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生课题研究的课程论基础_课题研究在中学

中学生课题研究的课程论基础_课题研究在中学

时间:2022-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学生课题研究的课程论基础_课题研究在中学四、中学生课题研究的课程论基础1.活动课程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急需大量有实用技术的人才,学科课程以学科为中心、偏重书本、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缺点便显露出来。1896年,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在美国宣布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所设置活动课程的学校。

中学生课题研究的课程论基础_课题研究在中学

四、中学生课题研究的课程论基础

1.活动课程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急需大量有实用技术的人才,学科课程以学科为中心、偏重书本、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缺点便显露出来。此时,美国掀起了一场名为“进步教育”的教育改革运动,该运动的首倡者是杜威。

针对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端,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主、以个体经验为主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活动教育的思想和主张。他强调儿童个体经验在教育中的地位,认为“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造”,而经验都是由“做”和“活动”得来的。他特别强调儿童主动活动、主动“作业”的教育价值,以“做中学”作为基本原则和方法论体系的核心。杜威指出:“教学应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使学校在游戏和工作中采用与儿童、青年在校外所从事的活动类似的活动方式。”

1896年,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在美国宣布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所设置活动课程的学校。活动课程理论强调“兴趣”,强调“活动”,强调“探究性”。在以活动促进儿童发展的教学实施方面,杜威提出了活动教学的一般模式:(www.guayunfan.com)

①学生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

②在这个环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它可以作为思维的刺激物。

③学生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

④学生必须负责地、有条不紊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⑤学生要有机会和需要通过应用检验他的观念,使这些观念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发现它们是否有效。

2.现代课程理论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现代课程不单包含静态的内容,而且应成为实现学生发展的动态场。传统课程理论一般都从静态的角度对课程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严重影响了课程实践的丰富性和生动性。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一旦发生,就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课程在运行时,由于参与程度与参与性质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境界。以知识为本位的课程,学生与课程内容都处于缺乏主体参与的客体地位,这样的课程是一种较低境界的课程。以主体参与为本位的课程,由于学生身体、心理、精神的高度投入,他们会有一种生命的体验,这才是现代课程观所认为的理想课程的境界。

主体参与蕴含着现代课程的基石——活动。主体参与同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活动是它的目的、对象和内容,离开了活动就谈不上主体参与,它昭示着人在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活动不会自动地产生在主体面前,正是人的主体参与才使活动成为活动,成为展示人、发展人的重要途径。(4)现代课程所提倡的就是主体参与基础上的活动,在活动基础上的发展。学科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只有在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中,才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3.STS课程理论

STS教育理论强调在教育中要综合考虑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三者之间的关系。其基本精神是把科技教育与当前科技的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要理解三者之间的转化和相互影响,深刻认识环境与生命、地球与人类、科技与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全面、整体、宏观地把握它们之间的规律。

STS教育理论的3个基本特征是跨学科、基于社会实际和解决问题。STS教育的内容可以用“知识”“技能”“参与”3部分来概括。

知识——要使学生理解或掌握适合其年龄特点的自然科学知识及相关的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知识,尤其要注意自然科学知识与社会科学知识的结合。

技能——要使学生掌握或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技能,技术发明和应用的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并以此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的技能,解决与科技相关的社会问题的技能等。

参与——要使学生参与解决与科技相关的生产生活问题的活动,并用模拟的方法参与解决同科技有关的社会争议问题的行动,由此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STS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建立在科学、技术与社会交互作用的价值观的基础之上,它要求学生能够处理与科学、技术、社会有关的重要社会议题,包括本地的重大议题、公共政策、全球性问题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