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普京竞选连任的记者招待会

普京竞选连任的记者招待会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普京竞选连任的记者招待会2004年3月15日,普京通过竞选连任俄罗斯总统,当即在竞选总部举行记者招待会,向俄罗斯公民致词并回答记者提问。普京是一个善于利用媒体的政府首脑,经常运用记者招待会宣传自己,有胆量面对众多记者,不惧怕记者提出各种刁钻问题。

三、普京竞选连任的记者招待会

2004年3月15日,普京通过竞选连任俄罗斯总统,当即在竞选总部举行记者招待会,向俄罗斯公民致词并回答记者提问。

在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道:“一小时之前您竞选总部的领导人科扎克对我们说,他认为,总统在第一任期,他想做的事情不可能都做到,因为他要考虑竞选连任的问题。只有到了第二任期才真正开始‘名垂青史的工作’。您是否同意这种看法,您是否已经准备好‘为名垂青史而工作’?第二个问题:您在此次竞选中是否感到寂寞?”

普京回答说:“没有,因为我在紧张地工作。当一个人在干实事的时候,他永远不会寂寞。这是一点。第二点:对我来说重要的毕竟还是结果。这不是空话。不知您是否注意到,我的确没有进行任何专门的竞选工作。如果我投身于竞选的话,结果可能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得票率还会更高些。但是我有意识地没有这样去做,因为我想看看,人们是不是更看重实际工作,而不是竞选技巧,这一点对我非常重要。因此,我实际上没有改变自己4年来一贯的工作作风,即使是在竞选期间。竞选结果对我来说是重要的。当然,我对此是满意的。至于我是否已准备好‘为名垂青史而工作’,不,我不准备这样做。我认为,没有必要,也不能够遵循某种不为人们理解的荒诞思想。应当为生活在今天的人们而工作,为生活在将来的子孙后代而工作。应当永远立足于现实的土壤之上。不久前我在回答你们的一位同事提问时说,‘政治的艺术就在于在必要与可能之间找到黄金中点’,这个公式是我自己想出来的,也许其他人在其他场合也这样陈述过,但我认为这是我自己想到的。稳定,刚才也提到过,我们今天如此珍惜的稳定,是发展所必要的条件。而发展的目标是公民的福利。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在经济社会现代化方面迈出相应的步伐。这需要有条不紊地进行,不能产生危害,不能让人们对我们所做的事情丧失信心。因为如果带来这样的后果,我们将来就根本不可能做成任何事情。因此,我们将使国家实现现代化,我们将坚定地迈出步伐,同时将努力对我们要走的每一步作出解释。让人们明白,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我们在经济和社会领域要进行的各项改革,是为了达到什么目标。我想,对于我们的改革,会有人不同意,也会有人反对。但在任何情况下,政府都将努力使人人都能够明白,我们在做什么。我想,如果我们与社会达成这样的协调机制,依靠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确实可以完成很多工作。但是我再次强调,按照某种理论概念追求个人历史作用的做法是错误的。”

在这里,记者向普京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问他“是否已经准备好‘为名垂青史而工作’”二是问他“在此次竞选中是否感到寂寞”。普京先回答了第二个问题,说他没有感到寂寞,“因为我在紧张地工作。当一个人在干实事的时候,他永远不会寂寞”,“对我来说重要的毕竟还是结果。这不是空话。不知您是否注意到,我的确没有进行任何专门的竞选工作”,因为“人们更看重实际工作,而不是竞选技巧”。通过这一系列的话语,突出自己“务实”的个人特点。接下来,普京回答了记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巧妙地把话题转向他熟悉的领域,传播了自己的个人信念和执政作风。他肯定地回答说,他不准备为名垂青史而工作,“应当永远立足于现实的土壤之上”,强调了一个公式“政治的艺术就在于在必要与可能之间找到黄金中点”,最后落脚到“我们今天如此珍惜的稳定,是发展所必要的条件。而发展的目标是公民的福利”。

img52

图片说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记者招待会上

在上述案例中,应答由提问引出,并与提问相互配合,共同为目标受众提供欲知的信息。普京在开场白里首先表明了此次记者招待会的主要议题,即关于竞选、当选以及新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感谢了“所有到俄罗斯总统选举投票站并投票的人”,以及“所有在大选中支持我的人,以及虽因某种原因没有参加大选但对我抱有好感的人”。在对内政策方面,他提出主要是“珍惜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并补充解释说“稳定并不是目的。这只是解决主要任务——保证我国人民福利增长——的条件”。在对外政策方面,他表示“将致力保障俄罗斯联邦的国家利益”,“但在任何情况下不会用侵犯性的方式捍卫自己的利益,也不会陷入对抗”,“将竭力为俄罗斯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接下来,在问答环节,记者提问主要围绕政府设定的议题集中展开,从议题的各个侧面发问,问题具体、简洁、明白,有利于普京清晰阐述新政府的政策和宣传其执政理念,体现出一种良性互动的相互关系。比如,围绕竞选与当选的议题,记者问到了“两次大选的区别”、“如何评价今天选民的积极性”、“当选后第一个工作日如何工作”、“选票为什么会有实质性增长”,竞选连任是否“为名垂青史而工作”、“在此次竞选中是否感到寂寞”,继承人和候选人问题,以及普京对竞选对手以及美国的批评的评价,等等。在对外对内政策方面,记者问到了“在对外活动中的优先方向”、“内政改革中首要的事情”、“将来工作的优先领域”,等等。对于这些围绕记者招待会主题的提问,普京采取一种积极合作的姿态,尽量为记者提供有效、密集而丰富的信息,充分发挥了自己逻辑严谨、语言简洁的优势,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其回答十分到位,大多切中了问题的关键,便于记者记录信息和宣传政府,大体做到了政府信息的有效发布。

普京和记者在记者招待会上的合作,是一种现场的随机配合,是普京回答智慧与个人魅力的体现,而不是事先共谋的结果。普京是一个善于利用媒体的政府首脑,经常运用记者招待会宣传自己,有胆量面对众多记者,不惧怕记者提出各种刁钻问题。2002年6月26日的《南方都市报》评价说:“普京答记者问就如克林顿一般流畅,而不像布什那样时常出现口误。……这次现场直播的记者招待会是个观察普京的好机会。作为一名政治家,普京不可能与记者们毫无保留地畅谈,但他的语气没有迟疑,十分沉着、坚定,流露出与日俱增的自信。……普京不用讲稿即兴发挥,间或和记者开开玩笑,节奏控制得很好。”2001年7月18日,普京举行首次年度大型记者招待会。以后每年一次,与会记者人数、所提问题数量和答问时间都在不断增加。2006年1月31日,普京在记者招待会上用3小时26分钟回答了71个问题。2007年2月1日,在普京举行的第6次年度大型记者招待会上,参会记者多达1232人,普京用3小时32分钟回答了65名记者69个问题。此次记者招待会没有明确的主题,现场记者的提问广泛、自由,而普京精力充沛、从容应对,会场气氛轻松和谐,得到国内外媒体的普遍赞誉。

在媒体形象上,普京素来被俄罗斯媒体称为“务实派”。他个性坚强、有勇有谋、既果断强硬又务实灵活,具有大国领袖的素养;而作为一个务实主义者,普京谨慎务实,说到做到,在俄罗斯经济复苏、政治稳定与国际形象改善等方面成绩显著。这是普京竞选连任背景下召开的记者招待会,具有展现普京个人魅力、树立个人形象及新政府形象的突出意义。有记者问道:“您能否勾画一下未来4年权力机构与商业代表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普京回答说:“稳定性,透明性,合法性。”另有记者问:“是否有改组总统办公厅的计划?”普京说:“有。”记者追问:“现在能否讲一下?”普京回答:“不能。”记者再次追问:“什么时候可以讲?”普京回答:“10天之内。”对前一个问题,普京的回答简洁有力,具有高度概括性,给观众以深刻印象,也方便媒体直接引用并准确报道。在后一个问题上,面对记者的追问,普京的回答明确、坦诚,直接表示现在不能讲,但又明确答复“10天之内”可以讲,既不搪塞也不拖沓,传递出有效的新闻信息,有利于与媒体沟通并达成共识。这些语言表征是对普京的个人形象的有力补充,即其性格坚韧,很少表露感情,同时少说多做、量力而行。

又有记者问道:“明天是您当选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您将如何工作?”普京回答说:“工作!这是第一个工作日。在工作日工作。白天我们可能根据时间作一点改变,我指的是,今天的工作日对许多人将结束得很晚,或者开始得太早。”又有记者问道:“您能否解释,同上次选举相比,您的选票为何有这样实质的增长?”普京回答说:“老实说,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紧张地工作。四年前我就职的时候,曾讲过这样的话:我将诚实地工作。我向你们保证,在这方面我完全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我想,人们对此不会没有感觉。我非常感谢那些认识到这一点并于今天投票支持我的人们。”还有记者问:“您认为什么时候可以就新政府的运作做出评价,同时也相应地对新政府班子成员做出初步评价?”普京回答:“本周一已经可以做出评价。新政府的工作已经开始了。一天也不能睡大觉。从任命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开始计算工资了。如果工资划过去,钱拿到了,就要想一想,这些钱是干什么用的。”在这里,普京通过与记者问答的有效互动,强调“我将诚实地工作”,“新政府的工作已经开始了。一天也不能睡大觉”,等等,表明自己以及新政府勤奋、诚实的工作态度,力图打造出良好的个人形象和政府形象,使关注新政府的公众产生认同与信任,从而促进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这次记者招待会的举办目的包括:澄清竞选中出现的传言,反驳当选后国内外的批评意见,树立个人及政府形象,传播个人及政府的未来执政理念,以及宣传新政府上任后国家的对内对外目标,等等。这些都是国内外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其结果基本顺利达到了举办目的,满足了公众的信息需求和心理期待。这次记者招待会是在普京竞选连任的背景下召开的,联系着新政府上台后俄罗斯的内政外交走向,成为国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它显然经过了精心的组织和策划,体现出政府议程和媒体议程的双重共生;记者招待会议题集中突出,记者和普京在问答互动上有较好的协调。记者提问不故意为难,普京回答严谨到位,基本符合记者招待会合作、交流的原则;记者招待会现场调控得当,节奏比较舒缓,气氛比较和谐,顺利达到举办目的。

一般意义上,为了顺利达到记者招待会的举办目的,记者招待会的问答更倾向合作而非对抗。任何一方一味的刁难和诘责,一旦把握不好,都可能导致记者招待会的失败。因此,双方在展开问答时需调动亲和力因素,尽量用对方可以理解并接受的方式展开交流,用建设性的态度看待任何一次问答。双方如果因立场、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产生冲突,可以通过相互尊重和遵守交流规律取得解决。然而,在记者招待会的问答现场,由于在职业、地位、立场等方面不尽相同,政府官员与记者之间的传播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比如,一些回答者准备传递或能够公开的信息,是记者不需要的或没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因而在记者提问中根本不会涉及;而一些记者反复追问、公众欲知的信息,回答者却不能披露或避重就轻。这样就造成了提问与应答之间的交流障碍。这个障碍如果不能被重视与弥补,记者和政府官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关系就会处于胶着或中止状态,导致记者招待会的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