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为主标及其局限_教师如何选择教学

知为主标及其局限_教师如何选择教学

时间:2022-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为主标及其局限_教师如何选择教学第一节 知为主标及其局限知为主标,就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目标观,或者说是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观。重书本知识的教学已成为我国教学实践明显的特征。鉴于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念对学生素质发展的作用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面临时代发展对素质教学的呼唤,迫切需要对这种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念加以变革。

知为主标及其局限_教师如何选择教学

第一节 知为主标及其局限

知为主标,就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目标观,或者说是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观。我国现行的教学观念是在汇聚了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民族的重书本知识学习的教学思想,本世纪初由一些留学海外的知识分子输入的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建国后由政府支持、引进并推行的凯洛夫的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教学观念基本上是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观念。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这种教学观念十分强调教学的认识性质,强调人类社会历史(即间接经验)的传授与学习在教学中的基础或日中心地位。在人们的心目中已自然地将教学与书本知识的授受联系在一起,以致在生活中习惯地将教师的工作称为“教书”,学生上学学习称为“读书”。似乎教学就是与书本知识打交道的,教学的本质就是授受知识的活动。重书本知识的教学已成为我国教学实践明显的特征。

其次,这种教学观念虽然也重视学生的主动活动以及直接经验的积累,但他认为,学生接触实践、增加直观经验和感性知识乃是为学习间接经验作准备,或者是为了巩固、加深间接经验的学习。总之,学生参加活动和积累直接经验是从属于、服务于间接经验的学习的,因而以学习间接经验的需要为转移。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普遍缺少学生的主动活动,尤其是缺少“做中学”的环节。

由于现行教学观念的这种明显的以知识为本位的倾向,致使现行教学在客观效果上主要是进行书本知识的教学。这种教学对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发展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的局限性是明显的:(www.guayunfan.com)

首先,书本知识的教学虽然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学生的任何素质的发展一般要从了解前人和他人的经验即要从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开始,这样可以避免走弯路和低效率,以使发展沿着科学的方向并且高效率地进行。当然,教学对发展的这种作用主要是为其提供知识基础,而后者只是发展的起点和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单靠传授知识是难以完成发展任务的。因为学生任何素质的发展除了要学习间接经验、掌握一定的知识

基础之外,还要通过亲身活动的磨炼和直接经验的积累,而且对于发展来讲,后者显得更为重要、更为复杂。以品德的形成为例,品德的形成就不单是坐在教室里学习伦理道德知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道德实践陶冶道德情操、磨炼道德意志和养成道德行为习惯的问题。同样,教育人的能力只能在教育人的亲身实践中去培养,而不能止于学习教育的知识上。其他如自学能力、领导才能、情感、意志、创造能力等素质的形成莫不如此。

其二,教学可以完成部分的发展目标,但不能完成全部的发展目标。教学本身是一种活动,学生在教学条件下的学习活动可以为自身某些方面的素质发展提供直接经验和活动锻炼的机会。比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主动地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往实践可以促进自身的尊敬他人、交往技能等素质的形成;在知识的学习中,如果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其智力、学习能力、刻苦学习的精神和意志、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态度等素质也能获得有效的发展。值得说明的是,知识教学并不必然地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上述品质的发展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如果在教学中,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而缺少积极主动的活动(包括外部实践活动和内部大脑活动),那么他最多只是机械地记住了一些具体的知识。况且,知识学习的活动所能引起的发展主要限于与知识学习活动相关的品质上(当然这些品质主要是通过学习实践而形成的,而不是仅靠学习“学习学”的知识而形成的),它对于学生活动以外的、人的生活所涉及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所需要的品质如操作技能、动手能力等,提供的实践锻炼机会是贫乏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学生学会生活,而生活中所包含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只是其中一种活动,因此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难以通过知识学习这么一种活动途径得以完成的。以为知识授受的教学活动能完整而全面地完成发展目标的想法是简单而又片面的。

鉴于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念对学生素质发展的作用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面临时代发展对素质教学的呼唤,迫切需要对这种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念加以变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