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编排与播出策划

编排与播出策划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编排与播出策划编排与播出策划是针对已经制作完成的新闻节目而言的,它包括新闻消息类、杂志类的编排和新闻专题类节目的播出。目前,上至中央电视台,下至地方城市台,都十分重视对于新闻节目编排的策划。在播出环节的策划,重点需要关注的是播出时机的把握。从实际播出的节目来看,《焦点访谈》的管理者非常重视播出时机的问题。只有在最合适的时机播出最合适的节目,才能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四、编排与播出策划

编排与播出策划是针对已经制作完成的新闻节目而言的,它包括新闻消息类、杂志类的编排和新闻专题类节目的播出。

从大的方面说,编排与播出策划要服从频道的整体设计和安排,让新闻节目与其他节目之间形成有效的承接联动关系,使观众持续保持对频道和栏目的关注;从小的方面说,在同一频道、特定时段内,如何根据传播规律和受众需求对短新闻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编排,如何根据情况变化和节目内容对专题新闻节目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播出安排,都是值得研究的一门学问。目前,上至中央电视台,下至地方城市台,都十分重视对于新闻节目编排的策划。

首先我们来看电视消息类新闻的节目编排。在可能的情况下,消息类新闻节目的编排策略,要注意有序化。这里的有序化是指根据节目的自身新闻价值和具体的办节目方针来安排消息的播出次序。在具体编排实践中,一些研究者提出消息类新闻节目编排要有主题,成系列。如在1997年度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节目编排奖的7个节目中,就有5个是按照主题组织和编排的。其中,中央电视台、广东电台、广州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都是以“香港回归”为主题来组织和编排内容;湖北电视台则围绕“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的主题作了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的报道。此外,当发生重大的突发性新闻事件时,新闻机构往往也会围绕某个特定主题组织报道内容。例如,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发生以后,央视及其他国内媒体在一周左右的时间里,都是以这一主题来进行节目编排的。可以说,这样的节目编排策略是依据事件本身的影响来设计的。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消息类新闻节目编排的主题化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是信息本身的杂乱与无序,所以不能刻意进行这样的编排。

在专题类新闻节目和新闻特别报道中,围绕某个主题进行编排是一个普遍而重要的策略。由于新闻本身的分类比较明确,所以可以进行比较充分的选择和编排。比如“国际新闻”、“经济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面向特定的收视群体,能够主动地围绕某个新闻主题进行编排。在新闻特别报道中,比如近年来中央台的《两会特别报道》,庆祝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的特别节目等,都是针对一些重大新闻事件或者重要的政治活动而精心准备、认真策划部署的。在节目编排上,明显地带有主题。

总体来说,新闻节目的编排从新闻价值到收视心理、传播效果等几个方面,需要明确如下几个原则。

(1)重要性原则。

根据新闻事件的重要性或者新闻本身的价值,安排新闻的播出时间和播出次序。对于我国电视新闻媒体来说,这个原则还有一个特殊的要求。以《新闻联播》为例,涉及国家领导人国事活动、中央某项政策出台等政治性新闻要优先安排。这是由我国新闻机构的性质决定的。所以,当突发新闻事件与党和国家领导人或者中央某个政策发布在播出时间上冲突时,一般来说首先播出的是后者。

(2)贴近性原则。

以中央电视台为例,消息类新闻的编排和播出通常按照先国内后国际,先中央后地方,先全国性新闻后地方性、部门性新闻的次序排列。地方台的新闻编排播出次序除了重要的全国性新闻放在开头,其他内容与中央台的顺序正好相反。这样的编排是符合受众的收视心理和习惯的。

(3)同类原则。

即集中同一类型的报道,形成整体的播出效果,容易给观众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处理能够使节目编排显得有层次,增强节奏感。

(4)间隔原则。

这个原则是对重要性原则的一个补充。重要的、有价值的新闻不能集中在一起顺序播出,而要加以分割。有经验的编辑善于在一个线性的时间过程中,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安排不同的兴奋点,这样才能吸引观众持续不断地关注节目进程。否则可能使整体的新闻节目出现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的弊病,或者容易导致观众疲劳。间隔原则要求的就是要运用棚架结构,在两个或三个重要新闻之间,安排一些相对次要的新闻,相互拉动,形成持续不断的峰谷效应,使节目波澜四起,曲折有致。

在播出环节的策划,重点需要关注的是播出时机的把握。关于这一点,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一些做法很值得研究。从实际播出的节目来看,《焦点访谈》的管理者非常重视播出时机的问题。其总制片人梁建增在《枙焦点访谈枛红皮书》中,专文谈到播出时机的策划问题,这就是“度”。当然,这个“度”贯穿了《焦点访谈》节目采访制作的全过程。我们这里关注的是播出时机的“度”,也就是报道的适时。

比如,2001年除夕,几名法轮功痴迷者聚集在天安门广场,用自己偷偷携带的汽油浇满全身,然后引火自焚。事发两个小时以后,新浪网等国内各大门户网站就发出了消息。但这些信息当时并没有引起公众的过分关注。因为此事发生在春节前一天,为了不破坏群众过年的喜庆气氛,政府主管舆论宣传的部门并没有组织传播,而是把首次报道的时间安排在农历初七的晚上,由《焦点访谈》播出。这样安排,便于第二天人们上班时形成社会议题,最大限度地释放出它的新闻含量。其中极为刺激的场面,比如引火自焚者瞬间烧成火球的镜头,以及原本青春靓丽、才华和美貌最后都被付之一炬的女孩陈果的惨状,极大地震撼了本来已经对揭批法轮功报道有些厌倦甚至反感的观众。人们这一次被彻底激怒了。而电视媒体在报道这个事件时的播出策略,除了“议程设置”以外,也掺杂着柔性手段,用人性化的视角、人情化的诉求,促使全社会与法轮功决裂,铲除它的群众基础,并帮助法轮功练习者完成转化。可以说,播出时机的把握是电视媒介管理者非常重要的一种业务素质。只有在最合适的时机播出最合适的节目,才能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居于香港的凤凰卫视中文台在其大板块的新闻专题节目中,十分重视播出时机。比如1998年5月,美国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这一事件发生后,凤凰台马上跟进,陆续推出关于这一事件的报道。特别是在事件发生一周左右以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了大型新闻专题《中国人可以说不》,在长达一个小时的时段里,全方位地总结和回顾了围绕这个事件所发生的新闻。其中特别贯穿了一些专家的评论,对于事件的实质、国内抗议游行的群众情绪都作了非常有力度的分析,反响很大。这样的大型新闻专题报道,如果不能赶在新闻热点即将消退之前推出,将失去意义。反之,如果过早退出,也会被人们忽略。必须在合适的火候,才能产生最好的传播效果。事实证明,策划好播出时机,对于新闻节目来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其中的奥妙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体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