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知为主标到能为主标到力为主标

从知为主标到能为主标到力为主标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变知为主标为力为主标,是指教师在教学目标上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全面的学力培养,把形成优化的学力结构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第二种,是能为主标,主张把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变知为主标为力为主标的现代教学思想,以及与此相关的合作教学、情知教学、愉快教学、成功教学的实验,宛如一池活水,正在给当今的教学领域注入新的生机。

第二节 从知为主标到能为主标到力为主标

变知为主标为力为主标,是指教师在教学目标上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全面的学力培养,把形成优化的学力结构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传统的教学,片面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能力、智力的培养,片面强调认知活动(而且往往是学生被动的认知活动),忽视教学的情意因素,把教学当做一种“外烁”的效法、接受活动。现代教学则不然,它主张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激发动力。它用情意活动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强调活动、兴趣和熏陶,体现愉快原则。它把教学当做一种“内烁”的道德、情感及意志的体验活动,借助于陶冶来实现的。基于这种思想,现代教学把形成优化的学力结构当做教活动的主要目标。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3种教学主标观:

第一种,是知为主标,主张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这种观点根植于中国。古书上曾这样记载:“宓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尸子》卷上)“上古皆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太平御览》)可见,最初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传授一些基本常识、基本技能。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欧美等西方国家以让学生掌握读写算为任务,我国当时受前苏联凯洛夫的影响,提出了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目标。

第二种,是能为主标,主张把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进入80年代,发达国家在读写算的基础上加上了微电子教育,前苏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提出教学过程要完成教育、教养、发展三大任务,我们国家提出了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任务。这就是能为主标。这种教学主标观认定,智能水平高的学生必将是最有成就的人物。遗憾的是,这种观点与许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相悖。心理学的结论是:对于某些具有竞争意义的成就任务,智能水平较低的学生其成就分数往往更高,而智能水平虽强但动机水平较弱的学生则可能回避竞争性成就任务。美国心理学家曾对800名男性青年进行了30年的追踪,调查表明,成就最大与最小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智力水平,而在是否有自信心、有进取心、有坚持性、不自卑等良好的意志、性格品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仅仅强调智能的培养,忽视动力的激发,其效果是否最佳就值得人们怀疑了。

第三种,是力为主标,主张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智能,还要激发动力,即进行非智能训练。这是根据基础教育发展的时代特征,针对新的技术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对提高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要求,提出的教学过程知、能、情等多维目标观。这种观点,既不否认知识教学的意义,更无意贬低智能训练的价值,而是认为,仅仅着眼于知识传授、智能训练,不足以取得最佳效果。它在一定程度上将教学看成是一种具有潜移默化性质的陶冶、滋养过程,看成是各种教育因素的综合和整体效应的发挥过程,看成是既教书又育人的过程。这样,就赋予传统教学以崭新的内涵。

变知为主标为力为主标的现代教学思想,以及与此相关的合作教学、情知教学、愉快教学、成功教学的实验,宛如一池活水,正在给当今的教学领域注入新的生机。它将在我国基础教育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