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们今天怎样做记者

我们今天怎样做记者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既然市委书记换了求真务实的俞正声,我们就有理由期待,今年“两会”的会风也会务实求真起来。去年春天,在全国“两会”期间,本报开出纸上博客,赢得颇多好评。因稿子发表时美编把博客版块处理成天蓝的底色,故读者对此有“蓝色文章”的昵称。直到现在,还不断有人问:“蓝色文章,怎么不写啦?”因为曾经的“蓝色文章”,更因为蓝色是开放、是进步、是希望、是海阔天空大展宏图。

我们今天怎样做记者

天寒地冻时节,上海“两会”如期揭幕,为城市带来阵阵暖意。你是否听到,春天的脚步渐行渐近?

几天前,在政协全会的新闻动员会上,我注意到一个显著的变化:市委宣传部的领导说,要减少统发稿,甚至具体规定了市委领导与会的稿子控制在多少字数以内,以“腾出版面多报道亮点、新委员”,并要求新闻报道“不回避热点、敏感问题,围绕上海未来的发展目标,反映各方的意见、智慧”。提到会议发言,领导说,好像政协委员多“直奔主题”,而一些委办主任的套话“劝也劝不住”。底下的记者听了,都会心地笑起来。

我觉得,会议乃至行政作风,一般都是上行下效的。既然市委书记换了求真务实的俞正声,我们就有理由期待,今年“两会”的会风也会务实求真起来。

问题是,我们今天怎样做记者?

记者,仅仅是一份职业吗?

去年,由于写“文化人生”和“心动苏州河”两个专栏,一些优秀的前辈、同行出现在我的视野中——

张煦棠说,假使一个人不容易激动,对什么事都冷漠无情,这人就不配做记者。做记者,要执著,要全身心投入。

郑重说,我经常采访了半天,觉得某个题目一定要写难免虚假,就不写了。既然做到了高级记者的份儿上,就别掉价,一定要为人民说话

李子云说,评论走到岔路上去了,记者也有责任,媒体应该是知识界的良心。

赵长天说,记者可以对当下的生活产生影响,像法拉奇那样的名记者更是对世界进步起了作用。

赵启正说,很多记者满足于写“在友好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了谈话”之类的“本报讯”,说报纸管得严,但至于严到这份儿上吗?也有记者偷懒的一面吧。

这些真知灼见,多少揭示了,为什么今天纯粹的报人少了,好报纸少了;也有提醒——既然记者是一份事业,一份可能影响社会进程的事业,我们选择了这份事业,就不该无所作为。

在那次新闻动员会上,领导还有几句忠告值得一记:少发牢骚,如果规则不合理,以后可以修改,但在修改前,你得承认规则;在此前提下,你的价值、水平在于,怎样凭借自己的智慧使工作、生活变得好一点。

为了使工作、生活变得好一点,我倡议,如果不能篇篇讲真话,我们至少不要去报道那些套话、空话,更不要去报道假话。手指在键盘上落下去之前,想一想读者,想一想前辈榜样,想一想记者的使命与天职。只有这样,心才会亮起来,眼才会明起来,打出来的字才不至于轻飘飘,报纸才不至于无足轻重可有可无。

去年春天,在全国“两会”期间,本报开出纸上博客,赢得颇多好评。因稿子发表时美编把博客版块处理成天蓝的底色,故读者对此有“蓝色文章”的昵称。直到现在,还不断有人问:“蓝色文章,怎么不写啦?”

今天,新专栏“蓝色评论”欣欣然来到读者面前。

为什么是蓝色?因为曾经的“蓝色文章”,更因为蓝色是开放、是进步、是希望、是海阔天空大展宏图。选择蓝色,就是摒弃闭塞、摒弃保守、摒弃无望、摒弃庸庸碌碌裹足不前。

蓝色评论,愿与读者一起追求心智的成长、人格的完善,追求生命的质量、人生的真谛……在激浊扬清的文字里,让我们一起,年轻到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