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借党项人说事》说点“事”

《借党项人说事》说点“事”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借党项人说事》说点“事”匆忙中,终于把牛撇捺先生的历史随笔集《借党项人说事》做完了,舒口气的同时又忐忑不安,害怕作者不满意,更害怕读者不满意。解决了自己的偏见,看先生的这部《借党项人说事》的文稿就平和了许多。《借党项人说事》已经出版了,我也如释重负。《借党项人说事》说点“事”,只是我作为编辑的感言而已,有很多想法和编辑体会是三言两语说不清的。

《借党项人说事》说点“事”

匆忙中,终于把牛撇捺先生的历史随笔集《借党项人说事》做完了,舒口气的同时又忐忑不安,害怕作者不满意,更害怕读者不满意。害怕什么呢?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我只知道牛撇捺先生是我区杂文界的一面旗帜,出版的杂文随笔集已有八本之多,而我拜读的也只有一两本,而且是草草地、不求甚解地读。拿到书稿就有些不安,洋洋洒洒十几万字,八十多篇文章,感叹先生的执著外,更被先生的勤奋所打动,也被先生简洁、明快、单刀直入的文字所感染。怎么能推陈出新,把它做好,我要好好想想。

说实话,杂文,我不太喜欢,以前都是在报纸上偶尔看看。那些犀利的、一针见血的、甚至是刻薄的文字,往往让人更多地想起社会的阴暗面。总是给人解气的同时,又让人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特别是一些官员腐败、危害百姓的事耿耿于怀,不能释怀。干脆不读此类文章,以免伤神。所以,在我的概念里,杂文就是以揭露社会阴暗面为主的小品文,不如散文高雅,不看也罢。偶然得了两本先生的杂文随笔集,信手翻翻,躺着的身子不由得坐起来。一口气看完《犹抱琵琶》,渐渐改变了我对杂文、随笔的看法,是我有井底之蛙之相,不是杂文随笔类文章登不了大雅之堂。解决了自己的偏见,看先生的这部《借党项人说事》的文稿就平和了许多。匆匆浏览一番,细细品味一下,闭眼想想西夏的历史,梳理一下自己的想法,原来历史可以这样读,可以这样诠释。正如先生所言:“我的视角不是政治家的,不是学者的,很顽固,仍然是一个杂文作者的视角与眼光。所以,我从中看到的,不是国家的兴衰,朝代的更迭,不是时空逻辑,历史规律,而是一些文明的碎片,是历史的局部与细节。”了解了作者的想法,了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也就了解了这部文稿的定位,我也为自己紧张的心找到了一个定心丸。好在几个月前刚刚编辑了一本关于西夏的书,对于西夏的历史有一个基本了解,再看这些文字,感到非常熟悉和亲切。与美编商讨,与作者沟通,定下书籍装帧的基调,忽然觉得豁然开朗。

我是学历史的,先生也是学历史的,对历史的偏爱是我们的共同情结。可我学完就丢了,但先生却时时温习。看史料,看典籍,记笔记,信手拈来,八十多篇文章,篇篇引经据典,有理有据。篇幅不长,千字左右。虽然“说的是小事,言的是小情,辩的是小理”,而且“只是小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一些西夏人、党项人的正史、野史、佚闻、趣事,来表达自己的点滴见识,浅表认识”,但小中见大,处处闪现着大智慧、大见识。编辑过程中,我曾与先生就书稿内容交谈过、讨论过,本来准备好要与他辩论的,但三句话下来,就败下了阵,偃旗息鼓。我可怜的知识储备太少,不敢与他交锋。本来借古论今、剖析世道人心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他相比,我的见仁、见智的话全没了。

《借党项人说事》已经出版了,我也如释重负。先生是否满意,我只能揣度,读者是否满意,我想根本不用怀疑。因为凡是喜欢杂文随笔的,都应该喜欢这本倾注着作者心血,有着厚重文化历史底蕴的作品。

《借党项人说事》说点“事”,只是我作为编辑的感言而已,有很多想法和编辑体会是三言两语说不清的。在这里寒暄几句,聊以表示对牛撇捺先生的敬意。

先生已经打点行装上路了,又去做他的思想的旅行,文字的旅行。我等待着他到下一个驿站,再次拿出他旅行的果实,与我们分享。

心的旅行很累,但心的旅行很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