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别侵犯孩子的隐私

别侵犯孩子的隐私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杰种种诡秘、反常的行为,让他的妈妈忧心忡忡。这时,一股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担忧,和渴望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冲动如潮水般涌了上来,驱使文杰的妈妈对那个抽屉里的秘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认为父母不应该侵犯这方面的隐私,侵犯自己拥有“秘密”的权利。这方面隐私一旦受到侵犯,孩子会开始丧失自省的欲望,放弃这种能力的培养,这对其其健康成长是有害无益的。

别侵犯孩子的隐私

有一些心理常识的人都知道,人的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也是有迹可循的。婴幼儿时期,孩子一切依赖父母;少年时期,孩子也许仍把父母当做学习、模仿的第一榜样,但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成人意识的出现,他们要在更广的范围内接触社会和人生,此时,他们的隐私内容发生了变化而且范围逐渐扩大。我们来看下面这位妈妈的疑惑:

有一天,萧萧的妈妈向大家抱怨:“萧萧越大越不听话,不像从前那样,有什么事都和我们讲。”萧萧妈妈接着说,:“萧萧8岁开始,就发现孩子有些事瞒着自己,有些东西藏起来不让自己看见,同学之间的书信和他自己的日记总要放到安了锁的抽屉里,我们做父母的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感到不安,怕孩子染上坏毛病。”

跟萧萧妈妈有一样想法的父母应该有很多,他们都曾发现、经历过这种猜不透孩子想法的情况,这同时也体现了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心理不够了解的一种现状。这样的父母,习惯了对孩子过于保护和包办一切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在发现孩子对自己有所保留后,竟千方百计地去翻看孩子的书信和日记,然后把其中一些内容当做孩子“错误行为”的证据,拿去指责孩子,伤孩子的自尊心。下面这位妈妈就是这样的:

文杰以前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孩子,每天放学后,就像小鸟一样吱吱喳喳地跟妈妈讲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平时凡是写的、画的任何东西都会第一个拿给妈妈看。那时,他们母子俩之间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秘密的。

可是,自从文杰上了初中以后,性格逐渐变得孤僻懦弱,沉默寡语。每天放学回到家,他就径直钻进自己的房间,关在里面不知做些什么。每个周末,他总是以去图书馆查资料等种种理由为借口,故意避免跟家人接触。更令文杰妈妈迷惑的是,他的书桌抽屉竟然不知什么时候上了一个牢牢的锁头……文杰种种诡秘、反常的行为,让他的妈妈忧心忡忡。文杰的妈妈不明白,自己从小带大的孩子怎么会变得这样陌生?他到底有些什么秘密,要把妈妈拒在“心门”之外?妈妈想:“涉世未深的他,会不会因为缺乏辨别力和免疫力而结交了社会上的坏朋友?正值青春期的他,难道是早恋了?”这时,一股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担忧,和渴望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冲动如潮水般涌了上来,驱使文杰的妈妈对那个抽屉里的秘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可是,文杰总是小心翼翼地防范着,总把抽屉的钥匙贴身挂在脖子上,让他妈妈没有任何乘虚而入的机会,但文杰的妈妈一直在寻找这个机会。

一天早晨,当文杰的妈妈在文杰房间里打扫卫生的时候,她惊喜地发现桌面上竟然放着一条钥匙。文杰的妈妈立即拿起钥匙去开锁。拉开抽屉一看,里面赫然放着一本厚厚的日记本。日记里面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一部分是一些怀恋昔日同窗的感情宣泄,另外一些就是记录着学校里同学之间发生的芝麻绿豆的事情。当文杰的妈妈翻到最后那几页时,其中的一篇日记引起了她的注意,上面是这样写的:“今天,我在妈妈的梳子上惊奇地发现了一根白头发,这是妈妈为这个家累的呀!为了表达我对妈妈的爱,我把这根白头发珍藏在日记本里,以做纪念。”看罢日记,文杰的妈妈百感交集,心绪纷繁。

许多家长都是这样的,孩子有了隐私,总是千方百计地去侦察,如翻抽屉看日记、拆信件,甚至打骂训斥。事实上,这种做法往往会伤害到孩子,给孩子造成沉重的精神压力,自尊心也受到巨大伤害。

有一位父亲,有一次未敲门就进入儿子的房间,儿子竟恼怒地大声问道:“有什么事?为什么不敲门进来!”这位父亲十分伤心:“白养这么大了,怎么这样对待我。”

可是儿子在自己的日记中却这样写道:“我看书写作业时,有时学着学着,感到背后喘气声,猛一回头,发现爸爸正在偷偷地看我。每当这时,我就觉得自己像做错了事,气得跟他吵。对他不敲门进房间我特反感,每个人都要尊重别人的想法,做家长的也不例外。”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孩子都希望独立,拥有一块儿属于自己不受干扰的地方,做错了事,想偷偷改了,学习落后了,想暗自追上去。他们认为父母不应该侵犯这方面的隐私,侵犯自己拥有“秘密”的权利。

孩子写日记是一种自省的方式,父母偷看甚至宣扬孩子的日记,是极不可取的。同样,孩子向父母吐露的心事父母也不可随意宣扬。这方面隐私一旦受到侵犯,孩子会开始丧失自省的欲望,放弃这种能力的培养,这对其其健康成长是有害无益的。

有一个初二的女同学,她给学校里的心理咨询室写过这样一封信:我有不少朋友,比如小学班上的、外面辅导班里认识的、一起排练节目时认识的等等。平时学习太紧张了,我们就写信联系。可是信一寄到家,我妈妈就要拆开来,先看看,然后才肯给我。我说了她好几次,她就是不听。我感到自己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小孩子了,应当拥有自主交友的权利了,所以我感到妈妈这样做是不尊重我。

那天,妈妈拆看了我的来信后,一边把信扔给我,一边说:“哼,你现在什么也不告诉我了,我看你瞒得了我。”天哪!我有什么东西要瞒着她呀!老师,你说我妈妈这样做,我该怎么办?

像这样干涉孩子的交往,关注孩子隐私的父母心情可以理解,方式却不可取,这样做会给孩子带来精神上的负担,感到恐慌和无助,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了解孩子的成长心理,尊重孩子的隐私,进而赢得孩子的认可呢?建议父母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