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圳文化“走出去”的现状和问题探析

深圳文化“走出去”的现状和问题探析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深圳文化“走出去”的现状和问题探析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 宋 阳内容提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急剧推进,世界各国的联系进一步密切,国际文化贸易发展和兴盛起来。

深圳文化“走出去”的现状和问题探析

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 宋 阳

内容提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急剧推进,世界各国的联系进一步密切,国际文化贸易发展和兴盛起来。深圳文化正积极走向世界,深圳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和喜爱,显示出深圳文化“走出去”蕴藏的巨大潜力。深圳文化产业在创意设计业、休闲旅游业、动漫游戏业、数字娱乐业、传媒出版业和工艺美术业等方面形成了产业优势,这些优势文化产业成为深圳出口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主要领域,为深圳的对外文化贸易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仍存在核心竞争力不强、投融资体制不畅通、政策法规促进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关键词:文化贸易;走出去;文化产品和服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急剧推进,世界各国的联系进一步密切,文化在更大范围内的流通速度日益加快,极大程度地促进了文化与经济的全面融合。全球文化市场成为各国争抢的高地,各国文化产业在国际领域内的发展和竞争促成了国际文化贸易的发展和兴盛。深圳建市短短30年,却在全国率先闯入了“以文化为经济发展主要元素”的世界城市网络,获得了“设计之都”的荣誉。2003年,深圳率先提出“文化立市”,明确将文化体制改革作为“文化立市”的“引擎”。2005年,文化与高科技、金融、物流并列为支撑深圳经济发展的四大产业“支柱”。如今,深圳文化正积极走向世界,深圳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和喜爱,显示出深圳文化“走出去”蕴藏的巨大潜力。

一、我国文化贸易总体情况

(一)概况

中国在国际文化贸易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1998年开始已成为文化产品的第三大出口国。但中国只能说是一个文化贸易大国,还不能称之为一个文化贸易强国。因为一方面,我国输出的文化产品在规模上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与美、日、英、法等国家的文化贸易中,存在着巨大的逆差。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结构存在严重失衡。中国出口的文化商品绝大部分是工艺美术品、文教娱乐和体育设备及器材等,属于文化贸易中的“硬件”,以加工贸易为主,而文化“软件”——文化贸易中服务类项目的出口,还是中国的一个薄弱环节。

(二)国家鼓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去制定和出台的相关政策回顾

针对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现状,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工作。2001年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大力发展涉外文化产业,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竞争”,“走出去”战略首次出现在文化产业领域。2005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走出去”战略在文化领域已经成型。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将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将文化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2007年,商务部会同中宣部、外交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等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并根据《指导目录》评选并发布了《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和《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2009年,文化部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订《关于扶持培育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合作协议》,旨在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共同扶持培育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着力打造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融资平台。随后,商务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进出口银行共同签署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出口的指导意见》,共同搭建文化、金融合作平台,全面支持文化贸易发展。2010年,为了进一步扶优扶强,加大对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商务部等十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细化和完善了政府支持重点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的各项举措。

目前我国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意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降低门槛,为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二是加强对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指导和服务;三是帮助企业解决出口资金短缺问题;四是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表彰奖励机制。

二、深圳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去”的基本情况

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对外文化贸易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文化繁荣的热点。深圳市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意义,市委、市政府对文化产业加大扶持,近几年来深圳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占GDP的比重也在加大,文化产业正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它的迅速发展为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提供了必要条件,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增强。

表1 深圳市文化产业增长情况(1)

img71

(一)概况

近年来,深圳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深圳文化产业经过长期发展,在创意设计业、休闲旅游业、动漫游戏业、数字娱乐业、传媒出版业和工艺美术业等方面形成了产业优势,这些优势文化产业成为深圳出口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主要领域,为深圳的对外文化贸易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近年来,深圳文化产品外贸出口持续增长,即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深圳外贸出口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文化产品的出口仍然“一枝独秀”,显示了深圳文化产品出口所蕴含的巨大潜力。(见表2)

表2 深圳有形文化产品出口总额和增长率(2)

img72

与深圳市有形文化产品的出口额和增长率的情况相比,2008年深圳全年外贸出口总额为1 797.20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6.4%;2009年深圳全年外贸出口1 619.8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0%。可以看出深圳有形文化产品的出口增幅大大高于我市外贸出口的增长水平,这说明境外对我市的文化产品兴趣越来越大。2008年,与我市文化经营企业发生贸易联系的境外买家从2006年的3 124家增加到现在的8 045家,深圳的文化产品越来越受到境外的认可和喜爱。

按照国家统计局《文化产业分类大纲》标准,深圳主要出口的文化产品属于文化产业的外围层和相关文化产业层,主要出口文化产品有:影视制作的音像图声处理设备、出版印刷设备、印刷品和出版物、广播影视产品、音像制品、商业演出、商业出展等。其中印刷品、音像制品出口快速增长,艺术品出口增势迅猛。随着深圳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产品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深化,出口产品中艺术品类产品出口增幅最明显,逐年保持在40%左右。而传统的玩具、广播影视产品、音像制品、印刷品和出版物的出口增幅不大,保持着稳定的增长。目前深圳文化产品出口地区主要面向亚太地区,进入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出口增幅较为明显的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亚洲国家。从总量上看,深圳有形文化产品主要出口市场为香港、美国和欧盟,三地合计占深圳文化产品出口近九成。对拉美、东盟和非洲国家的出口的总量相对比较少,但出口市场广阔,与这些国家开展文化产品贸易拥有巨大的潜力。以圣诞礼品的出口为例,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经深圳口岸共出口圣诞用品4.8亿美元,欧美地区仍为主要出口目的地,对拉丁美洲、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保持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对拉丁美洲出口2 200万美元,增长19.9%;对东盟出口1 744万美元,大幅增长2.9倍;对非洲出口301万美元,增长91.9%。

近年来,深圳政府大力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鼓励传统文化企业利用高新技术升级改造。深圳的文化领军企业,一方面是深入文化核心层的创意企业,另一方面也是运用最新科技手段的高科技企业。目前深圳市有6 477家文化科技结合的企业,约占深圳文化企业数量的70.37%,实现境内外上市的企业超过7家。据深圳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数据统计,2008年在401家申请重点文化企业资质的企业中,文化科技结合型有230家,主要经营方向包括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新媒体服务、移动数字广播电视、出版印刷、影视演艺类、珠宝及高端工艺品、互联网信息服务、移动信息服务等。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提高了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文化产品的附加价值,增强了文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了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

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近年来,深圳市围绕国家文化外交战略,圆满完成了多项对外文化交流任务,着力于提升深圳文化艺术的国际地位,实现了在文化交流引进和派出两大层面的较大提高。2009年,深圳市派出对外文化交流项目18批245人次(其中演出3批,175人次;展览6批,32人次),对港澳台文化交流项目119批717人次(其中演出11批,525人次;展览4批,10人次)。文化交流引进29批,301人次,展览作品427件。对外交流的规模和影响呈逐年提升的趋势。

相较于文化产业,深圳在文化价值观念输出方面的步伐走得同样坚实有力。2008年,深圳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称号,成为中国第一个、全球第六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自从2004年深圳提出打造“设计之都”的发展目标,深圳以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游戏设计、软件设计为代表的设计业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近些年来,深圳的设计行业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已具有领先和引导优势,深圳的设计力量开始抢滩全球市场。中国设计业的领军人物和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很多都聚集在深圳,在国际上最权威的国际设计师协会(AGI)里,全中国仅有6名会员,其中深圳就有两人。“设计之都”的荣誉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价值观走向世界,增强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

作为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重要平台,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已在深圳成功举办六届,从最初的各地文化项目招商博览交易,发展为今天的文化与科技联姻、延伸创意产业链、扩大投融资交易领域、汇聚优秀文化产业项目、信息、人才、资金的高端平台,促进和拉动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了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2010年第六届文博会总成交额1 084.34亿元人民币,超过历届,其中合同成交额348.72亿元,出口交易达112.56亿元,增长28.41%,受邀海外采购商达到10 680人,来自包括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等86个国家和地区,比上一届增加了3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埃及电视台签订采购24亿元机顶盒项目,日本签订的动漫联盟技术合作项目达3 000万元(3)。自2009年11月挂牌成立的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成为今年文博会的一大亮点。作为深圳文博会的常设交易平台,深圳文交所着眼于与“文博会”相配套,突出重大项目、创新型项目、“文化+科技”项目的产权交易和文化进出口贸易,加强与港澳台合作,形成具有深圳文化产权交易品牌特色、服务全国的高层次投融资平台。从挂牌成立至本届文博会结束,深圳文交所累计实现交易登记、交易签约项目471宗,金额约85.69亿元,其中实际成交金额59.29亿元,意向成交26.4亿元。交易品种涵盖影视、文化创意、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印刷、数字内容与动漫、文化企业股权转让等。

(二)深圳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主要特点

1.加工贸易居首位,一般贸易出口比重较小。从深圳市文化产品进出口数据看,加工贸易的比重占有绝对优势。例如,深圳工艺美术品出口主要是以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产品中60%以上为加工贸易产品,如出口到美国的圣诞饰品、珠宝首饰、艺术品和收藏品等。深圳的美术品出口也主要以临摹为主,属于复制加工业。虽然也有一些原创产品,但数量不多,属于文化产业核心层的产品和项目出口较少。像腾讯、A8音乐集团等能走上自我良性发展道路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并不多,大量的文化出口企业多为“三来一补”企业,组织规模小,产业关联度低,科技含量低,名优品牌产品少,产业规模效益差,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在国际市场的文化影响力和扩张力较弱。

2.外资企业是文化产品进出口主力军。深圳的地缘优势导致企业的外向型程度很高。文化出口企业中,外资企业尤其是港资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也为文化产品出口提供了有利条件。以深圳市印刷行业为例,出口企业主要以外商企业和私营企业为主,这两类分别占52%和39%,剩下9%的份额是国有等其他形式的各类印刷企业。据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统计,2008年底,全市工艺美术企业1 812家,其中港资企业997家,占55%;民营企业581家,占32%;台资企业215家,占12%;外资企业19家,约占1%。

3.香港在深圳对外贸易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圳文化贸易的主要出口市场为香港、美国和欧盟。由于深港两地的地理、资源、文化等优势,加上深港两地合作的不断推进,香港成为了深圳文化贸易的主要市场和深圳打开国外市场的主要途径。深圳市印刷业的主要出口区域是港澳,深圳工艺礼品方面主要的销售地也是香港,或通过港资台资企业建立的渠道进行转口贸易,销到北美、欧洲、东南亚和中亚地区。

(三)深圳市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出口的政策环境

第一,国家层面的政策。根据《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国家将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海关通关等方面给予优秀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以大力支持。2009年,我市共有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广东)有限公司、环球数码媒体科技研究(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仓颉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深圳市方块动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华夏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和深圳雅图数字影视技术有限公司8家企业以及《中国通》世界汉语教材动漫系列(深圳市仓颉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华强文化科技主题公园(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憨八龟》系列动画片(深圳市华夏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水果部落系列动画片(深圳市华夏动漫科技有限公司)、《风云决》(深圳市方块动漫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电视传媒公司)、艺术印刷(深圳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6个项目入选商务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目录”。另外,2009年文化部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订了《关于扶持培育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合作协议》,协议规定,在5年的合作期内,进出口银行计划向文化企业提供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汇信贷资金。根据“各部门组织推荐,进出口银行独立审贷”的原则,深圳文化企业和项目还可以享受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的金融、担保和其他配套服务。在此合作协议的框架下,中国进出口银行与深圳华强集团有限公司还签订了贷款额度为100亿元的《支持文化科技产业“走出去”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华强科技文化产业产品出口和大型项目输出及国内文化科技产业园的建设。

第二,本市的优惠政策。深圳市所有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我市文化企业均可享受。此外,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定由市文化产业发展处推荐并获得国家、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的重点扶持企业,可参照相应的资助标准,并根据获得资助项目的情况给予适当的配套资助。专项资金采取银行贷款贴息、配套资助、奖励、项目补贴等四种资助方式。专项资金的15%用于对文化产业基地的项目补贴;85%用于对企业的扶持,银行贷款贴息、配套资助和奖励三种方式分别占对企业扶持资金总量的40%、20%和40%。为体现重点扶持的原则,对重点扶持企业的资助要占企业扶持资金总量的65%以上。

三、深圳在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文化企事业单位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一是核心竞争力不强。虽然近年来深圳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瞩目的成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设计之都”的称号,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深圳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目前,深圳文化产业结构自身还不尽合理,印刷业、工艺美术业等传统加工型产业占文化产业增加值主要比重,受传统产业结构限制,出口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尤其是加强自主创新的能力较弱。大量的文化出口企业多为“三来一补”企业,组织规模小,产业关联度低,科技含量低,名优品牌产品少,产业规模效益差,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在出口产品中,50%以上是游戏、文教娱乐和体育设备及器材等硬件产品,属于文化产业的外围层和相关文化产业层,缺乏核心竞争力,其他的品种则往往因为地域性太强、国际认同感差而很难“走出去”。

二是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还不够畅通。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大部分企业处于成长期,在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过程中资金需求量大,加之受金融危机影响,急需融资应对资金短缺、扩大产能等困难和问题。但是,一方面文化企业整体实力相对较弱,可用于抵押贷款、融资扩产的资产十分有限,难以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融资支持;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核心是知识产权的交易和运营,文化产业因创意资源等的价值评估具有不确定性,无形资产评估制度和体系不健全,导致投资风险较高,社会资本处于观望状态。

三是文化资源短缺。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深圳在历史文化资源、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等方面处于明显劣势。深圳作为一个新兴的移民城市,虽然经济迅速发展,但其城市文化根基较浅,需要长期的积淀。深圳的高等教育规模也较小,仅有两所高校,虽然其培养的文化创意类人才很适合市场的需求,但有限的数量难以满足深圳文化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文化创意产业的智力核心是艺术和创意人才,深圳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创意设计、动漫、网络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异军突起,对文化产业方面的人才十分渴求。

(二)相关管理部门在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管理和政策问题

一是要树立更高的战略目标。深圳市已经明确地把文化产业作为第四大支柱产业来培育,而对外文化贸易应该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环节,深圳将要力争成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的基地,从文化产品的研发、制造、集散等方面成为内外交汇的通畅口岸。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通过加大文化贸易来改变对外贸易的格局和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出台一些激励性、促进性的政策条文,会大大有利于文化贸易的培育和发展。

二是要尽快形成对外文化贸易的政策法规促进体系。当前我们针对推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去”的相关支持政策还不完善、不配套,落实国家层面的政策也还远远不到位。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法律法规体系也不健全,在总体上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合理布局,在细节上存在很多空白和漏洞

三是要尽快培育更多的对外文化贸易主体。目前政府层面的对外文化交流较多,一般以政府派出艺术表演团体和展览单位去国外执行对外文化交流任务为形式,经费由政府承担,在国外演出展览也大多是免费赠票。而文化产品通过商业渠道“走出去”较少。在当今的国际文化市场上,文化贸易是主流,文化企业是主体。需要尽快培育出能够“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跨国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群,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将吸收了我国丰富文化资源的文化产品打入国际文化市场。

四是要加强对外文化贸易的理论研究。目前对外文化贸易统计口径不统一,对建立良好、有序的市场体系有极大的制约。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对涉及深圳市对外文化贸易相关的资料进行了搜集,并走访了贸工局和海关,但是得到的数据十分有限。一方面,深圳市海关没有设计“对外文化贸易”的专门统计框架,且仅限于通过海关口岸进出并登记的物资,服务贸易以及通过其他路径进出口的文化产品(如影视、动漫、设计等)不能纳入统计范围;另一方面,来自各文化产业相关行业的内部统计数据也缺乏统一的口径和方法。所以当前我市在文化贸易统计中的主要欠缺在于:统计框架不健全、数据口径不统一、呈报制度缺失。我们急需建立对外文化贸易数据库,建立科学客观的数据统计体系,实时公布对外文化贸易的相关数据,发布国际文化市场信息。2005年,文化部将“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设在深圳,我们要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利用课题委托等形式,有针对性地研究一些文化贸易发展需要的相关政策。

五是要积极利用“文博会”这个平台。要不断提高文博会的国际化水准和市场化水平,通过培育,把文博会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的国际知名品牌,为国内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服务走入国际市场拓宽道路。特别是如何通过海外招商带动国内招展,通过加大海外采购商的引入,提高交易额,这将是今后重点努力的方向。为促进文化产品和项目“走出去”的发展要求,文博会专门设立了“海外采购洽谈展区”,为受邀参会海外采购商和我国的文化企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桥梁。

四、推进深圳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和落实文化产品出口的配套政策,营造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环境。尽快形成对外文化贸易的政策法规促进体系。市场经济某种程度上是法制经济,必须为文化企业进行对外文化贸易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深圳作为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要尽快研究如何制定更加有利于文化企业“走出去”的经济政策,大力鼓励文化产品出口,充分利用WTO提供的全球文化市场平台,积极参与国际文化贸易竞争,充分借鉴外贸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已经实施的灵活、宽松、自由的外贸政策,制定长远的对外文化贸易战略,鼓励国有的、民营的文化力量,按照国际惯例开拓国际间的文化代理和结算服务,实施文化外贸新机制。按照法制统一、非歧视性、公开透明的原则,规范政府行为,为文化企业创造更加公平、透明和可预见的市场环境,建立支持各类文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促进体系,有力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政府在资金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是我国文化企业最急切盼望的。政府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将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到实处。不少文化企业提出了“资金前移补贴法”,希望政府能在文化产品的初期就给予适当的扶持,确保好的创意最终能够做出优秀的产品,最终能够成功走向国际市场,实现文化产品的市场价值,扭转我国的文化贸易逆差形式。

(二)注重品牌效应,扶持和资助优秀文化企业走出去。注重品牌效应,扶持和资助优秀文化企业走出去。发达国家占领国际文化贸易市场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走产业化、集团化、规模经营的道路。要使深圳的文化产业与国际文化产业相抗衡,必须形成面向世界市场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由于政府的资源和力量也是有限的,所以在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初级阶段,政府必须集中优势力量,选择行业龙头和优势企业予以重点扶持,组建有规模、有潜力的文化产业集团,提供个性化政策和服务,帮助其做强做大,成为文化产品走出去战略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借助“文化与科技”结合的新型模式,助推文化企业走出去。深圳在推动文化产业的市场化方面,始终应坚持走内容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道路,要着眼于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本地的原创文化,要大力运用高新科技更新文化生产、传播的手段,使传统文化以新的形态焕发出新活力,使文化产品以新的生产传播手段增添新力量。深圳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产业配套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这有利于深圳市文化产业的结构升级,要尽全力将现代科技成果运用到文化产业中,实现文化与科技的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缩小中国文化产业和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差距,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的“文化+科技”的创新模式是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典范,增强了中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代表了当今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宝贵经验。深圳市目前正在筹划建设国家级创意产业园区,努力汇集一大批“文化+科技”企业,细分文化和科技结合的各种门类,分类扶持,大力推动其发展。

(四)加大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推进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政府投资、社会投资的良性互动。政府正在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和扶持,但是政府的资金扶持毕竟有限,大规模的投融资渠道应该是依靠市场实现,政府应该扮演的是一个服务性政府的角色。在坚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发挥政府服务功能的同时,充分利用好深圳文博会和深圳文交所,为文化企业和投资者搭建文化产权交易及文化投融资综合服务的平台,加快设立中国(深圳)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在投融资方面为深圳文化企业提供专业化、市场化服务,开创“文化+金融”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新路径。

(五)拓宽渠道,建立国际市场的营销网络。要为深圳的文化企业做好宣传和营销方面的服务工作,一方面使本地的文化企业和机构了解国际文化贸易的现况,充分利用中国驻外文化中心的作用,积极向驻在国推介中华文化,为国内文化产品和项目牵线搭桥,进行各国和地区文化环境、广告政策、媒体结构、消费者喜好倾向的调查研究,为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提供咨询和服务,使我国文化企业能够准确地了解国际市场风险,从而规避风险、化解风险。另一方面使国外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密切与海外中介机构的合作,包括国际专业会展机构、经纪代理机构、专业刊物等,与他们建立起高层次的合作伙伴关系。政府牵头组织文化企业参加各种国际展会和大型活动,例如深圳文博会的平台效应,整合国内的文化产业资源,扩大深圳市乃至全国文化企业进行对外文化贸易的交易范围,同时也拓展了海外招商和融资渠道,与海内外投融资机构建立了联系,为文化产品的交易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六)实施文化人才战略,形成对外文化贸易的人才优势。在人才引进方面,拓宽人才引进的领域和渠道,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国内外技术、管理、营销等各类人才。在人才培育方面,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艺术各类专门人才。在人才使用方面,加快建立新型人才使用机制与激励机制。建立文化艺术人才库、网络化管理手段,促进文化艺术人才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在合理利用当地人才的同时,充分使用对外文化贸易所在国的专业人才和华侨的力量,利用境外资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作出贡献。

(七)依托香港,加强深港两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目前深圳绝大部分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都是出口到香港或者通过香港出口到海外,要充分利用香港这个平台,扩大深圳文化“走出去”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例如,加强广播影视合作。推动深圳卫视在香港的落地覆盖,进一步扩大深圳电视在香港的影响力,使之成为香港市民了解深圳的重要窗口。充分利用香港广电媒体资源,提升自身竞争力,使香港成为深圳广电“走出去”的桥头堡。推动深港影视动漫、新媒体、新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加强香港数码港与怡景动漫基地在技术平台方面的交流和资源共享。深化深港两地艺术创作和交流活动,共同打造出深港两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品牌。

On the Status Quo and Analysis of“Going out”of Shenzhen Culture

Song Yang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the contact of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s much closer than before,and international cul‐tural trade have flourished and grown.During recent years,Shenzhen local culture is going out positively.The culture of Shenzhen has been recognized and favored by the world.Shenzhen has great potential in cultural trade and has achieved industry advantages in creation and design industry,travel in‐dustry,cartoon and game industry,digital entertainment industry,media publishing industry,arts and crafts industry and so on.These dominant cul‐tural industries are becoming the main parts of Shenzhen exports in cultural products and services,and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henzhen cultural trade.However,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henzhen cultural trade.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is not strong enough.The system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is still not smooth.Th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o promote cultural trade need to be consummating.

Key words:culture trade;going‐out;cultur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注释】

(1)本表中的数据来自:深圳统计网。

(2)本表数据来自:深圳市贸促会。

(3)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10/05‐17/2287477.s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