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识乃财富的开山祖

知识乃财富的开山祖

时间:2022-1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7年11月10日,在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的签字仪式上,林青与重庆农药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世伦分别签订了转让合同书,而转让费则高达700万元。而南京、济南的两家皮革厂更是当即表示愿出高价洽购。最后,重庆农药化工集团公司以700万元的转让费独家买断此项技术成果。这既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创业能力,又使一批大学生因知识而致富。

大学生不仅会读书,还会创业,会赚钱,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给新一代大学生提供的新机遇。

1997年举行的第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上,爆出了“一项大学生成果卖出700万”的新闻,曾经轰动一时。

1997年11月10日,在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的签字仪式上,林青与重庆农药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世伦分别签订了转让合同书,而转让费则高达700万元。这对林青来说,是笔多么大的巨款。

林青,这个四川联合大学皮革工程专业女硕士生,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成功和荣誉,一脸的坦然和轻松。她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灵感”和“天赋”,而只是觉得“水到渠成”,只是在实习中发现皮革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想法解决获得的成果。说来也挺有传奇色彩。这位在皮革生产技术研究中取得巨大成功的河南姑娘,一开始选择专业时却是“另有其爱”——电信专业。林青于1991年参加高考,本来一心想学电信专业,哪知道却阴差阳错地进了皮革工程专业。小姑娘开始时挺不乐意:“那不就做皮鞋吗?我可不干。”为了这事她可没少懊恼困惑过。但很快,她便得知了四川联合大学在这一专业设有轻工博士后流动站,其学术地位在全国可属一流。于是,林青安下心来学习,并于1996年随同导师参加了亚洲国际皮革科学技术会议,在会上,她不仅宣读了自己的论文,而且成为了会议主持人。那一年,她才24岁。

1995年3月,林青到成都的一家工厂实习。不久,她便发现了制革中采用的鞣剂各有优缺点,能不能找到一种更好的新产品呢?这个念头跳入了她的心里,从那年暑假开始,林青就一头钻进了新产品的研究中,新产品小试成功后,她又进一步扩大试验,几个寒暑假几乎都泡在了工厂里,和工人一块吃,一块住,一块干,工人们看到这个不一般的大学生都禁不住啧啧称赞:“这个女娃吃得了苦,不简单。”

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锲而不舍的拼搏,她的研究终于成功了。

1997年,林青带着她的成果来到了南京参赛,人山人海的大学生科技展厅里,各式各样的成果分外抢眼。而林青的“KMRC铬鞣粉生产技术成果说明书”迅速成了展区的抢手资料。而南京、济南的两家皮革厂更是当即表示愿出高价洽购。最后,重庆农药化工集团公司以700万元的转让费独家买断此项技术成果。

消息传开后,很多人都表示疑惑与担心:“一个大学生的成果值这么多钱?万一搞砸了怎么办?”面对众人的疑问,公司副总经理回答得相当简洁“值!”事实上,重庆农化集团真正吃到了科技的甜头:早在两年前,这家公司还在因为废料无法自行处理、经济效益不佳而举步维艰时,试用林青的新技术,公司不仅解决了污染治理的老大难问题,经济效益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大学生不仅会读书,还会创业,会赚钱,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给新一代大学生提供的新机遇。

向南是北京某科技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早在他读大学的时候,他就以专利技术成为北京海淀区一电池生产股份公司股东,每月收入4000余元。

刚进入大学校园时,许多同学都纷纷去做家教,希望用做家教的一点点收入来贴补自己的大学生活费用,但向南丝毫不为所动,他有自己的长远打算。仅靠做家教,以后走上社会怎么办?再说,做家教时间要求紧,并且家长掏钱,要的都是立竿见影的效果,出效果快了好说,如果碰上个脑瓜不开窍的学生,迟迟不见效果,家长脸色是不会好看的。在这所大学,有的是顶尖级的教授和专家,科研设备也齐全,不懂的东西可以问,时间也充裕,如果自己进行科研发明,环境条件十分有利。

于是,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向南便着手研究汽车蓄电池了,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同学们都忙着去做家教,他却躲在宿舍里摆弄蓄电池。之所以选择研究汽车蓄电池,是因为他认为汽车蓄电池在我国有十分广阔的市场,许多专家都预测说,21世纪将是中国最繁荣的汽车时代,汽车时代,少了蓄电池怎么行?

有同学笑向南说:“向南一心要当老学究啦。”但他不以为然。他喜欢搞科研,又渴望自己能拥有比较富足的经济生活,所以就选择了这条路。1996年秋天,向南研究的节能汽车蓄电池顺利获得国家专利后,国内十几家生产汽车蓄电池的厂家就瞄上了他。他顺利地和北京这个厂家签订了以科技专利入股的合约,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大学生股东,每个月可以依靠那项专利领到4000余元。

许多人把大学生叫穷学生,因为除了父母的供养,他们在经济上没有任何来源。尤其是近几年来大学收费标准越来越高,使许多农村大学生更是沦为贫困一族。

那么,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是否注定了就只能是一贫如洗呢?其实不然,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丰富知识和特有的活跃思维,自主创业,为社会也为个人创造财富。

1999年,中国科技大学刘庆峰等6名学子,由于参与计算机“人机语音对话技术”研究并做出创新成果而在中国科大天音公司中获得668. 85万元的配股金额。这意味着这6名在校大学生因技术创新而每人获得了上百万的资本,成为校园里的百万富翁!

据介绍,刘庆峰等6名学子,2人是博士生,1人是硕士生,3人是本科生,他们都参与了中文语音合成技术的研制开发工作,研制了我国首台“能听会说”汉语的电脑,为我国在国际人机语音对话高技术领域赢得了一席之地。其中二年级博士生刘庆峰因做出多项关键技术创新,为首次将中文语音合成技术推进到实用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而获得个人最高股权奖励,并被聘任为新公司总经理。

随着大学教学的改革,尤其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增加,许多大学生已不满足于仅仅是死读书、读死书,而试图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应用于实践。这既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创业能力,又使一批大学生因知识而致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