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咸丰以前讨论大钱铸造问题

咸丰以前讨论大钱铸造问题

时间:2022-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钱的铸造虽始于咸丰三年,而讨论大钱铸造的问题则远在鸦片战争以前。他所谓铜钞,实际上就是大钱,但并未提倡通货膨胀政策。[14]根据以上资料,可见咸丰三年以前主张铸造大钱的有王瑬、邱嘉穗、梁章钜、吴嘉宾、何绍基等人,而反对铸造大钱的只有包世臣一人。)何绍基的奏折距咸丰三年五月开始铸当十钱不过六个月,清帝还未加以允许,但口气业已放松好多。

1.咸丰以前讨论大钱铸造问题

大钱的铸造虽始于咸丰三年(1853),而讨论大钱铸造的问题则远在鸦片战争以前。咸丰五年,御史宗稷辰“条陈钱法”折内说过,“自道光年间,忧银少而思胜之以钱,始有铸大钱之议”[8]

道光十七年(1837),王瑬著《钞币刍言》说:“更铸当百、当十大钱以便民用。钱为三等。”[9]铸大钱与行钞票之说,似乎首倡自王瑬。这一个大胆的通货膨胀论当时轰动一时,引起正反两面的议论。

铸大钱的主张,首先引起包世臣的反对。包在《再答王亮生书》中说:“尊议又兼铸当十、当百大钱以济现钱之乏,而严铜禁以饬钱法云云,钞法一行,则现钱足用而私铸自息。铜禁之严,莫如宪庙〔指雍正帝〕,其时政事无不令行禁止者,而铜禁竟不能行,何况可必于今日乎?”[10]

道光十八年(1838),邱嘉穗有《铜钞议》,反对发行纸币而主张铸造大钱。他所谓铜钞,实际上就是大钱,但并未提倡通货膨胀政策。《铜钞议》说:“苟欲其神明变通而为可久之计……莫若取白铜之精好者销铸为钞,如今日之钱式而稍加重大,镂以文字,面曰康熙宝钞,背曰准五、准十之类,以至准百而止,而其中孔则别之以圆,取其内外圆通,流行钱法之义。”[11]

道光十八年,梁章钜奏请铸当十、当百大钱,交户部议,当以“需铜较少,获利转多,即多其品种,重其工本,私铸者亦能肆其巧诈。奉谕:‘现在京外各局,铜铅均属赢余。钱法通行已久,并无窒碍。梁章钜所请改铸之处,着毋庸议。’”[12]

道光二十五年(1845),吴嘉宾有《钱法议》,也主张铸造大钱,但以铜的市价为准,照成本铸造,也没有通货膨胀的意义。《钱法议》说:“诚恐多用钱,而钱不敷用,且奈何?窃谓宜加铸大钱。假如铸当五当十钱,当五者宜重二钱四分,当十者宜重四钱八分,当五者铜三斤,为钱二百,值今钱一千;当十者铜三斤,为钱一百,值今钱一千。今市价钱一千,买铜三斤,与今大钱适相当,私毁则不能多得铜,私铸则不能多得钱。凡用钱者,只以斤两为准,不论官铸私铸,盖直以铜交易耳。譬如色银任市倾泻,岂复有私铸乎?然当五当十,较今钱轻,便至半,鼓铸工本则较今钱节省过半,此可以救钱少之病也。”[13]

咸丰二年十一月初六日(1852年12月16日)四川学政何绍基奏请铸用大钱以复古救时并禁止民用铜器。清帝谕:“所奏不为无见,然小钱大钱,制虽异,用实同。现铸小钱,铜尚不足,何况大钱乎?汝知一未知二也。至器用多铜,原干例禁,本年曾经降旨。况古制亦非尽善,举一事必欲复古,试问井田封建尚可复乎?此折着户部存记,若有可行时,不妨采择入奏。”[14]

根据以上资料,可见咸丰三年以前主张铸造大钱的有王瑬、邱嘉穗、梁章钜、吴嘉宾、何绍基等人,而反对铸造大钱的只有包世臣一人。(咸丰三年,王茂荫反对很厉害。)何绍基的奏折距咸丰三年五月开始铸当十钱不过六个月,清帝还未加以允许,但口气业已放松好多。这是因为当时清廷正在酝酿此事的缘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