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给财经新闻增添“人气”

给财经新闻增添“人气”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给财经新闻增添“人气”20世纪的60年代末和70年代,西方世界正在经历着对美帝国主义的强烈反对的思潮。甚至是特刊和特稿部门很发达的报纸,本来应该人气充沛的新闻故事,却变得像是“无人区”一样。·官方新闻信息源。·没有直接参与但是被新闻影响的人。这些人就是编辑们所指的“公众成员”和“路人”。

给财经新闻增添“人气”

20世纪的60年代末和70年代,西方世界正在经历着对美帝国主义的强烈反对的思潮。曾经有过这样的反战的口号:“参军吧!周游世界、遇见有趣的人,然后杀了他们!”我每次看到很枯燥乏味的商业报道的时候就会想到这句话。它让我想要这样讽刺记者:“你们进入一家报社工作,外出到处采访,遇见有趣的人物,却不去写他们。”

这就是多数商业记者们经常犯的错误。你可以在他们采访归来的时候听到他们兴致勃勃地谈论遇到的有趣人物,或者他们听到的被访者之间有趣的对话,可是当他们坐下开始写作的时候,他们却让这些有趣的人死去了。

我不清楚这种态度是从何而来的,但是这种态度很普遍。甚至是特刊和特稿部门很发达的报纸,本来应该人气充沛的新闻故事,却变得像是“无人区”一样。即使有人在新闻里出现,那也是扮演了毫无色彩的功能性角色。

其实,商业生活比生活中其他行业更接近人。生意是人做出来的,人的商业行为影响了自己,也影响到了其他人。我们可能对电影明星、歌手和另外一些名人的生活和恋爱亲密关系等细节充满兴趣,可是实际上他们对大多数人的生活没有什么实际影响。

但是另外一些无名的人士却对别人的生活有着巨大而持久的影响,你可能不认识这些人的脸,但是他们决定了税务政策,他们贷款建设了工厂,他们发明了新科技,他们罢工,等等。我们应该对这些人感兴趣,就像对待那些耀眼的明星一样。

记者和人打交道的方式很多,所以他们自己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的程度也随着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在写作中,有以下一些人物出场的基本指导原则:

·记者本人。虽然有些情况下,用第一人称来写报道可以给文章增色,但是这种情况毕竟少见。多数情况是记者应该把自己完全放在报道的外边。例外的情况多数出现在杂志报道中,记者的在场甚至是参与可以让整篇文章生动不少。但是我们这门课的重点不是杂志报道。

·其他记者。同样的,用第三人称的方法提到其他记者也是比较罕见的。有的时候当记者的确是新闻的组成部分的时候才需要提到他们,但是一般的规则是不要提到其他记者。

·官方新闻信息源。专业的新闻传播者如果仅仅是发布新闻,那么他们很少被提及。但如果他们构成了新闻的一部分,就要提到他们。提到新闻发言人的名字并引用他们说的话是很普遍的状况,尤其当他们是代表某个更高层次的人来发言的时候。的确存在一些很多姿多彩的官方发言人,但是当他们只扮演传声筒的角色时,他们不应该是新闻的一部分。很多新闻报道提到发言人的时候都太烦琐——“某某事务部的官方发言人、退休的总督P·V·拉比特奥拿顿发布了一条消息,”等等;其实,完全可以这样说“政府宣称……”。

·直接参与者。这些人是记者们通常愿意访问和引用的信息源。这些人从总经理到茶水工,从总理到扫地的都是。不管新闻故事是什么样的,总是有直接参与者和受到新闻影响的人。勤奋的记者不遗余力,一定要到挖掘直接造就新闻的人为止。

·没有直接参与但是被新闻影响的人。这些人是间接的第二层的参与者。例如,当政府公布了一项措施,影响到所有店铺里的VAT陈列的时候,我们要访问政策制定者和店铺的主人。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我们还可以和购物者交谈,也可以第二天在后续报道中去访问他们。这些人就是编辑们所指的“公众成员”和“路人”。

·政策制定者。如果和公司、投资者或者消费者直接相关的新闻发生,通常政府官员、政治家或者立法者将要召开听证会,讨论已经和即将发生的变化,讨论要修改和检讨的要点。这些人也应该成为采访的对象。

·观察者。这些人是分析师,或者是种种职业观察者——研究者、学者、外交家、国际组织的官员,他们也属于新闻中的专家和消息灵通人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