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句重音的主次把握

语句重音的主次把握

时间:2022-04-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语句重音的主次把握重音有主要重音、次要重音,非重音也有它们比较中的主次之分。因此,朗读者对作品语句的主次感受和把握是很重要的。应该指出,非重音的主次层次,是突出重音的重要条件。在一定意义上说,非重音的主次层次更难于准确、恰当地表达。语句重音与非重音的多层次主次差异同词或词组的轻重格式有密切关系。

第四节 语句重音的主次把握

重音有主要重音、次要重音,非重音也有它们比较中的主次之分。这种不同的主次关系怎样表达出来呢?怎样从声音上显示多层次的主次关系呢?

我们认为,重音是一句(有时可以是一个小层次、一段)之主,它要统领各个词或词组循序前进,显露语句目的。由于有声语言的链条一环扣一环,不可能根据主次排列,即不大可能永远是主在前,次随后,因而就更需要通过语词序列在声音上显示主次了,或者说在朗读中,不能靠“先入为主”的办法,而只有在声音上造成主次感。因此,朗读者对作品语句的主次感受和把握是很重要的。怎样在声音上造成听觉上的主次感,是很复杂的。这里,我们仅从声音的角度,简单地加以具体说明。

所谓把握主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一篇作品中,一段、一句中,都有重音和非重音各自的主次层次;另一方面,就某个重音看,又有它具体的分寸。我们试举例解释。

如:“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上寸草不生。”

从重音的主次说,“十”为主要重音,“寸草不生”为次要重音。“十”作为主要重音,不一定以提高、加重声音为主,可以用快中显慢法,以延长音节为主,恰当地延长“十”这个音节,表现太阳之多,热度极高,万物受害,不能忍受的心境。但不能过长,沿阳平调势过分延长就造成“十个是假的”这种反义性重音了。次要重音“寸草不生”,“寸”与“生”要重些,“寸”字更突出些,四个字也都要稍稍延长一些,但整体上,突出的程度绝对不能超过主要重音“十”。这两个重音虽属递进性重音,但“十”作为带有强调性重音色彩的主要重音统领全句,它给人造成的印象要深,不能因“寸草不生”的突出而被冲淡,反而应该由“寸草不生”的突出而得到补充、加强,产生更鲜明的形象感受。

从重音的分寸说,“十”是“过多”的感受,不能同“两个太阳”中的“两”一样的分量,应该比“两”的分量重。但是,终究是“十个”,而不是一百个,所以不能无止境地夸大,不能强调得过分。当然,比“两个”分量重,是主要方面,不要因为不是“一百个”而显得分量过轻,不够突出。“寸草不生”,尤其是“寸”字,是“晒得厉害,干得厉害”的感受,但不要夸张过分。这分寸的把握必须恰到好处,“过犹不及”,过分会使人感到虚假、做作;而不及,又使人觉得平淡、干瘪。

再从非重音的主次说,必须防止为了突出重音而把非重音都压到一个水平上,都那么低、弱、短,形成毫无主次、缺少层次的“一抹平”的声音形式。应该指出,非重音的主次层次,是突出重音的重要条件。在一定意义上说,非重音的主次层次更难于准确、恰当地表达。这一定意义,指的是非重音的主次层次被重音所限制,不许超越重音。非重音的主次之所以能安排恰当,主要是靠理解、感受的细腻、精密;非重音的主次,在较快的语流中有所显示,主要凭借语言功力,不能事先一一设计停当;非重音的主次,在声音的显示上不像突出重音那样有几种方法可以着意遵循。然而现在,重视重音的表达已被人们认识、接受,而如何重视非重音的表达似乎还处于不自觉的、被动的阶段,这是应该引起朗读者高度注意的问题。

仍以上段为例。“有这么一个传说”,“这”和“传说”比较主要,“传说”更主要些。“古时候”,“古”较主要。“天上有”,“天上”重要些,“有”次要些。“十个太阳”,“十”是全句主要重音,“太阳”较“个”重要。“晒得地面上”,“地面”为主要词,“上”次要,“晒得”稍显重要,“晒”又比“得”重。这就是主次层次。这样说明也许觉得琐细、零乱,但从中可以得知,非重音词语也要仔细分析,并获得感受上的多层次差异。朗读时,要使每一个词组、词或音节都处于恰当的主次位置上,既不因其次要而完全一律削弱,又不因重要而同样强调。这种多层次的主次差异的形成,不应也不可能属于随意性安排,它不仅要符合语意的要求,也要顺应态度、感情色彩等的变化。

语句重音与非重音的多层次主次差异同词或词组的轻重格式有密切关系。每个词或词组都有其轻重格式的原型,一般情况下,要尊重这原型,不应该随意改变。这原型中,重位音节是中流砥柱,它体现主次关系的层次,中位音节或轻位音节一般不变。只有在语句重音要求改变轻重格式原型的时候,重、中、轻的位置才会变更,发生易位现象。

如:“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

“勺子”为重轻格式,作为比喻性重音,轻重格式没有变更的必要,只是“勺”字更重了些,也长了些,与之相联系,“子”字也重了些,由于“子”作为轻声,已经失去了上声声调,不再延长音节才是。

“北斗星”的轻重格式原型是中中重。有人说是中轻重格式,不妥,“斗”并未失去上声声调,在这个词里变成了前半上,调值近似⇃21。上文已知“七颗星”,语意已明确限制在“星”的范围里了,“北斗星”的轻重格式原型因处于重音位置便必须变更了,“星”必须由重位音节变为中位音节,“北斗”的中重格式原型得到恢复,“北斗星”便成为中重中格式了。

我们再看下面的句子:

“离它们不远的那颗星,叫北极星。”

“北极星”的轻重格式原型也是中中重,这里,除了与“北斗星”变更格式的原因相同之外,还因为它与“北斗星”同为并列性重音,必须突出相异音节,所以“北极星”的轻重格式变为中重中。与此同时,并列性重音中的重见音节“北”和“星”相对削弱,不必再加以强调。这一切,正是语意中主次关系的要求。

词和词组的轻重格式都有原型,也都可能有变型。在朗读中,它们的原型较为稳定,只有主次关系发生变化的时候,原型不能显示语意中主次关系的层次时,才有可能产生变型。变型因语意而异,不那么稳定。在朗读中,即使每个音节的声、韵、调都很正确,只要轻重格式错了,不但影响语意的清晰,还会影响普通话的纯正程度。纠正方言,以及外国人学汉语,只解决音节的声、韵、调正确还不行,词或词组的轻重格式问题常常是更为困难的关口。

关于重音的运用技巧,我们谈了以上这些最基本的内容。在重音位置的确定和具体表达方法上,不应该希求简单、现成的公式,作为语言艺术再创作的朗读,更是同具体的思想感情运动、具体的词语序列紧密相连的,它的主次关系的声音形式千变万化,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注释】

[1]·为重音符号,标在重音音节下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