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加快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进度。2010年,兰州理工大学科技园获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认定。酒泉新能源基地被认定为国家风电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酒泉国家风电装备、天水国家先进制造、白银国家新材料等3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甘肃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被列入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2010年我省已在兰州、嘉峪关、天水开展建设数字城市。

高技术产业

一、2010年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一)高技术产业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实现总产值107.24亿元,同比增长29.5%;工业销售产值96.34亿元,同比增长23.43%;新产品产值14.93亿元,同比增长29.87%;出口交货值2.93亿元,同比增长114.67%。2010年电子信息全行业(包括电子制造业和软件服务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7.2亿元,同比增长29.9%;实现工业增加值13.42亿元,同比增长26.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91亿元,同比增长18.4%;实现利税总额7.26亿元,同比增长32.97%,其中:软件服务业实现利税总额3.46亿元。高技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二)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进展顺利。一是加快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进度。2010年,全省在建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57项,项目总投资50亿元,截至年底,预计完成投资35亿元,建成并验收5项。二是加大省级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的能力。2010年,我省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信息技术和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组织实施了一批高技术产业化、创新能力及信息化建设、高技术产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产业研究与开发专项等45个项目,共安排补助资金4700万元。

(三)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显现。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汇聚了省内外多家大型风电制造企业进行研发、生产,初步形成了辐射西部省区市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金昌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白银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制品研发生产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和兰州生物产业省级高技术产业基地等一批产业基地正在抓紧建设,基地的产业链条、产业配套和区域创新体系逐步完善,产业集聚化、规模化优势进一步显现。

中药产业链建设实施顺利。立足我省中药材资源优势,加强中药材种植、加工、生产、研发、流通、服务等环节的关联配套和协调发展,我省实施的特色中药材产业链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特色中药材家养驯化取得初步成效。目前,重点支持的10个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已陆续开工。

园区建设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我省不断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出台新的支持政策和实施方案,使引进入园的企业不断增加,产业集聚进一步加大。2010年年底,全省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610亿元,实现财政收入86亿元。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共入驻企业4563家,入区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25亿元,带动就业38万人,人均实现生产总值16.05万元,人均工业增加值407.4万元,创造工业增加值150.3万元。

(四)着力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下发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意见》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信息技术和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为重点,按照“前五年建基地、促集群、扩规模,后五年抓支柱、促先导、大提升”的两步走发展思路,力争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2015年达到12%、2020年提高到16%的目标,并制订了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规划引导、增强智力支撑等保障措施,以及包括财税、土地、环保、金融、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具体政策条款,为培育和发展略性新兴产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五)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全省依靠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科技事业得到快速提升。一是科技进步水平持续提高。2010年,全省共登记省级科技成果1065项,专利申请量3558件,专利授权量1868件,获得国家科技奖6项,省科技奖181项。二是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健全。2010年,兰州理工大学科技园获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认定。酒泉新能源基地被认定为国家风电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酒泉国家风电装备、天水国家先进制造、白银国家新材料等3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甘肃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被列入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在省级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上,以增强全省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眼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2010年,新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23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4个、甘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创新型企业16个,高新技术企业33个。三是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我省通过重大专项的实施,解决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问题,培育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壮大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共争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研究专项等项目598项,获得经费支持3.48亿元,立项实施各类科技项目850项。

(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近几年,我省一直坚持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努力抢占经济增长的制高点。2010年,研究出台了《甘肃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考核办法》、《甘肃省行业技术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关于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的意见》等扶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政策措施。通过新建企业技术中心,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扶持企业开展产业化过程的技术研发,提高产业竞争力。2010年新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个。

(七)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截止2010年,全省光缆总长度达到20.96万公里,宽带网络覆盖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和99%的乡镇,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691.6万门,宽带交换机端口容量达到136万个,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800多万门。信息技术在企业产品设计、制造和经营管理上的应用日益普及。全省重点企业90%建立了内部网,80%实现了办公自动化,50%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与联通、电信和移动三大通信运营商合作,推动数字城市建设。2010年我省已在兰州、嘉峪关、天水开展建设数字城市。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定西、白银开展了“动力100助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活动,为全省1.5万户集团客户、中小企业提供移动信息化应用和服务。开展信息化平台建设,支持电信“商务领航”平台和省机械科学研究院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全省7.2万户各类信息和行业应用提供门户网站管理、视频会议、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设计等外包服务。稳步推进省电子政务工程建设。2010年我省列入国家计划的电子政务项目共2项,总投资约3755万元,争取国家补助资金847元。

二、2011年工作思路及主要任务

2011年,我省应增强贯彻产业政策和指导产业发展的能力,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线,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和竞争优势。

(一)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我省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注重技术突破、产业融合和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培育和推进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信息技术和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编制完成“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专项规划,研究提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意见》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动计划》中确定的重点任务,将工作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切实有效加以推进。抓住国家启动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的政策机遇,加强与国家的汇报与沟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争取2011年内在重点领域成立国家批准由中央财政入股的创业投资基金,借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生物育种、信息产品制造、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研发、产业化和市场推广等专项项目,力争在这些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二)大力推进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环节,以关键技术开发为重点,推动以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为主的行业创新体系建设和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的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建设,落实建设资金和各项政策措施,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建设任务,努力打造我省一流工程技术创新平台。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现有省级产业创新平台的能力和水平,继续开展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的认定与建设。对特色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和行业影响明显的,组织申报国家级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并给予资金支持,通过强化研发、系统集成和工程化试验条件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优势特色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和竞争能力。

(三)加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我省已形成集聚效应的高技术产业链和产业基地,集成发展我省具有优势的新兴产业。加快推进金昌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兰州省级生物产业基地建设进度。围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产业链为基础,优化高技术产业布局,积极推进省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为争取纳入国家级基地打下良好基础。开展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有效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四)全面推动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全省电子政务外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安排省级电子政务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完善省级政务外网与市州政务外网的联网工作,实现各级政府及部门各业务网络的横向间与上级业务网络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继续推进金字工程等电子政务项目的建设。加快金审工程(二期)、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信息系统等13个项目的建设。以电子商务网络为平台、CA安全认证体系、网上支付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为重点,构建电子商务运营环境。

(五)做好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工作。继续做好筛选、推荐、申报工作,争取有更多领域、更多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创新支持方式和模式,激励引导各方共同推进一批有市场、技术含量高、产业化前景好的省级高技术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在建项目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项目进展情况以及国家资金的使用管理、存在问题和处理措施等,协调落实建设条件,确保项目按计划执行。对完成建设任务,已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项目,指导项目单位做好各个单项验收工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及时组织开展项目竣工验收。通过“十二五”高技术产业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规划的编制,充实和完善项目库,为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做好准备。

(六)积极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开展“甘肃省动力电池及其产业发展研究”、“甘肃省特色植物育种、推广及深加工区划分析研究”和“甘肃省优质马铃薯品种繁育与示范推广”等课题研究,围绕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区域特色产业链、创业投资引导机制、建立创新共同体等开展专题调研。

(七)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监测和经济运行分析。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动态监测分析和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及时提出季度及半年度产业发展情况报告,紧密跟踪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点、存在问题及运行趋势,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指导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徐生云 杨仁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