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与直播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与直播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闻节目中心 祖冲亚祖冲亚去年十二月底,从工作将近5年的生活频道离开,加入新闻频道这个新的集体,什么感觉?4月4号、5号,我加入了昌平的农业嘉年华直播。

新闻节目中心 祖冲亚

祖冲亚

去年十二月底,从工作将近5年的生活频道离开,加入新闻频道这个新的集体,什么感觉?说起来应该是既陌生又熟悉的复杂感觉。说陌生,是因为一直在生活频道做专题类的节目,制作周期长,思索的时间、空间都比较大,以往从未有机会接触过新闻类的节目,因此对新闻节目来说,我算是个新人。说熟悉,那是因为新闻那种争分夺秒的节奏、记者在现场的迅速捕捉,具有时效性的快节奏剪辑和记录重大事件的时代感其实一直在我心里魂牵梦绕,挥之不去。以前在看新闻的时候,都不止一次地在憧憬,如果我在现场我会怎么把握这个事件?如果交给我出镜我是否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传达出最大的信息量?不过这些想法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

2013年的清明节小长假,终于不用再去憧憬什么。4月4号、5号,我加入了昌平的农业嘉年华直播。直播这个字眼是以前课本上面的词汇,是电视屏幕右上方的角标,而对于我来说,加入清明节这次直播,绝对是具体而又让人兴奋不已的一次任务。

以前总有一个认识——我曾经做过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的大专题,新闻那几分钟的小片儿对我来说算什么?后来在工作中才发现我错了。正如之前听到的有个说法,几十集的电视剧也许好拍,可几十秒的广告你要想做出彩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这道理换到新闻节目和专题节目中也同样适用。在这次直播中,记者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现场情况,找到精彩的信息点,当然在短时间内找到的点越多越好,可这却相当有难度。之后在现场迅速组织语言,安排好现场人物的采访方位,一镜贯穿到底,迅速成片。那边演播室在着急的催片,这边还得和现场被采访者迅速沟通安排着。以前觉得看似轻松,一气呵成的直播,我从未想过背后却是如此的考验人。做专题的时候有大把时间去琢磨,去精雕细作,现在让你做直播连线没那个时间。要在现场有取有舍,第一时间忠实记录到现场正在发生的事件,变得尤为重要。

我大学时修的专业是播音主持,辅修的新闻。语言的组织和直播的概念,对于我来说都不陌生。可在这次直播中,还是有几次让我捏了一把汗,不过也从中悟出些道理。

一、如何在短时间内将最大的信息量传达出来

直播的最后一天下午,没有料到农业嘉年华的客流量已经突破上万人次,演播室要临时加一条关于票务和客流量的信息,只给我10分钟的时间完成。短时间内,如何将最大的信息量传达给观众?在现场我尽可能地将所见所闻充分表达,而且时刻提醒自己——你不是什么出镜记者,你就是一个在现场把所见所闻讲给观众听人,要用平时的语言,尽量做到口语化的表达,再结合嘉年华票务专家的讲解,短短不到2分钟的片子,信息量十分丰富,10分钟完成并交付演播室。我想作为一名记者,要在现场观察,发现生动的细节,与摄像设计线路,直播中,以亲临者的身份“走位”现场,在现场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摸到的,甚至是感触到的都是报道的内容。而且还要在直播前做些案头工作,储备观众不知道或者不甚了解的背景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二、记者要在直播中善于与摄像配合

在这次直播中,我觉得出镜记者与摄像的配合特别重要,需要以视觉思维设计线路。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直播的时候也一样,可以与摄像配合预先设计好镜头内容,镜头本身就是故事高手,画面应该有悬念,而不是让观众一览无余。如果说镜头对过来,现场发生的事情已经让观众掌握得真真切切了,那记者的出镜真显得特别多余,跟小学生作文似的了。比如说这样的开场白就显得特别苍白,我在农业嘉年华,大家可以看到,我身后的阿姨正在跳舞……身后的人确实在跳舞,这一点观众当然明白。其实记者可以与摄像从围观的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中摇出来,然后调足观众胃口,让观众猜猜这是在看什么?反之,那种俗套的出镜词儿,就显得苍白无力,调不起胃口来。

其实,两天的直播做下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忒费神!好在是乐在其中,所以累并快乐着。不过,有不足才能有进步的空间。直播锻炼,正在拓宽我的电视生涯,挖掘自己的潜力,让我看到更棒的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