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东本土电视新闻博弈现象分析

广东本土电视新闻博弈现象分析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东本土电视新闻博弈现象分析——南方电视台案例研究■黄 廓 薄义群广东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前沿,也是电视媒体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广东本土电视以新闻为突破口,大胆改革,贴近民生,争取收视。通过对广东地区电视媒介生态环境的调研,重新定位南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

广东本土电视新闻博弈现象分析——南方电视台案例研究

■黄 廓 薄义群

广东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前沿,也是电视媒体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由于文化与地缘等因素,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电视媒体领域对外开放的前沿和试验区。2001年,中国政府先后批准三家有外资背景的电视与新闻机构——新闻集团、AOL时代华纳凤凰卫视在广东合法落地,通过有线网进入终端用户。至此,在广东地区合法落地的境外频道已经有7个:凤凰卫视中文台、星空卫视、华娱台、香港无线电视的翡翠台和明珠台、亚洲电视的本港台和国际台,播出语种涵盖了普通话、粤语和英语,形成了广东电视特有的媒体生态环境。因此,有人把广东形容为“中国政府和传媒业应对未来西方传媒大规模跨境传播和市场竞争的‘实验室’”。[1]广东观众对于境外电视,特别是香港的无线和亚视并不陌生。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这两个台的4个频道已经被广东的有线电视“非正式转播”。经过近20年的苦心经营,无线和亚视已经蚕食了广东地区的绝大部分受众份额。以1999年为例,据尼尔森的调查数据显示(见表一),在境内外电视竞争最激烈的广州地区,仅香港的两个台就占据超过7成的受众份额,本土电视很难望其项背。

表一 1999年广州地区所有电视频道收视占有率情况

img46

面对境外电视的大举入侵,广东本土电视如何应对?是被鲸吞殆尽,还是趋炎附势,抑或奋力自强?从调查数据来看,答案是积极的。从1999年到2004年的五年时间里,境外电视在广州地区已经丧失了20%的收视市场(见表二)。

表二 2004年广州地区各台收视份额

img47

(数据来源:Nielsen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省网2004.1.1—12.31)

境内各电视台,包括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和广州电视台的收视占有率几乎都有上升,其中南方电视台升幅最大,达146%。[2]而亚洲电视台降幅最大,达208%。广东本土电视以新闻为突破口,大胆改革,贴近民生,争取收视。经过几年的发展,成绩显著。其中广州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的新闻收视率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两家香港电视台(见表三)。

表三 主要新闻收视率

img48

(数据来源:Nielsen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方电视台成立四年来的表现让同行刮目相看,收视和经营创收的成功一举颠覆了广东的电视传媒生态圈,不仅创造了广告创收一年增长一个亿的“神话”,而且成立第二年在收视份额上就超过了长期占据广东前两名的香港亚视,成为国内“成长最迅猛、最具发展潜力”的省级电视媒体,也成为广东地区抗击境外媒体的主力军。尤其是在新闻版面安排、新闻栏目打造上,南方电视台也是出奇不意,别具匠心。其中经济频道的《今日一线》栏目,开播仅1年,周平均收视率就创下了4. 2的纪录,而且还在高速成长。南方电视台是个新台,面对境内外媒体的竞争、打压,其成长环境甚为“恶劣”,这也颇具代表性。因此,本文将以南方电视台为个案,剖析其在整体新闻版面编排、具体新闻操作以及新闻定位等方面的得失,以此来透视广东本土电视新闻在博弈中的艰难成长,以期给内地电视媒体将来如何应对境外媒体的竞争提供一些借鉴。

一、立足媒体调研 寻找定位依据

目前在广东合法落地的7个境外频道中星空卫视和华娱电视为纯综艺频道,只有凤凰卫视、香港无线和本港台有新闻节目,其中尤以18∶30这个时段竞争最为激烈。由于中央台《新闻联播》在19∶00播出,所以众多电视台都屯重兵于此,决战“630”,如广州电视台的《广州电视新闻》、翡翠台的《六点半新闻》、亚洲电视的《六点钟新闻》(虽然该新闻是在18∶00播出,但因其横跨18∶30时段,所以其竞争力不可小视)、广东电视珠江台的《630新闻》以及南方电视台的《南方报道》等等。从表三可以看出,广州地区收视前四位的新闻节目全部为粤语新闻,其中广州电视新闻和香港两台的新闻占据了绝对优势,特别是广州电视新闻平均收视达7. 9,已经领先于香港两台的新闻节目。但是南方电视台的《南方报道》自2002年开播以来收视率却一直低靡不振,徘徊在0. 3左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南方台2004年决定对《南方报道》进行改版,并将同一媒介生态环境下的广州电视台的《广州电视新闻》(播出时间18∶30—19∶00)、翡翠台的《六点半新闻》(播出时间18∶30—18∶55)和本港台的《六点钟新闻》(播出时间18∶00—18∶50)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为期一周(2004年3月25日至3月31日)的定量和定性分析。通过对广东地区电视媒介生态环境的调研,重新定位南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

总的来看,定位准确,信息全面及时,主题性策划以及语言优势是这三档新闻取得高收视的重要保障。

(一)定位准确

新闻定位必须根据自身的财力、物力、人力以及受众特点进行全面考虑。综观这三个台的新闻定位,相对比较准确,立足本地,望眼全省(区)或周边地区,展望全国及国际大事。三个台的新闻不仅能让受众了解到自己所关心的大事,受众也能从中对自己的新闻判断进行反证。此定位从其新闻排版上可见一斑,如3月26日的亚视新闻第一节中,当天新闻重点很明显是七名内地“保钓”人士在日本被拘押的情况,但头条却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进行解释的新闻,而第一节中的其余五条新闻则全部与“保钓”有关,由此可见其鲜明的“本土”定位。

在新闻内容的选择上,三个台也紧扣这一“本土”特色,凡是与本地民生密切相关的事件都会得到重点关注。香港是国际化大都市,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新兴城市,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下,素质不断提高的受众也在渴望信息。这三个台也都因势利导,迅速聚集重大突发事件,及时把国际时讯纳入视线。由表四可以看出,三个台每天都有三到四条国际新闻,而近80%的新闻则为本地或国内新闻,完全满足了受众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的需求。

如果说香港两个台新闻的成功是他们完全按照新闻规律在办事,那么《广州电视新闻》则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路。在广州电视台的官方网站上有这样一句话:“《广州电视新闻》经过十六年的磨练,已经成为广大市民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成为市委市政府重要的宣传工具。”不难看出,广州电视台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传统意义上的“时政台”,但是它在完成宣传任务的同时,也很好地兼顾了社会新闻、民生动态以及国际消息,而且在一些时政新闻的处理上也突破了条条框框,在内地同行中走得比较靠前。

表四 新闻类别统计

img49

(二)信息全面及时

在某种意义上,全面就是权威。现代受众由于受到工作及生活的挤压,留给电视的时间越来越少,因此大多数观众都会希望在有限时间内了解到尽可能多的信息。反映到新闻节目上就是信息量要大,信息要相对全面。信息全面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新闻总体的信息量大。由于对新闻信息量的统计到目前还没有标准计算方法,因此笔者采用了单位时间内播出新闻条数来作为衡量指标。以此为依据,被调查的三档新闻当中翡翠台做得最好,达到了0. 83条/分钟。相比之下,广州台新闻信息量相对偏低(见表五)。信息全面的另外一层含义是就某一被报道事件而言挖掘的深度和广度。在这一点上香港两个台的新闻相对突出,广州台略显薄弱,这与下文将论述的新闻策划能力有关。

表五 新闻节目信息量

img50

2004年3月25日翡翠台就“钓鱼岛事件”共组织了七条新闻:

1.中国外交部谴责日本扣留我保钓人士;

2.七名保钓人士被扣留在日本冲绳那霸;

3.记者在日本电话连线报道最新情况;

4.保钓船返回浙江;

5.有民众在北京日本使馆外示威抗议;

6.本港有民间团体声援保钓人士;

7.学者分析此事件不会使中日外交关系恶化。

看了这样一组报道,观众不仅了解到了事件的最新进展,也会了解到由此事件所引发的深层次问题。由表及里,由点及面,这样的新闻当然会更受观众青睐。

如果就传统新闻学来讲,“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么在资讯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一概念则可重新诠释为“及时是新闻的生命”。2004年3月29日的本港台新闻:

演播室主持人:“在台湾,‘总统大选’的争拗仍未解决……而国新联盟的支持者继续在中正纪念堂静坐。罗振邦现在在现场。”

(镜头切到台北中正纪念堂)

现场记者:“……我们看到现在现场的情况大约有两三千人来这里静坐,他们不断喊口号,要求即时验票……”

正是因为大量采用了这种现场直播的报道形式,新闻的现场感和及时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三个台,特别是两个香港台在观众中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新闻播报形式上的创新是信息及时性的有力保证。这三个台在新闻形式上都不拘一格,大量采用口播、卫星现场报道、电话报道、视像电话报道等方式,力求在第一时间传播新闻。构建同步传播平台也是确保新闻时效性的有力措施。亚洲电视新闻部与内地及海外十多家电视台建立了新闻互动机制,透过互联网与人造卫星迅速将新闻信息传送到世界各地。传输工具的变革推动了新闻的时效性。由以往的光纤和卫星传输,到现在的网络、视像电话等新传输手段,新闻媒体的传输呈现出多样化和低成本化的趋势。因为操作简便,信息传送更加及时。

(三)体现策划功能 主题化运作处理

尽管理论界还在争论新闻是否需要策划,但三个台的新闻在播报时却不约而同地突出了策划的功能,只不过表现方式略有不同。特别是两个香港台通过策划,每一节新闻都形成了一个主题化报道,抓住观众眼球,形成收视点。如上文提到的有关“保钓事件”的报道,其策划痕迹尤为明显。翡翠台的新闻分成两节,通常每节都会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新闻热点。而本港台则习惯于在每一节都有热点的前提下,把第一节的热点延续到第二节或第三节,形成连贯收视。如3月30日的新闻,第一节中六条全部是有关人大常委会“释法”的新闻,在第二节中除了台湾选举这个热点外,又加了三条与“释法”有关的新闻。香港两台大多是就当天或新近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进行策划,这种策划对策划者、对一线采编人员的素质以及整体协调能力都要求甚高,其运作的成熟程度可见一斑。

除了在当天新闻中对一些热点问题即时插入报道外,三个台都比较注重一些热点新闻的后续报道,随着事件的淡化,新闻也慢慢降温,采取软着陆方式,而不是戛然而止。

(四)语言优势

正如表二所示,广州地区新闻节目收视率前四位的全部都是粤语新闻,特别是两个香港台收视率如此之高,除了香港与广东一衣带水的地缘优势之外,语言优势可谓功不可没。由于广州地区具有鲜明的语言和地域文化特色,因此石长顺和薛江华在《境外电视频道落地广东的调查报告》中把这种现象形容为“语言是堵防火墙”,“香港翡翠等电视媒体之所以能在广东立足,就因为其使用了与广州地区相同的粤语传播。而去年(2001年)以来相继在广东落地的华娱与星空等频道,至今在当地还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运用了‘普通话’这个非地方语言传播。”[3]

(五)新闻长短适宜

新闻长短悬殊,以本港台为例,最长的一条新闻可达2分30秒,最短的一条口播则只有13秒(见表六)。此举既可兼顾量的扩张,又有质的拓展,亦深亦浅,相得益彰。另外在新闻排版上,长短相间,亦张亦弛,节奏感强,观众不易形成观看疲劳。

表六 新闻长度统计

img51

另外在单条新闻长度的处理上,三个台则呈现出了各自特色。笔者把新闻按1秒到30秒,31秒到1分钟,1分零1秒到1分30秒及1分31秒到3分钟分成四类进行统计(见表七),结果发现,三个台长度超过1分31秒的超长新闻的比例相差不算太大,但广州台明显把重点放在了31秒到1分钟的长度,其比例竟高达51%,再加上1分零1秒到1分30秒长度的新闻,这两种新闻就占到了90%强,而30秒以内的新闻则少得可怜,这也是为什么广州台新闻信息量不大的原因。再来看翡翠台,其前三种长度的新闻旗鼓相当,差不多都占到了近三分之一,特别是30秒以内的新闻比例很大,由此可以解释其0. 83条/分钟信息量的来源。综观三个台的新闻,31秒到1分30秒的新闻占了绝大多数,最少的本港台也占到了53. 7%,特别是头条新闻绝大部分都在1分钟以上,这也许为新闻的走势提供了一个风向标。

表七 新闻长度细分统计

img52

二、打造个性新闻品牌 创造第二收视高点

通过对广东电视媒介生态环境下三个台新闻节目的分析,《南方报道》在改版过程中对选题策划、信息量、播报形式以及新技术的应用都给予了重点关注。特别是在新闻版面的谋篇布局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传统新闻版面安排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条块分割。此类排版通常是本地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和体育新闻,条理清晰、界线分明,如广州电视台的《广州电视新闻》和广东电视台的《广东卫视新闻》等;二是完全按照新闻重要性来排列新闻顺序,打破条块分割;最后一种是兼有前两种版面安排的特点,在考虑新闻价值的同时也兼顾本地新闻与国际新闻的量化比例,香港无线电视台的《六点半新闻》和亚洲电视本港台的《六点钟新闻》大多采用此种版面安排。而《南方报道》则试图探索“第四条道路”,即在新闻版面中通过有效的新闻编排来营造第二收视高点。

(一)打破版头传统模式 为时政新闻找出口

南方电视台虽不是时政大台,但也肩负着一定的宣传报道任务。而目前南方台只有两档新闻节目《南方报道》和《今日一线》。《今日一线》是一档以社会新闻为主的新闻栏目,把时政新闻放在这里显然不太合适。责无旁贷,《南方报道》必须承担起时政新闻出口的任务。《南方报道》在改版中做出了新的尝试,在显著位置安排一些相对不太重要的时政新闻,力求做到简洁明快,不在篇幅和量上与其他台硬拼,扬长避短。

什么才是“显著”位置呢?是新闻版头。《南方报道》对新闻版头进行了大胆改革,全长1分30秒的版头实际上就是新闻的开始。版头以15秒闪出南方报道字样后,迅即进入新闻——“要闻先知”(是新闻而不是预告),大概有1分钟的长度,可容纳五到六条新闻,新闻结束后再以15秒闪回“南方报道”字样。如2004年8月16日的“要闻先知”是这样安排的:

1.冼东妹夺得第五枚奥运金牌

2.粤黑签署138亿经贸协议;

3.个税改革过渡性方案上报国务院起征点为1200元;

4.广东物价持续上涨;

5.浙江乐清特大山洪泥石流24人死亡

6.伊拉克千人国民政治会议在炮击声中召开。

从以上排版中可以看出此段新闻重点安排的是一些次重要的本地、国内和国际新闻,新闻简洁明快,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对国内外重大事件一目了然,而且这种安排对整个新闻版面的信息量也起到了极大的增强作用,特别是对一些时政新闻的安排,既显著,又不乏味。

(二)以本土对本土 以热点对热点

时政新闻在版头中的合适位置为以下版面的合理安排垫定了基础。上文对香港两个台的新闻分析中可以看出其鲜明的“本土”特色,特别是在头条新闻的处理上。鉴于此,《南方报道》在第一节新闻中的“今日头条”首先关注的就是本省重大新闻和国内重大新闻。“今日头条”可以是一条新闻,也可以是一组新闻。在新闻实践中,为了加强新闻报道的力度和深度,南方台大多采用了主题性版面的编排方式,如2004年7月30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广州惊现致命假药一事,《南方报道》立即安排记者与《南方都市报》合作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当晚版面的“头条”就是一组报道:

1.致命假药再现广州;

2.花都药监急查“毒药”;

3.假药害人轻则致残重则死亡;

4.广东药监部门严令查处假药。

通过这种主题性版面编排方式,新闻不仅能抓住本土受众,而且也有可能引起其他地区观众的兴趣,以此达到内容设置本土化的目的。

(三)不拘形式 营造第二收视点

翡翠台和广州台的18∶30新闻都是分两节,每节10~12分钟,虽然本港台的《六点钟新闻》分为四节,但在18∶42左右几个台的新闻基本都进入广告时间。《南方报道》在改版后充分抓住这一时机,积极经营好第二节新闻时间,在延续第一节“热点对抗”的热度之后,试图掀起第二个收视高点。在版面编排上,把一些与民生相关的重大新闻有意放在版面的第二节,而不是一味地把“好看”的新闻全都塞在第一部分,这样既可以避开其他台的新闻重点,也可以减轻观众的收视疲劳。

首先在内容上,推出“社情民意”环节,重点关注民情、民生。翡翠台、广州台和本港台的最后一节基本都是以国际和体育消息为主,这两项正是南方台的弱项。“社情民意”关注民生正是避实就虚,扬长避短的举措,而且民生新闻也最受观众关注,如南方电视台经济频道的《今日一线》在开播十个月就能取得平均3. 0以上的收视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以主题性报道来加大力度。秉承“今日头条”的特点,“社情民意”继续以主题性报道的方式为观众释疑解惑。如2004年7月12日的一组有关特氟隆不粘锅的报道就相当有力度,反应也很及时:

1.商场照卖特氟隆不粘锅;

2.专家细说特氟隆;

3.杜邦中国公司称特氟隆无害。

在营造热点,掀起第二收视点的同时,《南方报道》还特别注重对一些热点问题的追踪报道,例如有关不粘锅的报道就持续了一个星期左右。

为了做到即时有效地传播信息,在主题性版面经营中,《南方报道》不拘形式,口播、图片和电话连线等形式都广泛使用。如2004年8月18日的“今日头条”:

1.井下矿工制造连环爆炸与警方对峙九天;

2.对峙最新进展情况;

3.武汉:患者家属劫持医生 警方巧妙营救人质。

这组报道中,第一条是图片新闻,第二条是一则现场电话连线采访《华西都市报》记者。虽然画面有些单调,但对于观众来讲,在“信息饥渴”的时候,也许了解到最新信息比漂亮的画面更重要。

(四)国际新闻避重就轻

总的来说,几乎所有电视台的国际新闻每天都是伊拉克、中东或者非洲艾滋病,千篇一律。《南方报道》在把一些重大国际事件安排进“要闻先知”外,在国际新闻上采取了“避重就轻”的做法。即在新闻最后安排一些有趣或者别人很少关注的新闻,使得整体版面既轻松,又能让观众了解一些他们在其他台看不到的新闻。如2004年7月30日的一组动物国际新闻就很有意思:

1.“小狗瑜珈”风行英国;

2.法国:爱犬可在豪华酒店里享受星级服务;

3.韩国动物爱好者呼吁国人摒弃食狗陋习;

4.一印尼组织怀疑该国猩猩在泰国被虐待;

5.亚拉——泽鳄的最后乐土。

《南方报道》自2004年6月改版以来,收视率稳步攀升,据尼尔森的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第一周《南方报道》的平均收视已经达到了1. 2。这也说明新闻版面编排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根据变化了的传媒环境和受众情况做出新的调整。

三、整合新闻资源 制定播报策略

广东地区目前有两个新闻竞争最激烈的时段:18∶30和21∶00。上文分析了18∶30时段的新闻情况,而在21点则集中了凤凰卫视的《时事直通车》、广州电视台的《今日报道》和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的《今日关注》等等,竞争也相当激烈。针对这种情况,南方电视台整合了新闻资源,对新闻节目进行了全台的统一安排调度,除了18∶30时段用《南方报道》正面出击外,其余新闻版面则采取了避实就虚的迂回战术,意在出奇制胜。

2004年7月28日,南方电视台的都市频道正式获准上星,这也是国内首家全粤语播出的上星频道。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南方台走出这一步标志着内地本土电视开始从有效的后场防守推向前场进攻。由于粤语在语言上的优势,南方台借上星之机全新推出粤语版的《南方报道》,并出人意料地安排在了卫星频道的晚上20∶00播出。稍微了解一点国内电视的人可能都会知道,晚上20∶00这一时段几乎清一色的全是电视剧,国内观众似乎也没有在这一时段收看新闻的习惯。事实证明,这一招“险棋”确实达到了出奇制胜的目的,开播一年来,粤语版《南方报道》平均收视已经稳定在了1. 5左右,最高周平均收视达到了2. 5。这说明观众的收视习惯是可以改变,可以培养,可以引导的。

如果说粤语版《南方报道》安排在20∶00播出是对21∶00时段其他台新闻的有力阻击,那么安排在经济频道21∶30播出的《今日一线》就是21∶00时段新闻的围追堵截。与《南方报道》定位在宏观关怀、热点关怀不同,《今日一线》则更强调本土化的人文关怀和民生关怀。自2003年10月1日开播以来,普通话播出的《今日一线》的周平均收视最高已经冲到了4. 2,也在广东地区掀起了一股民生新闻热潮。在广东这个粤语“横行”的传媒生态环境中,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而这也正得益于南方电视台的新闻资源整合和整体谋篇布局。

四、南方之石 可以攻玉

从1999年到2004年短短五年的时间,境外电视在广州地区就失去了20%的市场份额,《广州电视六点半新闻》能超过翡翠台的《六点半新闻》而独占鳌头,南方电视台的《今日一线》掀起了民生新闻的热潮,这些都说明广东本土电视在经过短兵相接的博弈之后不仅没有被击垮,反而已经具备了“全面反扑”的能力。《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事实上,香港电视业界也已经开始关注广州本地电视台凭借新闻资讯类节目形成的竞争力,并且作了部署,如亚洲电视台的《走马南粤》是专门针对内地制作的资讯。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外事部的曾醒明先生表示:“无线翡翠台今后会加强资讯上的报道,包括新闻和资讯节目。”作为“中国政府和传媒业应对未来西方传媒大规模跨境传播和市场竞争的‘实验室’”,广东的一些经验值得借鉴。

(一)即时把握动态变化中的传媒生态环境

传媒生态环境包括政策环境、渠道资源、终端用户以及媒体间的竞争等等。在全球化背景下,传媒生态环境也处在不断变化当中,因此我们必须把握这些环境的动态变化趋势,才能制定对策,才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由于内地的特殊环境,媒体从业人员很难左右政策,但在发展战略、受众分析以及版面安排等方面却拥有主动权。以受众为例,南方电视台注意到广东的人口素质不断提高,能讲能听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再加上每年两千多万的外来流动人口,粤语方言这堵“防火墙”肯定会逐渐弱化。事实证明这种分析是对的,《今日一线》能取得平均3. 0以上的收视率就是很好的佐证。由于各地的传媒生态环境不尽相同,因此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因地制宜是第一要务。

(二)以本土化应对“大本土化”

凤凰卫视中文台、华娱电视和星空卫视自2002年进入广东市场以来,其市场占有率并没有很大增长,可以说对广东本土电视并没有构成很大威胁。难道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是用普通话播出吗?不全是。跟香港无线和亚视这两个跨边境的境外电视相比,凤凰卫视中文台、华娱电视和星空卫视这三个跨国传媒集团看重的是整个内地市场,把广东作为跳板,觊觎全国。他们采取的是“大本土化”战略,其中凤凰卫视的《时事直通车》最为典型,立足“两岸三地”,其视野涵盖了整个大中华地区。应该说这些大的跨国传媒集团将来才是内地传媒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境外电视有资本的优势、人才的优势、经验的优势(包括市场运作经验、节目制作包装经验、频道运营和企业管理经验)。但劣势也是明显的,如政策限制、文化差异等等。[4]为了抢占市场,境外电视无不采取了低姿态的本土化战略,而本土电视也形成共识,以本土化对抗本土化。特别是在应对这种“大本土化”战略方面,各地的做法也不尽相同。南方台是以“小”打“大”,把其核心受众定位为三个层次:重点是广州地区,主攻“珠三角”,放眼全省。而上海的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则意在全国,胸怀天下,誓与凤凰卫视争食“奶酪”。

(三)做大做强,缩短适应期

从香港电视的“非正式”转播到境外电视的大举“入侵”,广东本土电视用了近20年来适应和探索,其中的艰辛和痛苦只有广东电视人最清楚。可以说广东电视的今天就是内地传媒市场将来放开对境外电视限制的明天,那么将来内地电视是否也需要20年的时间来适应和发展呢?我们很欣慰地看到,内地传媒人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从心理上提早“入世”,进入适应期。例如湖南和上海广电部门已经开始与境外传媒集团签署协议,联合制作和销售节目。这种方式无疑将极大地提高本土电视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容易学到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等将来境外电视真的进来了,他们也已经具备了放手一搏的能力。

如果说广东模式是广东电视人面对压力、面对生存,不得已而进行的自下而上的“革命”的话,那么内地传媒则带有浓厚的自上而下的行政色彩。特别是2002年以来,中国电视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集团化高速发展时期,做大做强,先占有市场,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对于内地传媒来说,门已经打开,“狼”迟早会进来,只是个时间问题。届时,阵痛将在所难免。不过这种阵痛应该是双方的,如果你强了,对方就会比你痛,反之则相反。笔者也注意到,中国传媒在集团化过程中,行政捏合色彩浓厚,一些集团大而不强,外强中干,跟一些跨国巨头比起来,有些甚至不大也不强。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将来等待我们的也许不仅仅是阵痛。

境外电视进入广东,竞争是异常激烈的,但这种竞争并不完全是零和竞争,在某种意义上,良性竞争是保持市场健康、促进本土电视快速发展的催化剂。在竞争中学习,在竞争中发展,大举“入侵”的境外电视不仅是“狼”,也是学习的榜样,正是秉承着这种开放心态,广东本土电视新闻才得以在博弈中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陈 蓉:《凭借新闻资讯节目 广东电视媒体叫板香港同业》http://cn.biz.yahoo.com/050303/136/8649.html(2005年4月19日星期二登录)

2.陈怀林:《另一类型的“本土化”——试析香港电视在广东收视态势》,《南方电视学刊》,2003年第2期。

3.李 茜:《境外电视传媒的境内发展》,《南方电视学刊》,2003年第2期。

4.石长顺、薛江华:《境外电视频道落地广东的调查报告》,见http://www.oursee.com/html/2004-6-15/2004615181217.asp(2005年4月20日星期三登录)

5.伍毅然:《境外电视媒体为何选在广东落地》http://www.woxie.net/article/list.asp?id=11 (2005年4月17日星期日登录)

6.周鸿铎:《传媒产业经营实务》,新华出版社,2000年。

[黄 廓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传播学院讲师 薄义群 广东南方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副监制]

【注释】

[1]陈怀林:《另一类型的“本土化”——试析香港电视在广东收视态势》,《南方电视学刊》,2003年第2期,第48页。

[2]注:广东南方电视台于2001年7月1日由原广东有线广播电视台和广东经济电视台合并而成。1999年广东南方电视台市场占有率数据为该年广东有线广播电视台数据和广东经济电视台数据相加的结果,为7. 2%。

[3]石长顺、薛江华:《境外电视频道落地广东的调查报告》,见http://www.oursee.com/html/2004-6-15/2004615181217.asp(2005年4月20日星期三登录)。

[4]李茜:《境外电视传媒的境内发展》,《南方电视学刊》,2003年第2期,第3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