取证并作相应的记录,同时提请被稽查单位作恰当披露。

(15)确定原材料的披露是否恰当。

三、材料成本差异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材料成本差异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对本期内各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并与上期进行比较,检查是否存在异常波动,计算方法是否前后期一致,是否存在调节成本的现象。

(3)结合以计划成本计价的原材料、包装物等的入账基础测试,检查材料成本差异的发生额是否正确。

(4)抽查若干月发出材料汇总表,检查材料成本差异是否按月分摊,使用的差异率是否为当月实际差异率,差异的分配是否正确,分配方法前后期是否一致。

(5)确定材料成本差异的披露是否恰当。

四、库存商品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库存商品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同时抽查明细账与仓库台账、卡片记录,检查核对相符。

(2)执行实质性分析程序:

①编制本期库存商品增减变动表,分析其变动规律,并与上期比较,如果存在差异,分析原因。

②对主要库存商品本期内各月间及上期的单位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其波动原因,对异常项目进行调查并记录。

(3)执行存货监盘程序。

(4)检查库存商品的入账基础和计价方法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一致;自库存商品明细表中选取适量品种:

①在以实际成本计价时,将其单位成本与成本计算单或购货发票核对。

②在以计划成本计价时,将其单位成本与被稽查单位制定的计划成本核对,同时关注被稽查单位计划成本制定的合理性。

③对于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以及接受捐赠取得的库存商品,检查其入账的有关依据是否真实、完备,入账价值和会计处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5)检查投资者投入的库存商品是否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入账,并同时检查约定的价值是否公允,交接手续是否齐全。

(6)检查与关联方的商品购销交易是否正常,关注交易价格、交易金额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7)抽查库存商品入库单,核对库存商品的品种、数量与入账记录是否一致;检查产成品入库的实际成本是否与“生产成本”科目的结转额相符。

(8)了解被稽查单位库存商品发出的计价方法,并抽取主要库存商品检查其计算是否正确;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库存商品以及为特定项目专门制造的库存商品,检查是否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成本;若库存商品以计划成本计价,还应检查产品成本差异的发生和结转金额是否正确。

(9)编制本期库存商品发出汇总表,与相关科目钩稽核对,并抽查复核月度库存商品发出汇总表的正确性。

(10)审阅库存商品明细账,检查有无长期挂账的库存商品,如有,应查明原因,必要时提出适当处理建议。

(11)查阅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库存商品增减变动记录和原始凭证,检查有无跨期现象,如有,则应做出记录,必要时作调整。

(12)结合外购库存商品的盘点,检查期末有无货到单未到的情况,如有,应查明是否已暂估入账,暂估价是否合理。

(13)结合长、短期借款等项目,了解是否有用于债务担保的库存商品,如有,应取证并作相应记录,同时提请被稽查单位作恰当披露。

(14)确定库存商品的披露是否恰当。

五、发出商品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发出商品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执行实质性分析程序:

①编制本期发出商品增减变动表,分析其变动规律,并与上期比较,如果存在差异,应分析原因。

②对主要发出商品本期内各月间及上期的单位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其波动原因,对异常项目进行调查并记录。

(3)了解被稽查单位对发出商品结转的计价方法,并抽取主要发出商品检查其计算是否正确;若发出商品以计划成本计价,还应检查产品成本差异发生和结转金额是否正确。

(4)编制本期发出商品发出汇总表,与相关科目钩稽核对,并抽查复核月度发出商品发出汇总表的正确性。

(5)必要时,对发出商品的期末余额应函询核实。

(6)检查发出商品退回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7)查阅资产负债表前后若干天的发出商品增减变动记录和原始凭证,检查有无跨期现象,如有,应做出记录,必要时作调整。

(8)审核有无长期挂账的发出商品,如有,应查明原因,必要时提出调整建议。

(9)确定发出商品的披露是否恰当。

六、商品进销差价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商品进销差价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对本期内各月间的商品进销差价率进行分析性复核,检查是否存在异常波动,计算方法前后期是否一致,是否存在调节成本的现象。

(3)结合以前售价核算的库存商品入账基础的测试,检查商品进销差价的发生额是否正确。

(4)抽查月度商品发出汇总表,检查商品进销差价是否按月分摊,使用的差价率是否为当月实际差价率,并注意分配方法前后期是否一致。

(5)检查库存商品发生盈余或损失时,商品进销差价及增值税进项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否正确。

(6)检查被稽查单位是否在年度终了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

(7)确定商品进销差价的披露是否恰当。

七、委托加工物资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委托加工物资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抽查一定数量的委托加工业务合同,检查有关发料、加工费、运费结算的凭证,核对成本计算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及时、正确。

(3)抽查加工完成物资的验收入库手续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需要缴纳消费税的委托加工物资,由受托方代收代缴消费税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编制本期委托加工物资发出汇总表,与相关科目钩稽核对,并抽查复核月度委托加工物资发出汇总表的正确性。

(5)对期末结存的委托加工物资,应现场察看或函询核实。

(6)审核有无长期挂账的委托加工物资,如有,应查明原因,必要时提出调整建议。

(7)确定委托加工物资的披露是否恰当。

八、委托代销商品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委托代销商品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抽取一定数量的委托代销业务合同,检查有关发货凭证,核对其会计处理是否及时、正确。

(3)检查是否定期收到委托代销商品销售月结单(对账单),并抽查若干月份的销售月结单(对账单),察看会计处理是否及时、正确。

(4)对期末结存的委托代销商品,应现场察看或函询核实。

(5)审核有无长期挂账的委托代销商品事项,如有,查明原因,必要时提出调整建议。

(6)确定委托代销商品的披露是否恰当。

九、受托代销商品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受托代销商品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同时与仓库台账、卡片的抽查结果核对一致。

(2)抽取一定数量的与委托客户签订的代销合同或协议,了解被稽查单位在代理业务中的利益和责任等重要信息,判断该业务是否为代理业务。

(3)根据与委托客户签订的合同,检查是否正确计算属于客户的收益和被稽查单位的代理收益。

(4)检查受托代销商品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与代销商品款是否配比。

(5)对期末结存的受托代销商品,应现场监盘或询证核实。

(6)检查是否存在接受关联方委托代销商品事项,若存在,执行对关联方及其交易稽查程序。

(7)检查有无长期挂账的受托代销商品事项,如有,应查明原因,必要时提出调整建议。

(8)确定受托代销商品的披露是否恰当。

十、周转材料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周转材料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同时抽查明细账与仓库台账、卡片记录,检查是否相符。

(2)对周转材料余额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将周转材料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进行比较,分析其波动原因,对异常项目进行调查并做记录。

(3)执行监盘程序。

(4)检查周转材料的入账基础和计价方法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一致;自周转材料明细表中选取适量品种:

①在以实际成本计价时,将其单位成本与购货发票核对。

②在以计划成本计价时,将其单位成本与被稽查单位制定的计划成本核对,同时关注被稽查单位计划成本制定的合理性。

(5)检查与关联方的购销交易是否正常,关注交易价格、交易金额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6)了解被稽查单位对周转材料发出的计价方法,检查前后期是否一致,并抽取主要周转材料,检查其计算是否正确;若周转材料以计划成本计价,还应检查材料成本差异的发生和结转金额是否正确。

(7)编制本期周转材料发出汇总表,与相关科目钩稽核对,并抽查月度周转材料发出汇总表的正确性。

(8)审核有无长期挂账的周转材料,如有,应查明原因,必要时提出调整建议。

(9)查阅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周转材料增减变动记录和原始凭证,检查有无跨期现象,如有,则应做出记录,必要时提出调整建议。

(10)结合周转材料的监盘,检查期末有无料到单未到的情况,如有,应查明是否已暂估入账,暂估价是否合理。

(11)检查出租、出借周转材料的会计处理是否合理。

(12)检查周转材料中的低值易耗品与固定资产的划分是否符合规定。

(13)检查周转材料的转销或摊销方法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前后期是否一致: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进行摊销;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和其他周转材料等,可以采用一次转销法、五五摊销法或者分次摊销法进行摊销。

(14)检查被稽查单位是否存在周转材料押金,若有,结合相关项目的稽查,察看周转材料押金的收取情况是否合理,有无合同,是否存在逾期的周转材料押金,相应税金的处理是否正确,必要时提出调整建议。

(15)结合长、短期借款等项目,了解是否有用于债务担保的周转材料,如有,则应取证并做相应的记录,同时提请被稽查单位做恰当披露。

(16)确定周转材料的披露是否恰当。

十一、存货跌价准备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存货跌价准备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检查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和存货损失转销的批准程序,取得书面报告、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等证明文件。

(3)评价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依据和计提方法是否合理,是否充分考虑了持有存货的目的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

(4)若被稽查单位为建造承包商,对其执行中的建造合同,应检查预计总成本是否超过合同总收入,如果超过,跌价准备计提是否合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5)比较本期实际损失发生数与前期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以评价上期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合理性。

(6)如果被稽查单位出售或核销已经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应检查相应的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7)注意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价值又得以恢复的,是否在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的范围内转回,依据是否充分,并记录转回金额。

(8)检查被稽查单位是否于期末对存货进行了检查分析,存货跌价准备的计算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9)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披露是否恰当。

十二、受托代销商品款的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受托代销商品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获取与委托客户签订代理业务的合同或协议,检查代理业务发生的内容、性质是否合法,了解公司参与代理业务的利益和责任等重要信息。

(3)结合受托代销商品科目的稽查,检查受托代销商品和受托代销商品款是否配比,相关收益的计算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必要时,向委托客户发函询证受托代销商品款的真实性。

(5)检查受托代销商品款相关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6)检查是否存在接受关联方委托代销商品事项,若存在,执行关联方及其交易稽查程序。

(7)确定受托代销商品款的披露是否恰当。

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生产与存货循环及其稽查实务。首先应了解该循环所涉及的证据、业务活动及内部控制,然后应了解针对涉税项目的相关认定所应采取的常用的内部控制测试和常用的交易实质性程序,尤其要掌握常见的关于存货稽查、营业成本稽查的实质性程序。通过本章的学习,附带了解材料采购、库存商品等的稽查,为企业所得税的某些项目稽查打下基础。

关键术语

生产与存货循环  常用的内部控制测试

常用的交易实质性程序

思考题

1.企业在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各种内部控制目标(“存在”或“发生”、“完整性”、“计价和分摊”、“分类”、“截止”等)中,针对税收会具有哪种倾向?

2.针对企业在生产与存货业务中的倾向性,税务稽查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