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荒弃的样板村

荒弃的样板村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荒弃的样板村由于论证上的偏差,使上百户吊庄农民不得不选择自建住房。由于村民无法交付2.8万元的住房款,生态村的后续配套措施迟迟无法跟上。对于这项耗资巨大的工程,这里的村民也有着自己的想法。一个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富民工程、样板工程就这样夭折了,几百户村民致富的梦想也随之破灭。新时空记者现场报道。

荒弃的样板村

由于论证上的偏差,使上百户吊庄农民不得不选择自建住房。这使镇政府花巨资建设生态村安置农民的计划落了空。

img298

img299

主持人: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三年前给农民建了一批新居,可直到今天,当地农民都搬不进去,反而要租房子住。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记者出镜:我身后这片住宅是金凤区良田镇为农民盖的康居小区,这样漂亮的房子却空无一人,而周围的村民望着这样的房子也是想住却住不进去。

村民马永强:靠打工维持生活,哪有钱嘛!

记者:这房子是买不起吗?

村民马永强:买不起。

金凤区良田镇植物园村是一个吊庄移民村,这里的村民没有固定收入,基本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生活相对贫困。2003年,镇上为了解决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这个生态村。既然这些房子是为村民盖的,为什么不考虑村民的实际经济能力呢?对这项工程进行开发管理的金凤区国有资产控股有限公司这样认为:

img300

李建军(金凤区国有资产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最初的愿望就是安置当地的拆迁农民,最多让每一户群众出两万八千块钱就可以入住。但是没有想到群众拿不出来这么多钱。

记者:政府当时在做这个规划的时候,前期有没有做过这方面的调查?

img301

李建军:可行性论证这些过程都有,但是这个论证和实际有偏差。

由于论证上的偏差,使上百户吊庄农民不得不选择自建住房。这使镇政府花巨资建设生态村安置农民的计划落了空。

记者出镜:现在,生态村200户住房,只住进去了37户农民。当这37户农民东拼西凑借钱住进这里时却发现,眼前的现实和他们憧憬的未来大相径庭。

img302

村民马森兴:规划图和这个不一样。以前给我们宣传时,房子前面就是牛棚、牛舍、草坪,20户房子中间还有花园、喷水池,说是门窗都是铝合金的,上面太阳能的热水器,上下水都通。结果呢,都变了。

由于村民无法交付2.8万元的住房款,生态村的后续配套措施迟迟无法跟上。按照当初的规划,生态村中除了这些漂亮的康居房外,还计划建设一个大型养牛场和一个草场,以解决当地的剩余劳动力。

img303

记者出镜:生态园区内建有这样一个大型养牛场,村民本来把致富的希望寄托在了这里。可现在,这里空空如也,成了一个闲置的厂房

由于当初设计规划的养牛模式比较落后,金凤区政府不得不把分给每家的奶牛整体转让给夏进乳业公司。而草场也由于灌溉等原因,无法正常经营。

img304

李建军(金凤区国有资产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我们考虑,政府在论证过程中还是有偏差,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了解得还是不太充分;第三个情况,在一个大沙漠里面去开垦草场也好,田也好,单凭政府的资金还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对于这项耗资巨大的工程,这里的村民也有着自己的想法。

村民马森兴:老百姓的利益受到了侵害,国家的利益也损失,企业受到了拖累。

记者出镜:时隔三年,这些漂亮的康居房更像是一座座废墟散落在荒野之上。一个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富民工程、样板工程就这样夭折了,几百户村民致富的梦想也随之破灭。如今,村民只能希望下一个富民工程、样板工程能把规划做细,论证做实。新时空记者现场报道。

播出日期:2006年8月28日

编导:冯兴华

摄像:李 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