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投资有计划

投资有计划

时间:2022-1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6年5月份,张先生试探性地买了只开放式基金,半年下来,45%的收益让张先生看到了投资理财的魅力,也后悔自己当初没有更多地投入资金。过度投资无疑就将自己暴露在风险之下,在理财的过程,切忌投资过度。

人们已经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手上的钱会贬值。“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当前持有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有更高的价值。”简单地说,今天的1块钱要比明年这个时候的1块钱更有价值。原因很简单,如果我们把这1块钱存入银行或者购买其他理财产品,一年之后我们就会有一定的收益。很可能1块钱就变成了1块1毛钱。现在的1块钱就等于1年后的1块1毛钱。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货膨胀,我们在进行投资和理财的时候,一定会考虑到物价上涨的问题:如果银行的年利率是5%,而通货膨胀率是10%,那么你将钱存在银行的实际收益是-5%。

既然手上的钱会贬值。那么在竞争日趋激烈、物价只涨不跌的商业社会中,人人都巴望口袋里的钱成为老母鸡,天天能下蛋,“钱生钱”大都成了各种名目繁多的理财产品的宣传口号。在这场疯狂的游戏中,有人成为了胜利者,而有人却成了炮灰。

人们开始夸大了理财的作用,甚至很多人把资产在短期内翻番当成了自己的目标。加上赚钱效应的诱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神话理财的伟大作用。房产、股票成为了大街小巷人们讨论的重点。

显然在这个时候,已经投资过度。当人们都在追求暴利的时代,必定会演绎出更多疯狂的故事。但是当潮水退去,我们会发现很多人其实是在“裸泳”。所以我们需要反思,自己是不是这场游戏中疯狂的玩家。

然而,理财真能快速致富吗?这样的例子有,中国股市曾经涨得很凶,一年之内的基金净值翻倍的不在少数,上海与北京的房子也直线上涨,这些都产生了大赚特赚的理财幸运儿。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不是常态。所谓理财,尤其是大众百姓的理财,应当认清理财的风险、收益与不确定性因素,切莫随大流把钱投出去,而回报全凭别人估算。

许多在股市中赚大钱的朋友,常常会现身说法。有了几年积蓄的张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2006年5月份,张先生试探性地买了只开放式基金,半年下来,45%的收益让张先生看到了投资理财的魅力,也后悔自己当初没有更多地投入资金。

听到身边的人、基金公司的人,还有一些网上发文的所谓经济学家,都说今后股市还会往上涨,同时看着越来越多的基金有了翻倍的收益,张先生准备把所有的资产全投到基金上,甚至把房子抵出去加按揭贷款买基金,用他的话讲“以后买车买房就靠基金了”。

但是,理财是资产合理分配、有序增值的手段,过度投资或过度关注都很容易使日常理财转变为投机。投资收益不能用过去推测未来,更不能期望值太高。投资已经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人们已经不愿意把钱存在银行。

股市火爆,房地产红火,造就了不少富翁。在财富效应的驱动下,有些投资者开始举债投资,购买多套房子以期望增值,于是出现了许多“负翁”。日本、香港房产泡沫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超负荷的过度投资,往往是财务危机的罪魁祸首。

所以,清醒吧。不要只把风险挂在嘴上,而是学会控制风险。过度投资无疑就将自己暴露在风险之下,在理财的过程,切忌投资过度。不要以为一次的侥幸就可以保证自己财产安全,任何时候,资金的安全应该优先考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