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生课题研究的本质特征_课题研究在中学

中学生课题研究的本质特征_课题研究在中学

时间:2022-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学生课题研究的本质特征_课题研究在中学二、中学生课题研究的本质特征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推出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中学生课题研究的本质特征_课题研究在中学

二、中学生课题研究的本质特征

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推出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它明确地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学习科学的模式正式引入了教育领域。

当然,科学家所从事的科学探究与学生所开展的科学探究有着本质的不同。表现在英语词汇上,前者多用“research”,体现为研究工作中的探索,旨在寻找某种事实和规律;后者多用“explore”,意为学习中的探索、钻研。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还对后者给出了详细的界定:“探究是一种多侧面的活动,需要开展观察;需要提出问题;需要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弄清楚什么情况已经为人所知;需要设计调研方案;需要根据实验证据来检验已经为人所知的东西;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读数据;需要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需要把研究结果告之于人。探究需要明确假设,需要运用直觉和逻辑思维,需要考虑可能的其他解释。学生们在学习探知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时将会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某些方面的工作,但是学生们也应该培养自己从事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

总体说来,中学生课题研究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课题——体现自主性(www.guayunfan.com)

中学生的课题研究中,学生往往根据个人爱好和特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选题,根据选题进行学习,展开研究。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学生是课程的主体,课程内容随学生选题的变化而变化,随选题的不同而不同。它以提出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终点,自始至终都由学生自己操作,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个性特长提供了空间。

2.内容——具有未知性

中学生的课题研究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思考,得到启发,发现问题,并且有兴趣去研究,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学习。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以进行研究。师生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前,一般都不知道将要学习什么知识,必须具备什么技能。在研究过程中,师生还会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有些已成定论的内容,也可能会随着研究的深入而遭到怀疑、纠正、淘汰,甚至发展出新的内容。师生经常共同面对着的是不知道结果的情境,这种学习内容的未知性,也正是课题研究的魅力所在。

3.教学——趋于开放性

中学生的课题研究重视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活动、体验的作用。学生学习的地点不再限于教室、实验室,常常要走出校门进行实地勘察取证,因而教学空间是开放的。

收集信息的渠道也是开放的。不再像以前单纯地从课本和有限的参考书上获取信息,学生可以从图书、媒体、人际交流等各种渠道收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信息,然后加以筛选、处理和应用。

面对不同的课题,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教师指导时要选择相应的方法与之适应,呈现出多样、开放的教学模式。许多课题需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思维方式从封闭思维向开放思维发展。

4.教师——凸显服务性

中学生的课题研究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与以往课堂教学相比,教师的服务性逐渐凸显:由传统的管理者、解释者、评判者转变为合作者、协调者、服务者,师生关系成为探究真理的伙伴关系、解决难题的合作关系。

在研究活动的整个过程中,由于学生自主性学习贯穿于研究过程的始终,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考虑更多的应是怎样更好地给予指导,教给学生正确的研究策略和思维方法,设想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教学要体现更多的民主,教师应热情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表达、敢动手,允许学生犯错和随时修正说法、做法,提倡学生与教师争辩,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5.评价——取向过程性

中学生的课题研究主要采用的是研究性学习方式,这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即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它更关注学习的过程,更关注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掌握某个具体的知识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研究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因此,评价取向更趋过程性。

6.形式——注重研究性

美国科学家科南特曾经将一般科学方法归结为5个步骤:

①根据经验或对现象的观察提出、确定问题,确立研究目标。

②观察、记录数据和资料。

③根据假说进行推演,构造理论体系,同时提出判决实验方案。

④用实际的实验对假说进行检验。

⑤根据实验所得结果,接受、修改或放弃假说。

这样一种以归纳为核心内容的程序,作为科学方法的一般研究过程,是得到公认的。这也正是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7.能力——要求多样性

课题研究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比一般的学习要复杂、丰富得多,因此,它所提供的能力锻炼和提高的机会相应也会充实得多。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常常采用实验、调查等方法研究课题,这是锻炼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由于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学生必须具备自学、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思维等能力和对事物进行比较、归类、演绎、推理等能力;在课题研究中,学生还须具备提出质疑、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等能力;在研究进程中,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也有助于他们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8.指导——来源广泛性

中学生课题研究的导师可以是本校教师,也可以是校外的科学家、工程师、家长等,应充分发挥科技界参与科技教育的积极作用,取得成人的大力支持。在研究过程中,这些专家、学者可以随时给予方法指导,提供必要的资料,甚至带学生去参加学术会议和各种竞赛,为学生提供各种成长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