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计凭证以月度为单位累计存储

会计凭证以月度为单位累计存储

时间:2022-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产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生产过程,既能够创造出物质财富,取得一定的劳动成果,同时也必然会发生劳动消耗,其中包括人力,物力及财力的耗费。会计的行为起源和发展与数学的起源和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原始社会后期,人类已经开始从事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活动,可以说,会计与数学的产生出自人类的同一动机。

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生产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生产过程,既能够创造出物质财富,取得一定的劳动成果,同时也必然会发生劳动消耗,其中包括人力,物力及财力的耗费。

(一)会计行为的起源

恩格斯指出,和其他科学一样,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的;是从丈量土地和测量容积,从计算时间和制造器皿中产生的。会计的行为起源和发展与数学的起源和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原始社会后期,人类已经开始从事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活动,可以说,会计与数学的产生出自人类的同一动机。

(二)会计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

会计行为产生是以人类生产行为的产生、发展为根本前提的。原始社会末期,生产有了剩余,人类已经开始从事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活动,人们需要计量,一个有记录的时代开始了。只是当初的会计记录是由生产者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节余等记载下来,只有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和水平时,会计才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由专人进行负责。所以,人类的会计行为要根据“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和人类的生活水平”来确定产生在哪个阶段。

(三)会计一词产生于我国西周

在原始社会末期,最简单的“结绳”、“刻板”、“刻石”计量的记录行为标志着会计的萌芽。“会计”一词大约产生于我国西周时代,它本来的含义主要是指对财务收支业务的记录、计算和考核。据《周礼》记载,“司会主天下之大计,以岁会考岁成……”又据清代对官厅会计的考察,提出:“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岁会就是计算全年的收支,司会根据会计记录考核当年的收支情况。在西方,早期出现的“簿籍”,也是指通过簿籍对财产物资的收支活动进行记录和计算,通过记录、计算来考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会计是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生产活动的发生是会计产生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生产活动的发生,就不会有会计思想、会计行为的产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生产活动一发生,就产生了会计思想、会计行为。会计学者的考古结果表明,只有当人类的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以至于生产所得能够大体上保障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的需要时,人们才会关心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的比较,特别是当劳动成果有了剩余时,原始的计量、记录行为才具备了产生的条件,会计也由此进入了萌芽阶段,这一时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也叫会计的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由此可见,会计并不是在生产活动发生伊始就产生的,它是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劳动成果有了剩余之后,人们开始关心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的比较,更关心对剩余劳动的管理和分配,才会需要对它们进行计量、计算和记录,因而产生了会计思想,有了会计的萌芽。因此,会计是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伴随着生产活动的产生、发展而产生,也将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而发展和完善。

三、会计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出现原始的计量、记录行为。当时会计的任务主要是登记原始公社社员共同劳动的过程及其成果。

2.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出现了“簿籍”,用“入”和“出”作为记账符号来反映各种经济业务。据马克思考证,印度太古共同体中,就已经有了农业记账员,在那里簿记独立地成为一个公社官员的专职。

3.封建社会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从西汉到明清两千多年,出现了“四柱结算”,也称“四柱清册”。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和实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明清时代又出现了“龙门账”,即把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运用“进-缴=存-该”的平衡等式进行试算平衡。这是中国最早的复式记账。由于封建社会是以自然经济为主的社会,会计主要是核算和监督朝廷官府的钱粮赋税的收支活动,通常将这个时期的会计称为“官厅会计”。

4.资本主义社会

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商品和货币交换成为大量的广泛的社会活动。人们为了有效地安排劳动时间,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就必须采取一个统一的计量单位,即以货币的形式从数量方面对再生产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记录、计算、分析和比较以取得经济管理的有效信息。由于对会计的迫切需要,会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了一套比较突出、完善的科学方法,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股份公司逐渐成为最有代表性的经营组织。股份公司的出现,使得公司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发生了分离,公司的股东一般不直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推选董事会作为代表,由董事会聘请经理来管理企业。这样,企业的经营者就有责任向股东、债权人、政府管理机构、潜在投资人提供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告。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了证券交易所,这就要求不同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能够具有可比性。为了使财务报告的阅读人能够看懂财务报告,报告的编制原则、所应用的会计术语和会计方法就必须是全社会统一的,传统会计中那种各行其是的会计核算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会计界逐渐形成了一套有关财务报表形成的规范和准则,称为“公认会计原则”,从而奠定了现代会计的基础。

5.社会主义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会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49—1980年,在会计核算方法上主要是效仿前苏联的做法,以计划经济为中心,为计划经济服务。1980—1992年,是会计核算的改革过渡阶段,在原有的会计制度、方法上进行改革的尝试,但没有跳出计划经济时期的一贯做法。1993年以来,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陆续颁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等一系列会计法规,特别是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由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从而建立了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会计管理体系,我国会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四、会计的概念

关于现代会计的定义,中外会计界的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从来没有统一过,大致有以下四种提法。

1.管理活动论

所谓会计,是指会计工作,是对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事项,按特定的方法,予以计量、记录、分类、汇总和分析评价。

2.管理工具论

所谓会计,是指一种技术手段,是反映和监督生产过程的一种方法,是管理经济的一种工具。

3.艺术论

所谓会计,是指科学、能力和技巧的结合,旨在将具有或至少部分具有财务特征的交易事项,用货币表示,予以记录、分类及汇总并解释由此产生的结果。

4.信息系统论

所谓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预定输送给有关组织重要的财务和其他经济信息,以供信息使用者判断和决策使用。

针对会计概念的不同看法,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是对各单位的经济业务,主要运用货币形式,借助于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实行监督。利用其产生的财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五、会计的属性

会计的属性是指会计的性质。从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可以看出,会计所涉及的内容,既同生产力相联系,又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相联系,从而使会计既有技术性又有社会性。

会计的技术性主要表现在会计的某些方面反映了生产力的技术性和组织要求,可以用于管理,促进生产的发展。

会计的社会性,是指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它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牵扯企业所有者、债权人、政府、企业管理当局、潜在的投资者等一系列的外部和内部利益主体,各利益主体从各自利益出发,自然要求会计工作符合自身的利益要求,以期达到有利于自己的经济目的。因而会计工作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要求,最终在各利益主体之间作出最优的权衡决策,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要求。这种协调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会计准则的制定。

会计的双重性,决定了会计的科学管理属性,使它成为一门经济管理科学。也就是会计具有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即技术性,同时又具有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相联系的社会属性,即社会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