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别用钱把孩子毁了

别用钱把孩子毁了

时间:2022-1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内一家报纸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因为见很多同学都有专车接送上下学,小学一年级的小斌开始恳求做生意的姑姑开车来送自己上学。要求得到满足后,小斌竟然再不许自己的父母来接送自己,并跟同学们介绍说送他的姑姑是自己的妈妈,以前来送自己的妈妈其实是保姆。如果为了满足孩子的攀比心理,为此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后的结果只会害了孩子。养育孩子,只有尊重规律和科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国内一家报纸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因为见很多同学都有专车接送上下学,小学一年级的小斌开始恳求做生意的姑姑开车来送自己上学。要求得到满足后,小斌竟然再不许自己的父母来接送自己,并跟同学们介绍说送他的姑姑是自己的妈妈,以前来送自己的妈妈其实是保姆

这则新闻让人心寒,一个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竟然把自己的母亲说成是保姆。但是我们更应该反思,难道真的是孩子天性使然?

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孩子在幼儿期就有表现的欲望,当他想得到别人的关注或者感到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时,就会用好看的玩具、漂亮的衣服或者受到奖励等行为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另外孩子的模仿力和好奇心很强,喜欢新鲜事物,和小朋友在一起,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这些心理因素都会引发他的攀比行为。

上了学,儿童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学习能力上的差别使他们的竞争攀比意识更加与日俱增。每个孩子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与其他孩子做对比,有的比物质水平,如:看谁的衣服是名牌;看谁的铅笔盒高档;看谁带的钱多,花钱大方等。有的则比家庭条件,如:比谁家的房子大、装修档次高,父母当的官大、钱多、车子好,家中生活用品高档等。还有的比外表长相,比荣誉,比谁受老师的喜欢等。

作为父母不但没有及时地引导孩子的心理,甚至在很多时候还助长了攀比心理,这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且不说五花八门的物质消费攀比,单就孩子的教育来讲,父母之间的攀比比比皆是,如比上什么兴趣班、特长班或特色幼儿园、贵族幼儿园等等。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白纸一样的孩子很自然就受了影响。

成人之间不也是整天在跟别人比较吗?今天比谁挣钱多少,明天比谁职位高低,后天比谁房子大小……不同的是,成人的个性和心理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即便有时候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也会做出适当的反应来“掩饰”自己的失落心理。而儿童大都是单纯的,他们只会想什么说什么,所以当孩子出现攀比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呢?

家长们要在理财的过程中避免这种攀比的心态。如果为了满足孩子的攀比心理,为此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后的结果只会害了孩子。因为虚荣心和攀比的心态是一个无底洞。简单地说,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观念的问题。即使许多父母不惜代价地去达成孩子的攀比要求,但是真正付出的代价却是孩子们健康而纯洁的心灵。互相攀比中形成的扭曲心理,如果让这种心理放任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事实上,由于先天条件及后天环境的不同,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发展潜质。养育孩子,只有尊重规律和科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虚荣消费实质上是一种不尊重孩子的行为。此种做法忽视了孩子之间存在的诸如兴趣爱好、身体发育状况、后天成长环境等个体差异,而一味以攀比的想法来要求孩子,这不但违背了成长的规律,而且也会使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和感受公式化,最终必然会限制个性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