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今天,我们怎样开会

今天,我们怎样开会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今天,我们怎样开会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要“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1]图6-1 今天,我们怎样开会?

一、今天,我们怎样开会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要“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七大报告中也两次强调了“改进学风和文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

什么是形式主义?简而言之,形式主义就是只做表面文章,不求实际效果,更不考虑长期效果。形式主义不顾及实际情况,要不人浮于事,敷衍了事,要不劳民伤财,浪费巨大。笔者曾经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在大会发言时无意中发现,台下前排的座位席上整整齐齐地摆着一些参加大会领导人的台签,却没有了他们的身影。于是,我就此发表了一点感慨:前排就座的领导哪去了?

时下,各地经常会举办一些诸如经验交流会、典型报告会、理论研讨会和决策咨询会等一类的会议。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会议。大凡这样的会议,有关方面的领导也都是十分重视的:主席台上有他们的身影,会议日程上有他们的致词,与代表合影的照片上有他们的形象。一般来说,会议的举办者和与会者对此也大都是欢迎的。一个会议受到领导重视总是好事情:好的经验可以推广,困难的问题可以促进解决,创新的理论能够传播,科学的知识能够普及——有了领导参加的会议,连新闻单位都会重视报道,给予好的版面和好的时间刊播。

会议既然如此重要,作为一个地方的主要领导者和有关方面的负责人自始至终参加会议,认真听取专家的建议和与会代表的意见,我以为是十分必要的。现在好了,会议的主持者请来了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成功人士相聚一堂,相互研讨,相互切磋。作为一个领导者,参加这样的会议,听听大家的发言,参与代表们的讨论,不论是对提高自身的学术理论修养,还是对掌握一个地方或一个方面的舆情动态来说,都是大有好处的。领导者参加一些会议,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一种姿态,更重要的在于,这样的会议往往能为领导者提供一个紧张有效的学习和掌握民情实情的好机会。既然如此,我们的各位领导同志,有什么理由只出席开幕式与代表合影后就离会了呢?我不解。

领导人一般都很忙,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领导人很忙,平时就很难有时间坐下来系统学习、听取和思考一些问题。我们常说,大将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靠的就是对情报的掌握和对情报的分析判断。在我们这个信息骤增异常、世态变化多端的高科技时代里,少了耳听四面、眼观八方的能力和机会,再高明的领导者也是难以驾驭自己领导的那一方面工作的。即使自己没分管不熟悉的工作,通过参加一些高层次会议的机会,接触一些新人,接触一些新观点,接触一些新知识,对于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领导修养也是有益处的。参加会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应邀参加会议的专家和代表,一般来说都是这个方面的行家。他们有这方面的专门研究和意见。听听他们的报告和讨论,直接参与和他们的对话或向其请教,比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关起门独自学习的效果要好得多。凡事我们都讲效率,讲投入和产出之比,在学习和掌握实情方面我们也要提倡讲效率。有选择地参加一些高质量的会议,自始至终把会议开完,也是一种讲效率、求真务实的表现。我们应该提倡这种工作和学习方式。[1]

img45

图6-1 今天,我们怎样开会?

这里也要说一下关于会议的新闻报道问题。大凡这样的会议,我们看到的报道都是某某领导参加了大会。一般来说,这样写是不错的。但是,根据严格的新闻的真实原则来要求,这样写是不够的。领导者参加了会议,这是事实。但是,领导者是全程参加了会议呢,还是只参加了开幕式?领导者是只参加了上午的大会,还是又参加了小组的讨论会?会议上专家们讲了什么,领导者参加讨论又讲了什么?等等,所有这一切都应有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交待。对于参加会议报道的记者来说,也有一个积极学习和善于学习的问题。有的记者只是跟着领导人跑,领导们走了,记者们也就没有了身影。关于会议的报道,除了领导人的名单和领导人强调的重要性外,就没有什么新的内容了。为什么呢?因为记者们也没有自始至终参加这些很重要的会议——自然他们也是很忙。

这里讲的是那些很重要的会议。对于那些只需要领导者上台剪剪彩、照照相的会议不在此评论之列。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留学生代表团回国参观访问,就国内改革开放中的一些问题与有关方面负责人举行了一场座谈会。没想到负责接待的某位领导干部,打着哈哈说,今天很高兴与同学们见面,但本人没有什么准备,就随便说说吧。同学们一听,这么重要的会议,本想就一些不解的问题听听领导同志的意见,没想到这位领导同志竟没有准备,随便说说。有的同学当即便告辞了——“谁有时间听他侃大山”——座谈会不欢而散。

在“随便说说”者中,有的是被临时拉差到会,毫无准备地应酬;有的是照本宣科念文稿,根本没有领会文稿内容(不是出现过讲话中“请接下页”的笑话吗),有的则是应会议主持者热情邀请(或出于礼貌,或流于形式)而即席发言,等等。身为领导,出席重要会议,既要讲话,就应认真准备,有的还须集体研究、讨论。逢会必讲,逢人必讲,讲起来不受时间、范围、政策的限制,想到哪说到哪,怎么方便怎么说,这种“随便说说”的作风在某些时空里是不适宜的,在某些文字表述里也是不妥当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太多了。

2008年在华南虎照片事件公布调查结论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陕西省政府6月30日下午召开处级以上干部大会,通报有关情况,同时启动省政府机关作风整顿教育活动。尽管陕西省政府非常重视此次整风会议,但记者在会场内看见,有大量与会干部竟然在位置上睡着了,而且睡相千姿百态,蔚为壮观。这让此次整风大会的效果大打折扣。[2]在这样一个千人参与的整风大会上再次出现“台上报告,台下睡觉”的情况,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img46

图6-2 陕西千人整风大会上不少干部在睡觉

形式主义同官僚主义这两种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在开会问题上得到了体现。我以为,会风不正就是导致个中梗阻的原因之一。会风不正,说到底还是与会者责任不强所致。作为一个单位的负责人,对于上级部门召开的会议,或缺席,或迟到,或早退,或人到会而心不在焉,他怎么能把本单位的情况全面真实地反映上去,又怎么能将上级领导的意图原原本本贯彻下来?出现了梗阻,关键在“一把手’”,而“一把手”在会议中的不当表现又是重要一环。

要正会风,首先是提高与会者的认识:不论现代社会如何向前发展,传播和交流信息的手段如何发达,最终都只能提高会议的质量,而不能取消会议。改革会议,提高会议效率是必须的,但在改革会议的进程中轻慢会议却是不妥当的,特别是负有一定责任的领导同志。

其次,会议必须精简,这是正会风的又一层意思。

陕西的千人大会上,当记者询问睡觉的干部是否听清楚了会议的内容,一位干部表示,他们在前一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已了解了不少内容,所以再听没有必要。陕西的“周老虎”事件中,陕西省常务副省长赵正永着重强调了“虎照事件浪费了行政资源”,但是,反观这样的“千人大会”,难道不也是在浪费行政资源么?

谈到文山会海,与会者都有一种非根治不可的感觉。如今为啥会议多?一是机构臃肿会议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庙多僧多谁不在会中求乐?二是官僚主义严重会议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会上发号施令好不快活!三是职责不清会议多,别人的田我耕,我的地他种,相互推诿拖沓,哪管他人死活和饥渴?四是素质不高会议多,有会不到会,到会不听会,听会不懂会,懂会不会做,你说还要再开多少会?随着政府机构精简改革的推行,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海之滥可以遏止。

img47

图6-3 冗长发言

开会是管理的一种手段,自然也得讲究会议的运作艺术。新华社发过一篇《向外商学开会》的报道,谈到记者在上海浦东参加一些外资企业会议的感觉。比如英特尔电脑公司的“开会理念”就很值得我们品味一番。这个理念的核心是,在开会前要求会议主持者和每一位参与者认真“问自己”12个问题,其中包括:这是一次富有成效的会议吗?你是否知道本次会议的目的?你是否拿到了会议议程?你的任务是什么,做了准备吗?你知道要把会议结果向谁传达,怎么传达?等等。美国著名管理大师杜拉克对于开会也讲过这样的意见:有效的管理者,在会议开始时,总要说明会议的特定目的和要取得的贡献;他绝不允许把会议开成“自由讨论会”,让大家在那里高谈阔论。这些论点,都是着眼于给会议注入科学筹划、科学管理的因子,以保证会议的有序与高效。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开会的问题,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老话题。毛泽东同志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对如何开好会曾作过精辟的论述。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文中提到的那些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有的还有新的“发展”,这是很不合时宜的。

对于文山会海,大家都认为需要用改革的精神大大精简和压缩,提高会议和文件的质量。这些意见都是十分正确的,有关方面须下大力气把这件事情办好。但是,关于会议和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如何,人们却议论得不多。其实,会议和文件精神贯彻落实不好,也是文山会海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贯彻落实不好,又要多开一些强调再强调的会议,多发一些重申再重申的文件。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贯彻落实好了中央和上级领导部门的会议、文件精神,就是以实际行动来削减和填浅文山会海;同时,也是充分发挥各自聪明才智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好途径。

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人为什么要召开一些会议、签发一些文件、发表一些讲话?一般来说,都是为了一个时期、一个地方、一个方面的工作需要。这些会议、文件和讲话,从全局的角度、从发展的观念,既高屋建瓴,又结合实际,阐述了某项工作、活动的形势和意义,部署了完成该项工作的方法和步骤,贯彻落实好了这些会议文件精神,对于搞好和开展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的工作、活动是大有好处的。

而现在有些地方和部门的负责人,有会不到会,到会不听会,听会不懂会,会后不去贯彻落实,你说,如此下去是否还要多开一些会议,多发一些文件?这些同志,对于会议,或迟到,或早退,或人到会而心不在焉,你叫他如何贯彻好会议精神?上级发了文件,他或是在自己的名字处画一个圈交回给机要室,或是批转有关部门有关人士阅读,或是召开一个会议,照本宣科,通读文件,如此像收发室、传达室和图书室的做法,如何落实好文件要求?

贯彻落实好上级的会议、文件精神,不仅是下级单位的一项职责,同时也是借此搞好自己工作的一个好途径,是需要开动脑筋,创造性工作的。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不仅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时也提出了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活动的要求。有的地方在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过程中,不仅把两者的学习和教育结合起来,而且还把签发文件和具体培养典型、逐步推广结合起来。他们不仅深刻认识到“双思”教育和“三个代表”之间的侧重和促进关系、“双思”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思想方法,还将这一活动由富裕的农村推向城区的各行各业,对不同层次的企业和单位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并且将这一活动与“三讲”教育结合起来,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把“双思”作为推动本地区工作的一个“抓手”,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新的时期有许多新的任务需要全体人民去完成。同心同德、同舟共济,是需要一种精神的力量,需要一个明确的方向的。而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中央和上级领导机关的会议和文件精神是一项重要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人应该负责任地做好这项工作。同时,上级机关也应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督查、反馈以及与干部的考核、任用相配套的奖惩制度,使一切正确有效的会议和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到位。最近,国务院针对会议、文件过多过滥的现象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各类会议和文件精简下来。通知对各种会议召开的次数、参加会议的人员、开会所用的会址以及文件发放的要求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还要求各部门将上一年召开会议和印发文件的情况向国务院作出专题报告。这是新的时期中央对精简文山会海的又一次表态,但愿这次通知能够确实奏效并能够管得长久一些。[3]

开会问题,可能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不论是开会的理念,还是开会的具体措施,各个国家都会有一些成功的做法。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在发展中进行,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很多,如何开好会,如何将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位,这确是一件需要认真研究、切实解决的大问题。但愿一切与会议有关的部门和人员都来努力,争取做得好一点,改变得快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